国际基础科学大会系列活动

  作为国际基础科学大会的系列活动之一,中国当代数学展正在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展出。中国当代数学展回顾了百年来中国涌现出的杰出数学家,讲述了中国数学走过的不同发展阶段;通过梳理当代代表数学家的优秀成果,向参会的各国数学家展现了中国数学取得的成就。

  中国当代数学展览以陈省身、华罗庚、林家翘、周炜良、陈景润和许宝騄六位影响二十世纪的中国数学大师为开篇,回顾了百年间中国数学家所取得的世界一流成果。

  陈省身是中国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在基础数学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1945年他引进了规范场中的陈类,奠定了整体微分几何的基础,深刻地影响了现代数学的许多分支。1970年,陈省身和西蒙斯将陈类推广,引入了陈-西蒙斯不变量,被广泛视为近三十年来对现代物理学最具影响的理论。华罗庚的工作遍及解析数论、多复变函数论、调和分析、代数和数值分析。陈景润在他的影响下,取得了哥德巴赫猜想至今最好的结果。周炜良在代数几何的创获良多,给这一领域留下以他命名的周簇、周环和周坐标等概念。林家翘是世界著名的应用数学家,在流体流动稳定性和湍流理论方面的工作带动了一代人的研究和探索;在天体物理领域,创立了星系螺旋结构的密度波理论,克服了困扰天文界数十年的“缠卷疑难”。许宝騄则是我国现代概率统计创始人之一,他在概率论中极限定理和数理统计中统计推断都有出色的工作,在多元统计分析尤其随机矩阵特征根联合分布的工作深刻影响了随机矩阵理论的现代发展。

  六位数学大师为中国当代数学培养了许多才华横溢的基础科学人才,其中有一些已经在国际学术界卓有成就。

  中国当代数学展逐一介绍了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清华大学求真书院、清华大学数学科学系、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晨兴数学中心、北京大学数学学院、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上海数学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系、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香港大学数学系、中山大学数学学院、东南大学数学学院、南京应用数学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等中国十余所知名高校及研究机构的数学学科发展的重要学术成果及代表学者。

  作为本次展览的主策划,国际基础科学大会主席、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院士在展览序言中写道:“回顾过去二十余年,中国数学有了长足的进步。华人数学家在微分几何、代数几何、代数拓扑、偏微分方程、动力系统、算术代数几何、解析数论、概率统计、数学物理、应用数学等方面做出了世界一流的工作,解决和发展了一批重要的问题和理论。我们希望透过这次展览能使观众对当代中国数学的现况和成就有概括性的了解。当前,中国的数学发展正处于转折点上,焦点是如何使数学研究在本土落地生根。为了达到这目标,我们必须从中小学开始,这需要各方面的通力协作。两年来,清华大学求真书院从全国各地招纳了一批批少年,他们才华横溢,年轻奋发,在名师的引领下,成就可期。”

  丘成桐院士对未来的中国数学发展寄予殷切期望:“随着国家对基础研究持续投入、科研环境不断改善、杰出华人数学家陆续回归,以及年青一代的茁壮成长,中国数学的前途一片光明。我深信,不久之后,中国本土将诞生举世瞩目的大数学家,得到影响深远的原创成果。”

  2014年外尔-维格纳奖获得者、西蒙斯几何与物理中心尼基塔·内克拉索夫(Nikita Nekrasov)教授观展后表示,他很开心地看到中国数学的蓬勃发展。他认为,本次基础科学大会汇聚众多海外嘉宾,通过数学展览的形式能够让更多外籍学者看到中国数学的发展沿革,促进海内外学者的沟通交流。

  2014年外尔-维格纳奖获得者Nikita Nekrasov

  清华大学求真书院本科生刘昊翔观展后表示,本次当代数学展更加全面地展示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数学家以及他们的研究方向,激发了自己对更多领域的研究兴趣。

  首届国际基础科学大会即将于本周五在北京落幕。大会汇集众多海外顶尖科学家与国内一流学者深入交流探讨基础科学领域的前沿成果,展望未来学科发展的重大趋势。除中国当代数学展览之外,数学物理巅峰对话、基础科学与人工智能论坛、大学生海报展、科学家面对面、数学之夜、物理之夜、理论计算机与信息科学之夜、世界顶尖科学家与青少年交流对话以及一系列卫星会议等学术交流活动引发广泛关注。

  来源:“国际基础科学大会”公众号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