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让隐形变异培训“卷土重来”

  新华社发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有关校外培训的消息不绝于耳。

  进入暑期以来,笔者的手机经常接收到培训招生信息,用词颇具吸引力——“小升初衔接班,全是毕业班好老师,学习效果有保障”“采取小班制、‘一对一’,线上课、线下课都能安排”……就在笔者被“诱惑”得无法淡定的时候,接连看到我区通报多起违规组织校外培训案例的新闻报道,紧接着,全国“多地打击违规补课:奖1万元鼓励举报”的消息更是一度冲上了百度热搜排行榜头条的位置。

  “双减”政策出台,如今已过去两年,我们明显感受到了变化:孩子的课业负担小了、重复性的作业少了、周末和假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班停了……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从前疲惫的感觉、焦躁的情绪都缓解了不少,家庭的氛围也轻松愉悦了不少。然而,与这些变化相伴相生的问题也浮出水面,就比如,校外学科类违规培训层出不穷、屡禁不止,就是个不争的事实。

  细看我区曝光的典型案例,这些机构或个人中,有的以托管中心名义举办学科类培训,有的在居民楼里开设培训班,有的打着“自习室”的幌子悄悄授课……无一例外,都是典型的“隐形变异”违法违规校外培训。“双减”背景之下,校外学科类的培训机构的规模和数量都在锐减,但隐形的校外培训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由于分散性大、隐匿性强,大大增加了监管和查处的难度。为破解治理难题,各地出台相关细则,通过多部门协同联动、重奖举报等措施提高治理的强度和精度,巩固校外培训治理成果,确保“双减”工作成效。

  这些治理细则与举措,可以说是对症下药,但真正执行起来难度并不小。不可否认,校外学科类培训的需求决定了市场的存在。确实,如果升学的压力还在、就业市场唯学历论的声调依旧、孩子学习质量提升的需求日趋紧迫,那么校外“加餐”学习的情况就不可能完全消失。因此,笔者认为,让隐形变异培训无路可走,既需要重拳整治,也需要有效疏导,二者结合,或许是有效的解题思路。首先,校外减负的前提是校内提质,试想,如果校内能“吃饱”的话,校外的“加餐”需求自然就会减少。因此,提高校内教育质量是根本。当然,每个孩子的情况不尽相同,而校内学习也不可能满足所有孩子的需求,有的学生确实存在领悟慢、吸收差的情况,那么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也实有必要。双减以来,各地推出了丰富多样的课后服务形式,比如寒暑假公益托管服务,深受群众欢迎。由此启发我们,相关部门可以尝试建立完善高质量的教培系统,给有需要的学生使用……从现实出发、根子入手,以更成熟的制度设计,增强校外服务能力,营造更加多元、更加健康、更具活力的教育生态,打造更为宽松的就业环境,才会真正纾解家长的焦虑、孩子的烦恼,而很多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