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练习手册》①|放下过去,才能拥有现在
领读:清溪小姑
主播:阿成
“
本期“10天陪你读本书”,为您带来——《好心情练习手册》。
工作上的挫折、失恋、离婚、被朋友出卖和金钱纠纷……这些“痛苦的事”,没有人能够一辈子完全避开。
即便如此,有人能够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般,抱着“下次会更好”的信念愉快地度过每一天,也有人会一连几天甚至更久地想着“怎么老是这么倒霉”,闷闷不乐,满脑子都是“已经过去的事”。
一个人正在被情绪牵动的样子,外人很难看出来。最终的结果就是让自己混乱不堪,焦躁不已。
本书作者西多昌规是知名精神科医师、医学博士。斯坦福大学医学系睡眠、身体节奏研究所客座讲师。
在本书中,他提出了28个充满正能量的日常练习,让你做到不被情绪影响,正确处理负面情绪。
让我们开始阅读《好心情练习手册》吧!
”
忙着别人的事or为自己而忙
只要是人,于公于私难免会遇到让自己的情绪产生波动的事,意志消沉,烦躁不已。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然而,看待事情的方式却是因人而异。
“天啊,失败了。又要因为这些事被骂了。”有的人会把这些失败放在心上,一直无法走出来。
“有过那种事吗?”也有人能够很快调整情绪,马上就看开了。
为什么他们不会放不下呢?
原因之一便是“很忙”,忙得没有时间放不下,或是由不得他们不放下。
人类只要一空闲,就会不断思索各种事物。而且,想的大部分都不是好事。会想起过去的失败与不顺。
如此一来,痛苦记忆便再次输入到脑海中,根深蒂固,从而陷入恶性循环。
遇到痛苦的事时,适度的忙碌会让人逐渐走出负面情绪。但这里的重点是,要为“自己的工作”忙碌。
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作“自我效能”,是指当我们面对问题时,认为自己能切实解决,并产生对自身有益处的自信。
有的人虽然很忙,却不知道为何而忙,便得不到“自我效能”。因为那不是“自己的工作”而是“别人的工作”。
将不喜欢的工作当作“自己的工作”,就不会被消极的情绪束缚。
意兴阑珊or好奇心旺盛
要成为一个不被情绪左右的人,拥有好奇心非常重要。想要改变过度关注失败的坏习惯,就要去学会关注其他事物,养成“没耐心的好习惯”。
并不是爱好、兴趣越多越好。
以地铁来做比喻的话,最好别当一辆只有工作这单一兴趣的“单轨道”列车,而是让兴趣变成“多轨道”列车。
当然,也不用把兴趣搞得像北京地铁那样复杂,只要维持“万一停运,还可以乘坐另一条线路的地铁”的程度就够了。
能看开、放下的人,对工作和休闲嗜好都是抱着“恰到好处的程度”,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
所以,想要减少工作压力的方法,是找到除工作以外的兴趣和爱好。
过度解读or听过就算了
认真倾听他人的话很重要。比起听他人说话,人们更想倾诉自己的事,但倾听对方谈话,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不被情绪影响的人虽然会注意倾听他人说话,却不会过度臆测或是胡思乱想。
这样讲也许不是很好听,但他们懂得区分重要性,善于“适度的充耳不闻”。
只是听别人说话就已经会有压力了,更何况从头到尾专心倾听呢?就算是心理治疗师这些倾听专家,可能也很难做到这一点。
当然,也有人会将对方的话自始至终认真地听完。但是,这样的人反而容易过度解读对方话语中的含义,并过度臆测、猜想。
认真的个性反而会导致这类人在事后忍不住猜测,怀疑“是不是听到不该听的话?”“那句话是在讽刺我吗?”
从事制造业工作的白先生,43岁被调动到不熟悉的销售部门后,始终郁郁寡欢,主要原因并不在于工作内容,而是和业务出身、擅长交际的部长合不来。
个性豪爽而不拘小节的销售部长说:“你这种精英的姿态,会吃苦的。”“做一名销售,就算被100家公司拒绝,还要冲向第101家啊。”
说话的部长毫无恶意,自以为是在为白先生打气,却给对方施加了心理压力。
调动过了半年左右,白先生开始出现被害妄想的倾向:“部长念的大学又不怎么样,他是在嫉妒我。”“怎么可能去拜访100家客户?!他一定是在讽刺我拜访的客户太少。”
因为心里始终堆着这些不满,对工作和进度的掌控越来越散漫,但对部长随口说的一句话却能够记得清清楚楚,可见B先生有多么放不下。
当一个人出现抑郁的倾向时,有时会自责:“都是因为我无能,才会一事无成。”“我在这里只会给大家添麻烦。”
有时会怪罪别人:“就是因为有这种领导,我做事情才会这么痛苦。”“都是公司有问题,才会把我调到这种部门。”
无论哪一种行为,都是以自己的错误认知来曲解别人的话,变成妄想式的解读。
妄想是指坚信背离事实的内容。被害者,有时也会成为加害者。
为了避免出现这种状况,应该提醒自己不要过度解读他人的话,以及不要胡思乱想。
将对自己或对公司的不满写在纸上,这样便能以客观的角度分析自己是否过度解读,以此来帮助自己脱离妄想。
没有人会帮我们改正自以为是的想法,但擅自臆测,只会让我们越来越“想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