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北大“拉黑”46名校友,对研学游乱象就该说“不”
拆分预约139名学员入校、研学团违规收费 150 万元…… 7 月 24日,北京大学校友网对校外研学团队违规入校行为进行通报,并关停相关 46 名北大校友的校友预约系统使用权限。
作为顶尖高校,北大、清华一直是研学旅行的热门目的地。7月初,两校恢复对外免费开放,推出预约参访机制,以满足人们研学需求,并保障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
然而,本是离校学子“福利”的校友预约通道,却被一些人用来与“黄牛”勾结赚钱,打着名校噱头大肆揽客、高价倒卖入校名额,使得研学游变成了游而不学、价高质低的“观光游”,严重背离了研学合一的教学本意,也损害了名校的声誉和形象,为公共秩序埋下隐患。
校友不是掮客,把这些透支母校信任、造成社会不良影响的校友拉进系统“黑名单”一点不冤。下一步,大概率会对46名涉事校友作出惩处——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倒卖入校名额涉嫌属于变相倒卖入场券、凭证,这些校友可能会受到行政处罚。如果情节严重,甚至可能构成非法经营罪。
既是整治,亦是警醒,北大这样做一来排查打击了一批与“黄牛”勾结的校友,二来对想借预约机制牟利的不良校友形成警告和震慑,传递出维护规则的鲜明信号。并且提醒广大家长,要学会甄别“挂羊头卖狗肉”的劣质研学活动,认清研学游的本质在于教育,即让青少年在知行合一的过程中研有所得、学有所悟。花重金找“黄牛”打卡名校,未必能够起到激励孩子的作用。
教育无小事,促进研学游健康有序发展,也不能仅靠学校的内部治理。一方面,研学旅行机构需不断提升专业性和创新性,开发具有特色的研学产品,任用具备实施落地课程能力的人才,保证研学游的质量和口碑;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应适度介入,结合市场实际情况,制定行业标准和体系,厘清研学范围、经营资质、从业人员行为规范、违规处罚标准等,并依据标准实施严格监管,为火热的研学旅行划定一个边界。
研学是一门国家课程体系,其“量”与“质”都是市场刚需。在鼓励其蓬勃发展的同时,对于研学旅行市场存在的概念模糊、劣币驱逐良币、只游不学等突出问题,全社会应合力破题,为消费者兜底保障,也为狂飙的研学游套上监管的笼头,引导其正向生长。
(作者:韩静,来源:正观黄河评论)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