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福建永春打造河湖长制“永春模式”
7月27日,福建省永春县桃溪水利风景区入选第二批国家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标杆景区”。这正是永春县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不断加强河湖管护的真实写照。
创新联合,全域治水
永春古称“桃源”,地处闽南金三角、晋江东溪上游,境内有桃溪、湖洋溪、一都溪、坑仔口溪、岵山溪五大流域,大小河流75条,承担着下游800多万人口及金门供水工程的用水,是泉州上游的重要水源地和生态屏障。
守好生命之河是摆在当地政府面前的重要任务。2017年起,永春县委县政府在全县范围内大力推行河湖长制,打造“永春模式”,努力绘出“清水一湾舞白鹤,风光两岸映桃源”的美丽画卷。
近年来,永春县不断创新相关机制,推进河湖长制工作规范化、常态化开展。一方面,在省内率先探索基层河长办标准化建设,整合水利、环保、农业、住建等部门涉水职能,打造集日常办公、指挥调度、巡查监管、水质监测、资料收集于一体的河长办,并在全县逐步铺开,成为全国基层河长办标准化建设的示范样本。其中,下辖的东关镇河长制标准化建设成为全国典型推广;协同泉州市河长办编制《泉州市河长制标准化设置指南》,成为泉州市基层河长制标准化建设的示范样板。
另一方面,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探索建立“三挂钩”履职监督机制。一是与县纪委建立联合约谈问责机制,与县检察院建立联合督办机制,定期开展纪委监督、检察督办,此为与“帽子”挂钩;二是建立联合考核机制,将河长制作为考核单项纳入政府绩效考评,此为与“票子”挂钩;三是出台《河长制日常考评办法》,按照“三随机”原则,对乡镇河湖管护情况开展“月考评”,考评结果在电视上“倒序公布”,此为与“面子”挂钩。
2022年,永春县22个乡镇河长办标准化建设全覆盖完成;县、乡级河长共计巡河7696人次,发现并解决问题2715个;212名河道专管员巡河7万余人次,发现并解决问题9731个;上报“四乱”问题46个,全部整改销号,数量比2021年下降了16%;25个河湖治理项目均按序时进度推进;累计接收、处理公众投诉举报河湖问题32件,公众对河湖问题处理的满意率达100%。
此外,永春县不断加强部门联动,统筹“河”力,推进河湖长制做深做实。资料显示,2022年,县水利局、检察院、法院、公安局常态化开展联动协作,开展联合督办7次、联合会商6次、联合执法1次,县检察院下发“四乱”问题整改检察建议书28份,县法院发布涉河涉水典型案例1个;建立“林长+河长”联动机制,开展植绿护水活动18次;县水利局与妇联合作开展巾帼护河活动19次;县水利局与教育局合作开展防溺水安全防范活动,累计联合排查涉河涉水安全问题6次、联合宣传8次。
科技助力,智慧管水
机制不断更新,技术也得不断革新。近年来,永春县持续探索信息化建设,推进“河长制”向“河长智”发展,提升治水护水的质量和效率。
永春县从管理机制、管理能力、管理模式等方面入手,打造了集水质监测、河湖管控、工程监管等于一体的河湖长制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县级统一指挥调度中心,实现“一屏管水”“一屏看水”,确保问题治理及时,结果到位。
具体来看,在控制污染方面,永春县创新了水污染溯源智慧监测机制,采取监测中心实验室分析与技术人员常驻现场溯源排查采样相结合的方式,精准查找每个污染源;开发全县农污设施信息联网系统,在污水管网主支管交接处、污水处理站点的入水口、调节池、厌氧池及沉淀池等布设传感器,实现农污设施地下运行数据远程收集、实时监测,精准推进全县生活污水设施运维管理。
在解决人工巡河不全面方面,永春县因地制宜,建立了“河长制智慧管理系统”。目前,全县共设置了46个监控点位,全面覆盖五大流域流经的人口密集地带,实现24小时在线的河流环境、水情水位、管护情况实时监管;依托无人机开展常态化巡查,减少人工巡河盲区;开发水质在线监测预警系统及手机App,整理录入全县入河排污口、支流及乡镇交界断面水质信息,以不同颜色呈现水质类别,以曲线呈现水质变化,更直观地掌握水质情况;利用三维建模、遥感监测等技术,将河流实监控、河流信息、水质数据、地质灾害点、入河排污口等多种涉河涉水数据充分整合,构建全县“流域一张图”。
此外,永春县还搭建了省内首家河检联办公益诉讼快速检查实验室,上线“快速、高效、便捷”的河湖水环境检测专业服务,为河湖环境损害类公益诉讼案件取证勘查提供技术保障。
多方借力,全民治水
河湖问题根源在人。为提高公众河湖保护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永春县多方发力,推动“河长制”向“全民治”发展。
2018年6月,永春县全国首创“永春县河长制电视云平台”,在全县电视开机首页设置“永春河长制”页面,将河流监控、河长信息、水质情况等信息接入电视,公众足不出户便可了解河湖资讯、参与监管。
永春县还在全省首创了“河长制110”指挥中心,开通24小时河湖问题举报专线,对公众电话、微信举报问题快速反映、精准派单、实时跟踪、及时反馈,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为了让河长制宣传更贴合民心,营造全民爱河护河的良好氛围,永春县打造了河长制多元宣教窗口:融合地方方言三句半、歌舞、小品等形式,在全国首创“河长制一台戏”,将河长制搬上乡村舞台,在全县轮回演出;建设全国首家县级水生态文明展示馆,定期举办水生态研学、水科普宣教、水文化体验活动;建设全国首个保护母亲河科学放生主题公园,启动政府、民众、社会公益组织、爱心基金共同参与河湖保护模式;
永春县还积极组建“小河长”“老人河长”“企业河长”“百姓河长”等民间河长队伍,持续开展护河放生、河道清洁等活动,逐步构建“全民共治”模式。
如今,全县河湖环境明显改善,省、市控断面Ⅲ类水质达标率100%,全县各乡镇水质Ⅰ~Ⅲ类达标率提升至91%,河湖长制年度考核连续6年位列泉州市第一。
从外,永春县还获得了2019年度河湖长制工作获全国激励县称号;2021年,永春县河湖长制工作做法入选水利部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典型案例汇编,同年还获评全国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2022年,永春县入选全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获评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桃溪生态修复工程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还拿下2022年度“全省河长制湖长制正向激励奖励县”称号。
因地制宜,勇于创新,这几年,永春县不断打磨“永春模式”,推动河湖长制走深走实,向着水清、堤固、园靓、路畅、岸绿、景美的目标奋勇前行。(毛晨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