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沉迷手机怎么办?拒做“低头党”,从家长先“抬头”开始!

  文 | 两口育儿(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在这个科技日异月新的时代,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现在的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挑选到自己心仪的衣服,即便相隔千里之外也可以清楚地看到对方的样子。

  购物、出行、通信这些都因为科技的发展,而变得更加的便利,手机在生活中的比重也变得越来越重。但随之而来的,也产生了许多无法避免的问题,例如——沉迷手机。

  吃饭玩手机,睡觉前玩手机,几乎时时刻刻都在低头看手机,由此而衍生了一种称呼——低头党。这并不是什么褒义的词汇,甚至带着无限的讽刺。

  可惜身为低头党的人不以为然,依旧沉迷在手机的世界里无法自拔。

  这些年,低头党的年龄等级越来越低龄化,甚至才三岁的孩子都沉迷于手机电视这类电子产品。而对于那些在学校中学习知识的青少年来说,沉迷手机荒废学业成为了家长的一块心病。

  绵阳盐亭某中学学生,在某日给家长发了一条“永别了”的短信之后跳河轻生,而原因,仅仅是他因为沉迷手机被父母教育了。

  这些年来因为沉迷手机导致学习成绩急速下降,注意力无法集中,甚至危害到身体健康的例子比比皆是。

  为了防止孩子沉迷于在手机之中,家长和孩子斗智斗勇,甚至有些家长采取了非常极端的方法。然而即便如此,也是收效甚微。

  01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放下手里的手机?

  首先,家长应该搞清楚的是孩子到底为什么会沉迷手机。

  压力过大,导致孩子沉迷虚拟世界

  学习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且过程极其枯燥乏味。

  并且学校有一个排名机制,学生成绩的好坏在排行榜上一目了然。由于现实生活中的枯燥乏味,再加上过载的压力,让孩子不愿意面对,就很有可能用沉迷虚拟世界的方式来逃避现实。

  家长的不良示范

  俗话说:上行下效,家长对于手机的过度依赖也会影响到孩子,让孩子有样学样去沉迷手机。

  缺乏良好的沟通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听从父母的话,其根本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的沟通。家长为了保证自己的权威性,通常会使用非常强硬的手段或者言论制止孩子玩手机。殊不知这种方式会引起反效果,反而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亲手把孩子推向手机那边。

  02那么要想孩子戒除手机瘾,家长到底该做什么呢?

  一、规则面前,一视同仁

  家长永远是孩子人生路上的第一导师,如果一件事情家长自己都做不到却要求孩子必须做到,不免失去了公正性。对于孩子来说这样的要求也是没有说服力的。

  一样规则的制定,必须要由上到下都去执行,才能保证这个规矩的贯彻实施。如果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那么这个规则就会形同虚设。在规矩面前,家长应当把孩子放在和自己同一位面上,万万不要利用大人的身份搞家长的特权。利于自己的方面就跟孩子讲平等,需要一视同仁的时候,又要搞家长的特殊权。久而久之,家长的话就会在孩子面前失去威信力,说服力。

  在要求孩子不许沉迷于手机的时候,家长应该以身作则。

  告诉孩子这个规矩并不只是针对他,爸爸妈妈也在认真执行。孩子会有一个从众心态,认为家长都贯彻的这么彻底,自己要是再一意孤行的话就不好了。

  二、以身作则,告诉孩子戒掉玩手机的习惯并不难

  很多时候,孩子并不是不愿意去执行父母的话,只是当这个习惯已经形成,是很难根除的。社会上以及身边关于戒手机的例子,给了孩子一种要戒除玩手机会很痛苦的消极暗示,孩子认为这件事情难度过高,自然而然就放弃了。

  就像是一道很难的数学题,老师从来没教过解法,身边也没人解的出来,孩子就会下意识地放弃了这道题,甚至连看都不看就直接略过。

  这是因为他在做这个题目之前,种种因素已经给他营造出了“这道题解不出来”的错觉。而当这个时候,班级里突然有一个同学说他解出来了,那么剩下的其他人就会重新恢复信心,决定去尝试一下看看自己能不能也解出来。

  这就是榜样的力量,有时候说再多的话都不如一个实际行动更能让人信服。

  家长通过自己戒除玩手机习惯的真实案例,让孩子明白这一点:这个东西并没有别人说的那么难。一个真实的案例摆在他的面前,让孩子相信这个问题并不是无解的,自然而然的孩子就会愿意去尝试。只要迈出第一步,接下来的引导就会事半功倍。

  三、放下手机,才能跟孩子好好沟通

  对于孩子得到教育,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才是家长最应该注意的事情。但是显然对于手机的沉迷,让父母和孩子之间有效沟通的时间大大缩减。

  孩子在沉迷手机之前大多都有一个过渡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孩子被冷落,被忽视,即便是现实生活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家长也不理不睬,他内心的苦闷没地方发泄,当然就会把注意力转移到手机身上。

  谁都会有压力大到没办法排解的时候,不要以为孩子在学校学习就是很轻松的。

  孩子面对着作业的压力、考试的压力,以及排名的压力,要是这些压力得不到缓解,就很有可能出现问题,比如说:网瘾。

  与其痛恨那些游戏软件的开发商,为什么不仔细反思一下自己在孩子第一次出现异样的时候,有没有足够地重视他的问题?有没有及时地排解?

  外界的诱惑是多种多样的,今天火了一家游戏,明天就会有另一款游戏出现。

  不光是游戏,还有可能是其他东西,这些东西本身并没有什么,主要是孩子沉迷游戏的根本原因,只是为了打发时间、逃避现实罢了。

  03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心理呢?

  主要还是因为缺乏家长的陪伴以及压力的疏通。

  家长把自己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手机的身上,怎么可能再有精力去观察到自己孩子有什么异样?怎么可能听到孩子在自己耳边的抱怨,倾诉?没发现这些问题的症结,家长还怎么跟孩子进行沟通?

  只有放下手机才能更好的和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到孩子在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才能对症下药。

  虚拟世界的阳光,终究是不会透过那层冰冷的玻璃传递出来,亲人之间相处的温暖,是任何游戏或者虚拟的聊天无可替代的。孩子的成长,不是需要管控揉捏的机器。作为家长应该参与其中,在见证孩子成长的同时反省自身,弥补自己教育方面的不足。

  【暖心寄语】

  所有人都是头一次来到这个世上,或早或晚而已。

  家长是第一次当爸爸妈妈,孩子也是第一次当别人的小孩。

  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去熟悉这个身份,懂得更多的道理。

  只有积极参与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查漏补缺,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