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小老师支教“白牦牛故乡”,点亮山区孩子的梦想
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被誉为“白牦牛的故乡”。背靠祁连山脉,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原住民以放牧为生,淳朴而宁静。最近,一支由20多位小老师组成的志愿者队伍打破了这份宁静,为孩子夏日的天空增添了绚烂的色彩。他们是来自上海市复旦中学、上海市杨思高级中学、上海赫贤双语国际学校以及海外的一些留学生,在打柴沟小学展开为期4天的公益夏令营支教活动。丰富多样的课程体验、别开生面的授课方式,点亮了山区孩子们的希望与梦想。
从破冰到蜕变,赢得了孩子们的尊重与爱
支教首日,小老师们与当地小朋友“破冰”暖场。就读于芝加哥大学一年级的杰西,已经第7次参加支教活动。然而,今年破冰仪式还是出乎了她的意料。“和孩子们打成一片似乎没那么难了。”她教孩子们唱了首英语歌,一节课不到的功夫,教室里就传来整齐划一的歌声,吸引在场老师们纷纷围拢聆听。杰西感到诧异,这么快和孩子们破冰,是自己变得更有亲和力吗?她发现,这里的孩子们变得更懂事,更加信任老师了。“他们的求知欲变强了,渴望获取课堂外的知识。”
“五四三二一,发射!”校园绿茵场上,来自上海市复旦中学高三年级的天翼带领五年级(2)班同学进行水火箭科学发射实验。“哇,成功啦,成功啦!”在孩子们的欢呼声和掌声中,蓄势待发的水火箭一个个弹出装置,射向空中,开出了一朵朵绚烂的小降落伞。“你们都学会了吗?”天翼耐心地询问每一位学生。他平日里不善于表达情感,但面对这群可爱的孩子时,却像变了个人似的。课堂上,他手把手教孩子们实践操作;课余时间,他教孩子们玩魔方、唱英语歌,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和魅力赢得了孩子们的尊重与爱戴。好几位学生对他的评价是:天翼哥哥,亲切又不失幽默感!
就读于上海市杨思高级中学的明悦姐姐是一位文静柔弱的姑娘。初来乍到,她还有高反的不适,但当她看到孩子们的纯真笑脸时,爱心和责任感油然而生。她的讲课形象生动,和孩子们互动频繁。有位孩子偷偷塞给她一张小卡片,上面写道:“我喜欢你的声音和温柔。”
播下希望的种子,收获梦想的果实
“孩子们是小树苗,我们是他们的小太阳,只要给点阳光,他们就灿烂;给点滋养,他们就生长。”在为期4天的支教活动中,志愿者们拿出“绝活”, 他们教低年级孩子画自画像,用植物的自然颜色进行扎染;教高年级的孩子制作香薰蜡烛,描绘青花瓷瓶,研制太阳能机器狗……在小老师的启发和挖掘下,孩子们的天赋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成果展的大厅里,堆满了孩子们的作品,俨然是一个小型科技艺术展。参观者都惊叹于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有相聚,就有离别。最后一天的汇报演出,打柴沟小学五(2)班的吴有琪拿出自己的独门绝技——藏式独舞,来答谢小老师们。灵动的舞姿瞬间点燃全场,表达了策马扬鞭的欢快场景和热情好客的性格特征。“我会记住你们的!”懂事的有琪哽咽地告白,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孩子们的心声。随后,全体支教团队以一首《稻香》献给学生,勉励他们热爱生活,笑对人生。大家相拥在一起,依依不舍,挥泪道别。
负责夏令营课程设计和志愿者培训工作的是阅尘教育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课程研发团队。项目负责人梁燕表示,志愿者有着强烈意愿服务社区,并在新领域中学习成长。为了避免“景观化”服务,志愿者须经学校推荐,通过面试,并完成项目设定的系统培训,充分做好课程和活动准备。
“受限于地理位置偏僻,打柴沟小学师资力量有限,目前没有音乐、美术的专业教师,音乐和科学的教学力量薄弱。公益夏令营的探究课题以科学与艺术为主,以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为目标,同时促进上海和打柴沟两地学生的充分交流。” 校长万毓成感谢上海志愿者,让孩子们能有机会接触这么多生动有趣的课程。据悉,学校里的这些孩子多半是单亲或留守儿童,特别需要关爱。万毓成希望今后能有更多支教团队带领孩子们走出大山,获得更多教育学习的机会。
无论未来如何,在心中播下一颗希望的种子,就有望收获梦想的果实。
栏目主编:周文吉
本文作者:关乐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