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旗舰物种,守护生物多样性之美

  说到旗舰物种,你会想到什么?

  是立于山巅俯瞰大地的“高山之王”雪豹,还是在高原草甸上撒蹄奔跑的藏羚羊?

  是一身皮毛黑白相间、憨态可掬的“国宝”大熊猫,还是身居山林的“森林之王”东北虎……

  8月19日下午,第二届国家公园论坛同步举办三场主题论坛,其中,旗舰物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主题论坛上,与会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我国生物多样性格局与国家公园布局研究”“熊猫与雪豹旗舰物种的作用”“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旗舰种海南长臂猿的保护引领了热带雨林保护”“三江源国家公园物种保护创新及实践”等内容,分享观点看法,提出宝贵建议,共话生物多样性保护美好明天。本报将演讲嘉宾的精彩观点加以整理,以飨读者。 

  我国生物多样性格局 与国家公园布局研究

  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 欧阳志云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是,全球动植物约有1/4受威胁,物种灭绝风险比历史平均水平高数十至数百倍。建立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是遏制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策略之一。

  自1872年美国建立第一个国家公园以来,全球有100多个国家建立了国家公园约3000处。我国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一是生态系统类型多、结构复杂,二是物种高度丰富,三是特有属种多,有近40%以上的高等植物是中国的特有植物,四是区系起源古老,五是栽培植物、家养动物及其野生亲缘的种质资源丰富,这不仅是中国的财富,也是全人类的财富。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实际上是针对当时改革提出的问题来解决问题。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所以开展全国国家公园空间布局研究是构建科学体系、布局合理管理有效的国家公园体系的科学基础和依据。

  根据项目分析,还有国家公园的布局研究,我们考虑了几点原则,一是科学性原则:国家公园空间布局应在系统评估我国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与自然景观分布的基础上进行规划。二是国家代表性原则:国家公园内应拥有国家代表性的生态系统与自然景观,或是物种丰富度高和珍稀濒危动植物集中分布的区域。三是原真性原则:国家公园保护的范围应仍保留有较高比例的自然性,受资源开发利用等人类活动影响较小。四是完整性原则:每一个地区至少建设一个国家公园,同时每个国家公园在面积上能保障珍稀濒危动植物的繁衍生息。

  根据我们的需要,将国家公园空间布局分为陆域3个生态大区、36个生态地理区,海域3个生态地理区。(王臻 整理)

  国家公园建设 对我国雉类保护的作用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张正旺

  雉类是鸡形目雉科鸟类的总称。体型与大小一般类似家鸡,飞行能力较弱,善于在地面奔走。中国是世界上雉类最多的国家,我们国家今年最新统计有鸟类1505种,在全球排第六位,而雉类有64种,从物种多样性来说在全球是第一位。

  中国的64种雉类里面,特有物种有20种,生存受到严重威胁的有22个物种,比例比较高,所以非常有必要通过各种方式来对这些珍稀物种加强保护、加强研究。

  我们通过对物种的研究分析,它的主要威胁因素不外乎以下几点:一是适宜栖息地的丧失,二是非法捕猎,三是杂交导致的基因污染,四是禽流感等疫病的影响。近年来,我们发现对雉类的保护很好,但它往保护区外面发展,保护区里面的物种分布密度在下降,说明保护区的适宜栖息地在发生变化,所以未来,我们要对物种的栖息地进行适应的经营和管理,来保护共同利益。

  同时,针对以上威胁因素,我们可以采取很多措施,其中建立保护地,尤其是建立国家公园,是开展雉类保护更有效的一种方式。我们国家目前已经建立了首批5个国家公园,我们对这5个国家公园里的雉类也做了分析,发现国家公园里边分布的雉类一共有30种,占我国雉类的40%,这也意味着还有60%的雉类没有被覆盖到国家公园里边,因此,未来希望我国国家公园建设能够加速,能够建立更多的国家公园,希望在未来的十年里,我们能有70%甚至80%的珍稀雉类能够被国家公园保护。 (王臻 整理)

  乌拉圭生物多样性 及其公众保护政策

  乌拉圭驻华大使 费尔南多·卢格里斯

  乌拉圭位于生物地理过渡带,当地物种虽然并不是非常丰富,但却颇具重要意义。近年来乌拉圭做出了巨大努力,在全国范围内对物种的丰富度和分布进行定量评估。

  目前,乌拉圭生物数据库含67275条记录,包括木本植物物种、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陆生动物,特别是四足脊椎动物仍然是当地最显著的生物类群。关于植物群落,植物学家估计乌拉圭国内超过80%的木本植物物种已为人们所知,人们对于禾本植物相关分类学知识的掌握水平在95%到100%之间。值得注意的是,乌拉圭有很多迁徙物种,特别是候鸟,当地有记录的候鸟物种就已经占了35%。

  目前,乌拉圭国内大约30%的物种正受到相当程度的威胁,乌拉圭采取了多种措施来保护生物多样性。乌拉圭是多个国际公约的成员,其中包括拉姆萨尔《湿地公约》,另外还有《生物多样性公约》。此外,我们有很多的法律约束境内狩猎活动,并禁止狩猎濒危物种。2014年,乌拉圭制定了“乌拉圭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利用国家战略”,这是作为生态保护的工作指南,也是生物多样性养护的指南。

  从2000年以来,乌拉圭建立了国家级保护区系统。目前,乌拉圭国家级保护区系统包括17个区域,面积达到33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05%。虽然我国国家级保护区覆盖面积较低,但其所整合生态区和景观比例占乌拉圭境内总数的百分之百,整合的受威胁的生态环境系统达到51%,优先保护物种的比例达到了总数的45%。(石成砚 整理)

  熊猫与雪豹 旗舰物种的作用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吕植

  在我们国家,大熊猫是当代保护历史最悠久,力度最大的物种。对大熊猫的保护采取了大面积保护地覆盖的策略,在国家公园设立之前,全国就已经建立了60多个大熊猫保护区。大熊猫国家公园建立以后,对大熊猫种群和基因的覆盖达到了70%以上。现今有12万人口居住在大熊猫保护地内,通过将一些前期自发或和外界寻求合作开展保护的社区纳入国家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现已经开展了一些自然体验、特许经营活动,使得老百姓能够从保护的成效中受益。

  雪豹被广泛关注是在本世纪以来,相对大熊猫的保护开展较晚。雪豹的分布范围非常广、海拔高,全球大约60%的雪豹分布在我国,分布面积将近200万平方公里,达到了我国国土面积的20%。在这么大的范围内建立保护区或国家公园,显然不是一个现实的事情,所以势必有很多雪豹的栖息地是处在保护地之外的。目前,包括三江源国家公园或者规划中的羌塘国家公园、珠穆朗玛国家公园和一些自然保护区,所覆盖的雪豹栖息地面积在20%左右,其余80%未被覆盖的栖息地分布分散。因此,社区成为一支重要的保护力量。

  其中一个比较典型例子在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源园区的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昂赛乡,由国家公园给予特许经营授权,当地通过组织牧民开展监测,组建合作社,并将监测数据发展成了特许经营的基础,带领自然体验者来观测雪豹,转化成了当地牧民群众经济收入的来源,使得这里产生了全球最受关注的雪豹观测自然体验产品。(石成砚 整理)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刘世荣

  热带森林主要分布在中南美洲、非洲中西部和东南亚以及南亚,我们国家真正意义上的热带雨林和热带森林主要在海南省和西双版纳地区,分布较少但生物多样性比较丰富。

  围绕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这个目标,我国建立了24个国家级森林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研究站,2个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站,以及世界上最大的60公顷大样地。而人类干扰引起了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1990年以来,全球森林减少了1.775亿公顷,其中原始林减少8100万公顷。天然林和原始林很难通过人类干扰得到恢复,在高强度人类干扰下,物种多样性显著减少,干扰强度对物种多样性的作用远高于环境因子和森林植被类型差异,在生物多样性的保育中控制干扰强度和调控环境因子更加重要。

  因此,我们团队提出了“稀有物种调控机制”。热带雨林中稀有物种比例为12%—50%,是决定物种多样性恢复速度和群落恢复质量的关键类群或指示类物种,稀有物种和常见物种形成了多样化生物环境共存组合格局,对热带雨林物种多样性共存和维持起关键作用,将目标物种和稀有物种进行组配,有助于物种多样性的恢复。然而,怎么恢复,恢复谁是个问题,因此也要研究“功能群”的概念,甄别出目的树、辅助树、清除树,恢复珍贵树种,通过植物功能群替代的热带雨林生态功能恢复途径,才能实现热带雨林的恢复。但是,最终要实现整个热带生态系统的恢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必要施加抚育、补植等仿拟自然的人工辅助措施,促进热带雨林生态功能关键种的更新和生长,加速提升退化热带雨林生态恢复的速度和质量。(牛玉娇 整理)

  珍稀濒危植物 拯救保护体系构建的思考——以中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为例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昆明植物园园长 孙卫邦

  生物多样性包括3个层次,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在物种多样性保护中我们主要关注的是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

  中国的珍稀濒危植物应该包括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受威胁植物、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是基于2005年“云南特有野生动植物极小种群保护”发展的保护生物学概念,它具有种群小(小于最小生存种群)、分布狭窄、人为干扰严重、随时有灭绝风险等特点,极小种群的形成包括频繁的人为干扰、反复的遗传瓶颈、较强的有害突变积累、严重失衡的雌雄花比例等原因。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很多物种分布在保护地外,就地保护不足,面临较强的人为干扰和灭绝可能,急需建立保护点或保护小区来强化就地保护。

  如何构建中国珍稀濒危植物拯救保护体系?除了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体系的就地保护,建设以国家植物园为引领植物园体系实施植物迁地保护外,建立若干国家或省级的保护小区和保护点作为就地保护的补充,强化种群增强、回归和种群重建,是实施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的重要举措。具体包括开展系统野外调查,建立保护小区或保护点,进行繁殖生物学与繁殖技术研究,开展大量人工繁殖与栽培,研究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构建综合保护种群,从而进行管护、监测和数据采集分析,优化保护策略和保护措施,实现抢救性保护与系统研究同步并重。(牛玉娇 整理) 

  中国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智慧” 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之路

  保尔森基金会顾问、研究员 唐瑞

  作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自1992年签署《生物多样性公约》以来,在保护中发展、探索中前进,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智慧”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之路。几十年来,中国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不仅仅体现于保护某一个物种,更是对完整生态系统的维护和平衡,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和自然环境保护的兼容共生。

  近几年,中国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不断完善对环境立法和相关科研项目投入,这是负责任大国的体现。中国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不仅体现在保护某一个物种,而是对完整生态系统的维护和平衡,早在几年前中国就已经开始将目光投向国际。近几年中国不断加强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的建设工作。中国的生态文明思想,本质上是对环境健康与经济健康的理解。

  生物多样性保护,人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生物多样性保护不能只依靠中国,世界各国都要朝着这个方向付出努力。一方面需要各国领导人足够重视并提供政策支持,另一方面也需要足够资金支持。实际上,鉴于当前世界处于全球生物多样性危机时刻,对自然的投资非常有回报价值。生物多样性保护就像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保险单”,当人类面对生物风险、经济风险、流行病风险时,对自然保护的资金支持就是一种保险。(叶文娟 整理) 

  旗舰种海南长臂猿的保护引领了热带雨林保护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 蒋志刚

  旗舰物种指分布在特定地区,其特征有助于吸引公众注意力,提高社会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支持的物种。旗舰物种通常是人们熟悉的动植物种,是保护的旗帜。雪豹、猴子面包树、长臂猿都是旗舰物种。

  长臂猿生活在亚洲热带雨林之中,中国是世界长臂猿分布区的北缘。自古以来,长臂猿在中国是一类具有崇高文化意涵、人们熟悉喜爱的物种,长臂猿常出现在中国古诗词和古画中, 引起人们共鸣、共情,长臂猿是典型的旗舰物种。

  中国长臂猿生存现状,栖息地丧失和人类狩猎导致了中国长臂猿生存危机,中国所有长臂猿均被列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受威胁物种红色名录》和《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受威胁物种,中国所有长臂猿全部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名录。

  2001年,海南长臂猿被列为世界最濒危的10种灵长类动物;2021年,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立。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曾长期徘徊在13到20只之间,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分局对海南长臂猿进行了日常巡护、保护宣传和同步调查,2020年海南长臂猿增长到33只,2021年增长到35只,2003年至2021年,海南长臂猿的群体规模、家庭数量和独猿数量都成倍增长,海南长臂猿伞护了海南热带雨林的生物多样性。

  作为旗舰物种,海南长臂猿唤醒了全岛、全国和世界人们对海南热带雨林的关注,海南长臂猿已经成为海南岛的标志形象,引领了海南热带雨林保护,促进了森工转型、公众参与、民生改善和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对其保护不仅保护了海南长臂猿,还保护了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推动了海南岛绿色发展。(王菲菲 整理) 

  三江源国家公园物种保护创新及实践

  青海大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 赵新全

  针对国家公园有些类别野生动物的保护和创新理念,我从背景及面临问题、动物种群数量增长的科学认知、物种多样性保护技术体系、草地资源空间配置的物种保护新范式四个方面提出一些想法。

  回顾一下三江源国家公园在建园以来,有些类别的动物恢复是最快的,不管是藏野驴还是藏羚羊,这几样物种都比过去20年内增加了2至3倍,同时好多物种的濒危等级都在下降。多年没有出现的物种,在三江源国家公园重新出现了,更重要的是它的生态系统的完整性,都在发生很大的变化,包括大型食肉动物,还有三种小猫科动物等。

  另一个问题是草地的承载力,其实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概念,但是存在误区。我们要管理好生态系统,方法的创新非常重要。基于无人机影像的大型动物人工智能识别技术,基于机器学习对无人机图像进行多重采样和信息融合,得到置信度最高的动物检测目标和类别,实现动物种群数量快速识别,准确率达95%以上。(王菲菲 整理) 

  另外我们发现这个地区的物种确实有特殊的生存方式,牦牛通过特有的内皮细胞亚群适应高原低氧环境,藏羚羊通过迁徙回避寄生虫感染维持种群增长。野生食草动物通过较高的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和特殊代谢通路提高营养物质转化率,提高牧草的利用率,而适应高原严酷环境。

  “调查+监测+物种保护+生境连通性”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体系,可实现人力资源和谐发展,多措并举、多方参与,把牧民的参与野生动物的保护结合起来。

  总结一下,自然保护地的生态系统保护是栽培草地、放牧草地、保护草地连通在一起的空间环境优化,它是一个涉及到国土资源的空间优化配置,所以这样一个模式也是三江源国家公园物种保护的一个成功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