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光石火之间:电力摄影
■ 纯正能量和神经质的人
芭芭拉·摩根(美国,1900~1992)
电力的出现改变了整个现代生活的面貌。尤其是人工照明的运用,延长了我们生活和娱乐的时间,更新了我们对于夜晚和黑暗的经验,也改变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当然,也深刻地影响了艺术创造,这让通过镜头捕捉电力驱动下的每日生活成为了一种新的刺激和挑战。
电光石火之间:电力摄影
文、图/盖蒂博物馆(The Getty Museum)
电力让城市璀璨
电力直到19世纪末才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1897年的一份报纸曾这样形容电力:电力是伟大的力量,它创造了百万富翁,它遮住了天空,横扫每一个存在,让能量产生能量。
■ 新标志,杰罗米·芬克(捷克,1896~1945)。
电力最初应用于日常生活,最直观的就是带来整个城市面貌的改观。这种印象让人分外深刻,很多摄影师为此感到欣喜,阿尔弗雷德·施蒂格利茨(Alfred Steiglitz,美国,1864~1946)、安德烈·柯特兹(André Kertész,匈牙利,1894~1985)、安德烈亚斯·费宁格(Andreas Feininger,美国,1906~1999),这些摄影大师的作品都对电力带来的改变投过兴奋的一瞥,他们都将电力视为进步的灯塔,由此拍摄了那些被电力覆盖的快速成长的城市样貌:在纽约、巴黎和斯德哥尔摩,灯光闪烁的街道和高楼仿佛拥有永不止息的生命力,永不沉睡,又像是魅惑的乐园让那些深夜游荡的人们有了归宿。
■ (被夜间灯光包围的)斯德哥尔摩,安德烈亚斯·费宁格(美国,1906~1999)。
然而,任何新事物的出现,并非总是面对拥戴者,非议同样存在。罗伯特·亚当斯(Robert Adams,美国,生于1937年)就是这样一位忧心忡忡的摄影师,在他的镜头之下,灯光所带来的是污染,侵蚀了多伦多原有的静谧景观。
■ 从第45街朝北看百老汇大街的夜景,1923年美国,纽约爱迪生摄影局(美国,活跃于1901~1936)。
创意的集合体:发光器
作为电的传播器,灯泡设计的变化长久吸引了摄影师的目光。各式各样的灯泡设计层出不穷,各种奇思妙想集中爆发,以至于人们后来用在人的头上放上一个灼热的灯泡来象征创意和灵感的闪现。
■ 灯泡,大概是1938年,弗莱德·G·科思(美国,1902~1983)。
敏锐的摄影师显然对此着了迷,他们纷纷拿起镜头去记录所遇到的每种灯泡和每种灯光。摄影师弗莱德·科斯(Fred G. Korth,美籍德裔, 1902~1983) 在“灯泡”系列作品中拍摄了成排的白炽灯泡,那起伏的温润曲线让人联想到女性的身躯,极具诱惑性;摄影师Květoslav Trojna(捷克, 活跃于1929~1930)则喜欢凝视灯泡,展示点亮的灯丝的特写,专注程度仿佛能让观者感受到灯丝所散发出的灼热。
■ 灯泡,1929年,Kvtoslav Trojna(捷克,活跃于1930年代)。
对于灯泡和灯光近似恋物般的观看,从物质中发掘出美的元素,甚至将物质拟人化或异化成精神的象征,深深表达出摄影师对于神奇的人造光线的热爱和对于电力的至高赞美。
■ 微型电光,1895年,作者未知。
电线与电钮:既脆弱又混乱
通过电缆,电力传输到城市的每个角落,将整个城市连成一个网络,串联起一个崭新的城市肌体。甚至,人们从外太空给地球拍照时,会用一个国家灯光的明亮程度来判断一个国家的发达和现代化程度。当电力在一座城市中扮演着如此举足轻重的作用时,它也就成为城市敏感而脆弱的神经。20世纪的摄影师对此也有所洞察,他们开始关注电力基础设施的组成元素,拍摄电力系统的按钮、划过天际的电缆,这些看似既不起眼也并不美丽的黑色原点和线条却可能是一座城市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机关。
■ 高压电,1930年,马丁·曼卡奇(美国,1896~1963)。
而这些越来越多的电缆横跨过城市的天空,也在隔断和分裂着原有的风景,既像伤痕,又像绑带,让城市无法呼吸;坚固耐用的照明设备在驱散黑暗的同时也延长了人们工作的时间,改变了人们的娱乐,静谧的夜晚一去不复返,欲望与享乐随灼热的灯光从白日延续到了夜间,灯光的泛滥甚至让我们无法在城市的夜空看见星星。
■ 按钮和插销,1933年,Willy Zielke(波兰,1902~1989)。
20世纪越往后,摄影师对于电力所带来的乐观和兴奋越发不复存在,他们将目光越来越多转向电力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日本摄影师Gen Otsuka在1955年拍摄了一幅《从火车上看富士山》的作品,从作品中的视角看去,富士山被电缆和工厂环抱和分割,似乎它倒成了这些工厂和电缆的背景,它那曾被赞美的神圣诗意早已荡然无存。中国摄影师邢丹文较近的作品“去连接”系列(2005年)则直接将纷乱的绳索和电线作为拍摄对象,色彩冷峻、构图严密,让我们不得不去注意中国成为工业垃圾和“电子废弃物”倾泻地的现象,以及这些给公众健康和环境带来的危害。
■ 从火车上看富士山,1955年,Gen Otsuka(日本,1912~1992)。
■ 无名,1922~1923年,雅罗斯拉夫·罗斯勒(捷克,1902~1990)。
电力实验与摄影
电力实验与摄影之间则是另外一些令人感兴趣的故事。在被广泛用于日常生活之前,电力多半只出现在科学家的实验室中。1840年代之前,科学家进行电力实验时使用照相机进行留影观察,其中的一些实验,比如由电力驱动的频闪摄影影响了很多的科学发现(频闪摄影又称连闪摄影,是借助于电子闪光灯的连续闪光,在一个画面上记录动体的连续运动过程)。1920年代的一张由摄影师乔治·华生(George Watson,美国,1892~1977)拍摄的场面欢快的照片,捕捉到科学家跳到半空中测试同步闪光能量的瞬间。纪尧姆-本杰明·迪谢纳(Guillaume-Benjamin Duchenne)的实验则相当具有争议性,他使用电击来刺激人的面部,研究人类面部表情的表达机制,这些微妙的面部变化必须借助摄影才能精确地记录下来,以进行比对。
■ 第一次闪光同步跳跃,1920年,乔治·华生(美国,1892~1977)。
■ 电刺激生理学实验摄影,1876年,纪尧姆-本杰明·迪谢纳。(法国,1806~1875)
电力的出现还促成了很多新发明,电器在其中最是蔚为大观,这些新发明在世界博览会上首次与观众见面时,引起的惊讶和议论可想而知。1893年拍摄的一张来自芝加哥哥伦布纪念博览会的照片就展现了这一情景,大会上展示了各种家用电器的新发明,其中一座82英尺高的“光之塔”用18000盏闪光灯泡制成,闪烁而又炽烈,引来无数惊讶的表情,仿佛预示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 电力&世界,曼·雷(美国,1890~1976)。
■ 穿戴上电子衣服后,杉浦邦恵(日本,生于1942年)。
精彩版式呈现
本文原刊载于《文明》杂志2016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