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客舱安全 民航一线有我

  中国民航报记者走近南航海南保卫部“蓝盾号”(制作:许浩存、张人尹、袁子淇)

  “我是航空安全保卫人员,你的行为已经严重扰乱客舱秩序,违反《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条例》,我将对你的行为进行全程音视频记录。你现在必须停止行为,听从我的指令,回原位坐好,系好安全带。”

  坐在模拟客舱中参与“机闹”处置模拟训练,记者们有的扮演闹事旅客,有的扮演旁观旅客,听到“蓝盾号”成员字正腔圆地运用标准话术,看到他们身穿制服神情严肃地制止客舱内旅客的扰乱行为,对“蓝盾号”成员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走近“全国青年文明号”——南航海南分公司保卫部三亚分部“蓝盾号”,与队员们朝夕相处,从在客舱中穿着制服但好像不是乘务员的“那个人”,到身处保卫飞行安全一线的航空安全员,“蓝盾号”成员们的形象从抽象变得具象,依法整治“机闹”行为,维护航空安全秩序,他们不愧为守护安全的青春先行军。

  奖杯奖状陈列室里满满当当地摆放着“蓝盾号”取得的的各项荣誉

  一

  登上CZ6714航班,“蓝盾号”成员王中正在帮助旅客整理行李。小麦色的皮肤、清晰可见的肌肉轮廓让他看起来十分强壮。“这样的航空安全员真的能给人安全感。”记者心中默默赞叹。但从一名普通旅客的视角来看,他的工作好像与乘务员无异:站在客舱中向每一位乘机旅客致意,帮助旅客找到座位……除了制服不一样,一切工作好像都一样。

  在准备起飞时,王中正坐在了经济舱最靠前的那一排。他既没有像旅客一样或是看着手机屏幕,或是双目紧闭靠着座椅后背休息,也没有像乘务员一样井井有条地进行飞行前最后的准备,而是系好安全带,端坐着等待飞机起飞。

  轰隆隆……超重和失重的短暂交替后,飞机进入了平飞阶段。只见王中正解开安全带,先是走进前舱,消失在记者视野中一段时间后,又从前舱走到后舱,一边走一边环顾客舱。当乘务员开始发餐时,他回到座位上系好安全带,继续端坐着。

  看着斜前方的王中正,记者眼神逐渐失焦,眼皮一沉进入了梦乡。等到再次睁开双眼时,座位上已经没有了王中正的身影。记者心想,航空安全员的工作好像很轻松啊!

  3个多小时的飞行转瞬即逝,飞机开始下降,王中正在记者的注视下又在客舱里“溜达”了一圈,之后还是老样子,双手放在双膝上端坐着。

  飞机停稳,舱门打开,王中正与乘务员一样欢送旅客下机。经历了从北京大兴机场到三亚凤凰机场的飞行后,记者非但没有加深对航空安全员和“蓝盾号”的了解,而是对这份工作的疑问又多了,一个个问号充斥在脑海中。

  位于南航海南分公司基地的“蓝盾号”模拟客舱

  二

  当记者来到南航海南分公司基地,迎接我们的是“蓝盾号”的另一位成员曹家硕。与王中正相比,他显得白净了许多,也许是因为不熟络,他自始至终给人一种不苟言笑的感觉。

  从机组提前到达基地,在仪器上进行指纹签到、酒精检测,到进入装备室领取配备给每名航空安全员保护航空安全的装备,再到进入航前准备室召开航前会议,曹家硕向记者完整地介绍了他们的航前准备流程,还不厌其烦地配合完成了每一个镜头的拍摄。

  “每个月通常需要飞行多少小时?”“每次飞行需要提前多久到达基地?”“如果仪器检测出酒精怎么办?”“参加航前会议,航空安全员需要准备什么?”……

  面对连珠炮式的提问,曹家硕面不改色:“一般来说,安全员每个月要飞行60小时~100小时,我们通常会在飞机起飞前140分钟到达基地开始航前准备。为了保障飞行安全,我们严禁酒后上岗,一旦检测出酒精,信息将立马上传到总部,会对职业生涯造成影响。在航前会议上,我们会通报近期易发频发的扰乱行为,并做好相关准备。会后,我们便会与机组一同搭乘班车,开始航空安全员的工作。”

  对答如流加上优秀的嗓音条件,记者欣然邀请曹家硕在视频拍摄中担任旁白。

  “好的,有什么需求我一定尽力满足。”在应允时,曹家硕依旧没有任何表情,仍旧抬头挺胸,说不上有架子,但给人一种完成既定任务的疏离感。

  之后,在“蓝盾号”奖杯奖状陈列室、“蓝盾号”训练基地、模拟客舱等处的拍摄中,看着面对镜头侃侃而谈的他,我们了解了航空安全员的日常作息和工作内容,但短暂的相处不足以打破记者对航空安全员的刻板印象。

  位于南航海南分公司基地的“蓝盾号”模拟客舱

  三

  “大家好,我是南航海南分公司保卫部三亚分部‘蓝盾号’号长白杨。我们作为民航安全生产一线青年员工,要始终听党话、跟党走,不断做好青年思想引领,带领青年团结向上,争做政治尖兵、安保精兵、综治强兵,锻造‘琼保铁军’,在自己的岗位上贡献青春力量。我代表‘蓝盾号’欢迎中国民航报社青年记者一行。”直到行程过半,我们才见到了“蓝盾号”号长白杨,他在联学联建研讨会的开场辞中如是介绍“蓝盾号”。

  “蓝盾号”号长白杨在联学联建研讨会上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当坐下来一起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团十九大工作报告时,白杨、曹家硕和王中正坐在记者对面,真正给了记者认识“蓝盾号”、认识航空安全员的机会。

  白杨的黑眼圈明显,稍显疲态:“本来应当你们一到三亚就接待你们的,但是我在执勤过程中遇到了‘机闹’,处置耽搁了一些时间。”白杨告诉记者,前日航班因特殊原因无法正常起飞,部分旅客情绪激动,做出了一些过激行为。

  “如果没有遇到‘机闹’,是不是工作就会轻松很多?”

  “只要在客舱中,我们就要时刻做好准备。无论是坐在座椅上还是在巡视中,我们都必须全神贯注”。白杨的回答让我理解了来程航班上王中正的正襟危坐,脑海中那块隔着朦胧玻璃的航空安全员形象逐渐清晰了起来。随即,我们向王中正提问:“在来程航班上看到你消失了好久,那时候你在做什么?”

  “在你们没看到我的时候,我在驾驶舱门前守护驾驶舱安全,这对于飞行安全是重中之重。”王中正回答道。

  四

  作为“全国青年文明号”的一员,“蓝盾号”成员不仅要以思想先进性武装头脑,还要定期锻炼身体以拥有强健的体魄。除此之外,他们还要通过一次又一次飞行积累经验,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谈起自己的第一次飞行,王中正难以忘怀:“那是我第一次作为安全员飞行,师傅上机后吩咐我按照正常流程对客舱进行航前安保检查。现在想来,我那时真是个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自以为是地选择性地略过了一些机上设备去检查。当我检查完毕,颇为满意地向师傅汇报清舱完毕时,师傅说找到了几瓶矿泉水。我脑袋一懵,心想,矿泉水?什么矿泉水?客舱里还有矿泉水?”

  师傅严厉地批评了他:“登机后的检查工作是对航空器内部进行检查,目的在于发现可疑物品、武器、爆炸物或其他危险的装置和物品。如果矿泉水瓶是危险品,其对机上安全造成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所以要对自己负责,对工作负责,对旅客负责。”

  对于师傅的这番话,王中正一直牢记在心,第一次飞行的宝贵经历也是让他成长为一名真正合格民航安全员的开端。

  曹家硕谈起了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边防军人:“他看起来年纪轻轻的、十分干练,却坐在轮椅上等待上机。后来我才得知,他当时只有21岁,还有半年就退伍了,一次演习中炸弹在离自己4米远的地方炸开,造成了腿部开放性骨折。在飞行途中,他如数家珍地给我讲在喀什当兵的经历和最后那次演习对他造成的伤害。他说,他体内还有很多小铁片无法取出,在过安检时都是嘀嘀嘀的声音。”

  曹家硕回忆起那位兵哥哥,觉得他浑身都在发光。那次飞行中的所见所闻让他深刻感受到在和平年代身为航空安全员的幸福,也让他下定决心敬畏生命、敬畏规章、敬畏职责,在党和国家有需要的那一天挺身而出、奋勇向前。

  五

  一问一答,一问又一答,心中的谜团一个个被解开,朦胧的玻璃水雾也逐渐消散,“蓝盾号”为记者树立了鲜明的航空安全员形象。

  研讨会结束后,白杨带领记者来到了“蓝盾号”训练基地。说是训练基地,其实就是一间充满健身器材的健身房。每年航空安全员都要进行3000米跑、100米跑、60秒仰卧举腿、双杠臂屈伸等13个项目的身体素质考核。说话间,平时热爱锻炼的王中正和曹家硕就在一旁开始“举铁”。

  “三从、两大、一坚持”是“蓝盾号”成员的训练原则。白杨告诉记者:“这样的训练原则自‘蓝盾号’成立以来就形成了,各项技能竞赛和培训活动也使‘蓝盾号’营造了比学赶超的工作氛围,模拟客舱处突演练、红人对抗技能交流学习是大家相互切磋的平台。”

  作为“蓝盾号”成员,他们认真完成本职工作,维护好航空安全秩序,强化示范引领,狠抓技能本领提升;作为“青年文明号”的一员,他们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擦亮“青”字品牌,讲好青春故事。

  肩上有责任,心中有信仰。每年“蓝盾号”都会积极响应号召,积极组织成员们走进学校、军营、医院、社区、电台,组织开展送温暖、志愿服务、交流共建、民航安全宣传等活动,以爱心回报社会。

  面对奖杯奖状陈列室里的奖杯和奖牌,白杨袒露了作为“全国青年文明号”负责人的思虑:“由当初的6名成员发展到今天的50名成员,‘蓝盾号’是中国民航第一支由空中警察、航空安全员组成的‘全国青年文明号’,前辈们用心血打造出‘蓝盾号’的口碑和形象。作为去年刚上任的号长,一块块奖牌、一封封表扬信给了我莫大的压力,我不断思考怎样将这份压力转化为带领‘蓝盾号’前进的不竭动力。”

  六

  “我要升舱!我要吃头等舱餐食!我要去头等舱看看!”记者扮演的醉酒旅客摇摇晃晃地起身。

  “报告机长,现客舱中部有一名男性醉酒旅客闹事,乘务组多次劝阻无效,严重扰乱客舱秩序。我现在介入处置,如事态升级,可否对其采取管制措施,我需要你的授权。”航空安全员发现情况后立即向机长报告,在得到机长授权后,义正词严地警告:“我第一次警告你!回原位坐好,系好安全带,服从我的指挥。”但“旅客”并没有就此罢休。

  面对不肯罢休的“旅客”,“蓝盾号”成员只好提高音量,再次警告:“我第二次警告你!立即回原位坐好!系好安全带!否则我将对你依法采取管制措施!”一听到管制措施,闹事“旅客”便灰溜溜地回到了座位,一场“机闹”被扼杀在萌芽中。

  “在飞机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强占座位、打架斗殴、威胁骚扰等扰乱行为只有想不到,没有见不到”。白杨告诉记者,“可散不可聚、可解不可结、可顺不可激”是机上群体性事件处置原则,民航局召开的“依法整治机闹行为维护航空安全秩序”专项行动动员部署会增强了他们在执勤时的底气。航空安全员不仅要提升体能技能,做机上事件的“处置专家”,还要学好法律、讲好法律、灵活运用法律,做“谈判专家”和“法律专家”,积极维护国家安全、民航安全,对“机闹”说不,对不文明旅客说不。

  从陌生到熟悉,从刻板印象到深入了解,记者深刻体会到了“琼保铁军”这4个字对“蓝盾号”的完美概括。白杨解释道,“琼”代表“蓝盾号”立足海南,扎实学习海南红色文化;“保”指的是“蓝盾号”具有空中警察、航空安全员的专业属性;“铁”是铸就铁一般的纪律、铁一般的本领、铁一般的作风、铁一般的信仰;“军”是指组织属性,“蓝盾号”要有纪律、有组织、有追求,勇当“琼保铁军”排头兵。

  “青年一线行”记者与蓝盾号成员合影留念(本文图片均由许浩存、袁子淇拍摄)

  后记:

  在回程航班上看着航空安全员的一举一动,他们不再是客舱中穿着制服但不是乘务员的“那个人”,也不再是闲着溜达两圈、没事儿去前舱待着的“那个人”,而是力所能及帮助旅客、时刻做好准备保护机舱安全的航空安全员。这份工作看起来很光鲜、很容易,但飞行前后是持之以恒地锻炼身体、提升技能、提高思想觉悟,付出的努力也绝非旅客能够一眼看穿的。对于航空安全员这份工作,深入了解之后就能够打破刻板印象,而非满怀戾气地认为“我上我也行”。“机闹”的发生与此次采访的经历十分相似:了解多一分,理解就多一分;戾气少一分,“机闹”就少发生一次。(中国民航报 记者张人尹、李佳为)

  原标题:《守护客舱安全 民航一线有我》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