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健康医学院高质量培养应用型人才

  今夏,部发布每四年评审一次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上海健康医学院“现代医学影像技术人才‘有温度、多维度’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应用”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这是上健医升本以来高等教学方面获得的最高荣誉,也成为学校零的突破、新的起点。初步统计,在高等评奖赛道类型中,此次沪上30所地方本科院校只有6所高校获得7个奖项,这一获奖成果正是对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度评价与充分肯定。

  作为一所上海市属、全国首家以“健康”命名的公办本科医学院校,上海健康医学院新组建8年以来,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接“”战略和“健康上海”行动,以建设应用型、特色性、国际化、高水平医学院为目标,聚焦上海高水平医疗卫生应用型人才培养,构建了“医护类、康健类、智能医工类和健康管理类”四大优势专业集群。除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以外,学校还在国家级本科专业、国家级本科课程、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国家级规划教材等一系列本科教育教学的“大满贯”中不断取得重大突破。

  急需紧缺填空白

  “新医科”发展中,上健医积极对接国家重大需求和人民生命健康,瞄准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和新医科内涵,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关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

  一方面,以“健康促进”为使命,设置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药学等专业,将医学高等教育前移至“未病”健康促进与预防保健、下沉至社区健康与家庭照护、横拓至社会医学技术服务,并深耕“智能+”医疗创新。根据应用型办学定位,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开设传统医学院短缺和国家健康战略需求的专业,在全国首创了“临床工程技术专业”“医疗产品管理专业”和“智能影像工程专业”3个本科新专业;在上海首设“健康服务与管理”“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助产学”“药物分析”“卫生检验与检疫”“口腔医学技术”等专业填补上海空白。

  另一方面,着眼于健康服务新业态,凝聚专业发展方向。在疫情防控最为吃紧的时候,学校举办预防医学专业,为上海建成“全球公共卫生体系最健全的城市之一”的目标培养基础性人才;开设数据科学与技术、智能影像工程等专业,以顺应互联网+医院、医疗信息数字化转型发展趋势;为满足上海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的急需和特需,临床医学聚焦于全科医学教育和急救医学教育,护理学聚焦于社区和老年护理特色,康复学聚焦于老年康复物理治疗。由此形成了拥有护理学和医学影像技术2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康复物理治疗等7个上海市级一流专业为特色的专业结构布局。

  这一切在人才供给侧得到验证:上健医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紧缺、创新型、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学生就业率连续4年高于上海平均就业率,位列上海高校第一方阵,就业相关度高,学生满意度高,用人单位满意度保持在96%以上。作为毕业生,一大批“下得去、干得好、留得住”“医者仁心、医技精湛、服务基层”的健康“守门人”,纷纷投身于上海“五个新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其中,遍及上海各区县24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新乡医”1811名,院前急救医师345名,9个区订单定向培养全科医生599名。

  立德树人有温度

  医者如师,身正德高。上海健康医学院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将理想信念教育放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首位,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按照“6+1+X”的建设思路,推进“大思政课”课程群建设,并按照“三个一”,即“一门课、一个实践教学主题、一批实践教学基地”开门办思政的思路,形成“走读式”实践教学模式,该成果已被上海市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采纳。

  学校创新开设了“中国系列”之“人民健康”课程,推动健康教育与思政教学工作同频共振、深度整合。学校牵头的区域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也得到稳步推进,目前已推出“5+20+X”的思政课一体化“思政课菜单”。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坚持把“实践+人文”交融并重理念贯穿始终,打造贯通“医学人文课堂—医学人文专业实践—医学人文特色活动”一体化设计的人文教育教学体系,培养医学生“真本领”和“软实力”。

  其一是建健康园,打造人文特色空间。校内建有健康人文与医学中心、现代医学教育博物馆、“从赤脚医生到全科医生”主题展馆、医学史长廊等。其二是塑健康魂,培育仁爱校本文化。创设校园大师剧、红色医学系列展、实践教育嘉年华等特色品牌,并精心打造《飞扬的蒲公英》一剧,诠释新时代乡村医生、全科医生的精神面貌,还建立“大学生发展中心”独栋社团活动基地,依托40个学生社团,在校内打造“实践+人文”交融并重极具健康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其三是育健康人,响应人民健康需求同行。学校面向全校开设《医学人文导论》《人文与医学》《医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概论》等通识选修课程和相关必修课程,通过开设叙事医学,培养医学生的医患共情能力,学校联合人卫社出版教材《叙事医学:让医学更有温度》,并面向医学生开设“叙事医学精细阅读”选修课程,积极引导职业人文精神培养。

  人才强校更强国

  通过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上海健康医学院坚持本科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形成以教学为中心的良好氛围。学校积极推进人才强校战略,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引育并举,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通过项目制、双聘制、年薪制等举措,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截至2023年2月10日,全校自有专任教师523人,专任教师中拥有高级职称的占比35.37%,硕、博士占比94.65%;4家直属附属医院中具有医师职称系列的临床教师1350人,优先保证教学需求,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不仅师资,各种资源优化配置。围绕“”战略和“健康上海”行动纲要,国内首创“健康链”理念,全方位对标“新医科”建设要求,紧紧抓住医学新发展、健康产业新发展机遇,统筹布局“医康养护”“智能工技”“健康管理”三大模块,加大学科专业群的建设,探索形成主动适应行业及产业转型升级新需求的学科布局方案。“临床医学”学科首进全球ESI前1%,获批国内首个“‘’国际协同创新中心”,加快建设面向巴尔干半岛的“专业化、国际化、市场化、一体化”的跨境融合数字化协同创新平台。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联通,探索符合国家战略需求、满足地域发展需求的“新医科”人才培育之路。

  与此同时,校园内外联动,深化产教融合,加强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学校对接岗位需求,“校企医研用”五方联动合作育人,建成医学基础和健康互动实践中心,打造中国首批认定科普教育基地,创设5G+智慧教育临床实景,为优化校内实训与临床实习的过程衔接提供环境支撑条件;重构教学体系,增设时长4周的实践小学期,实施“两长一短”三学期制;激励创新教育,鼓励应用性研究反哺教学,学校所有创新竞赛项目赋予校级教改立项,给予立项经费投入。由此,师生创新创业热情高、氛围浓、覆盖广,普及率100%,参与率100%。近三年,学生第一作者共计发表论文334篇。2022年,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国家级75项,上海市级164项,学生第一作者成功申请专利或发明32项。

  上海健康医学院充分发挥获奖成果的示范引领作用,持续聚焦国家发展战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继续坚持“医工结合、医养结合、医保结合”的办学特色和“人文与实践DNA双螺旋”的教学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智慧新医科、健康新工科为引领,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上海风格、健康特点的地方高水平大学办学模式,为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和实现“全球公共卫生体系最健全的城市之一”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智力支撑和创新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