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智润心 因材施教

  ■践行教育家精神 担当强国建设使命

  在第三十九个教师节到来之际,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致信与会教师代表,全面深刻阐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强调教育家要具有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

  在与会教师代表中,有人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情感世界,被学生和家长亲切地称为“云朵妈妈”;有人扎根职教、深耕专业,带领学生在世界技能赛场摘金夺银;有人在山林之间,奏响改变学生命运的交响曲。他们涵养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让每名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时代楷模”、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吴蓉瑾

  以爱和尊重,守护孩子成长

  “在我眼里,每一个孩子都是含苞待放的花蕾。以爱和尊重守护他们这段历程,并且陪伴他们走下去,这是我的责任。”吴蓉瑾说。

  她是学生和家长口中的“云朵妈妈”,叫得出每一个孩子的名字,记得每一名教师的生日。一天24小时,她永远开机“待命”,无论是谁,都可以第一时间找到她,任何问题都能第一时间回复。每天在校工作时间超过15个小时。教师们说,吴蓉瑾是“永动机”“铁人校长”,而这背后,是吴蓉瑾对孩子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情感教育是卢湾一中心小学的办学特色,吴蓉瑾是学校第一个上情感教育课的教师。从最初每周利用15分钟午会课进行情感教育到升级成为一门课程,多年来,吴蓉瑾努力通过情感教育培育出具有积极情感、健康心理的孩子。

  吴蓉瑾曾经教过一个成绩不是很理想的孩子。仔细观察后,她发现这个孩子喜欢篆刻。吴蓉瑾和孩子商量:“老师推荐你报一个书法班,书法班的老师会教篆刻,好不好?”孩子很感兴趣。后来,吴蓉瑾特意和孩子说:“抓紧时间做功课啊,快点做完,你就能去兴趣班了。”这样一说,孩子抓紧时间完成作业,参加书法班以后,孩子的字也越写越好了。

  “要多关注孩子的需求,尤其是孩子的情感需求。有时候大人忽略的细节,对孩子来说却是天大的事。”吴蓉瑾说。

  卢湾一中心小学从2009年就开始探索将信息技术融入教育教学。从广泛使用平板电脑,到如今课堂上只需要一支笔就能记录下学生每道题的做题过程,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完全“去屏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现深度融合。

  “去屏化、无感知、护隐私、保视力。”吴蓉瑾这样概括学校的信息化建设。简简单单的12个字,体现着学校对孩子们的关爱,背后是吴蓉瑾致力探索的“以情感教育为魂的数字教育”。

  “我们采集了学生德智体美劳5个板块的相应数据,为学生勾画了数字画像,让他们的长处得到充分发挥,同时让教师了解孩子的短板,真正做到‘五育’并举。”吴蓉瑾说。

  有个孩子成绩不理想,教师通过学校自主研发的、用于课堂学习的智能“云笔”和“云手表”,分析了这个孩子的练习情况,如答题的对错、时长,以及心率变化等,结果发现这个孩子专注力不足,直接影响了学习效果。为此,系统给这个孩子推送了培养学习专注力的体育课程,孩子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射击课。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他的专注力提升了,学业成绩也提高了。

  吴蓉瑾期待,把学校打造成一个充满爱和智慧的校园,培养出一个个有温度的孩子。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师翟津

  用言传身教,助力学生出彩

  最近一段时间,2023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翟津格外忙碌:一方面,交流取经,为自身技术和指导水平的再提升积蓄力量;另一方面,传经送宝,奔波于世界技能大赛训练基地给参赛选手做辅导。

  虽然很忙,但翟津乐此不疲,因为看着这些即将参赛的孩子,就仿佛看到了学生时代的自己。“每天枯燥乏味的训练,对选手来说是一种磨炼,对教练和专家组来说也是一种考验。这时候,他们急需教练和专家的支持和帮助。我就是站在选手背后的那个最有力的支撑点。”翟津说。

  扎根职业教育23年,翟津从一名普通的中职教师成长为世界技能大赛机电一体化项目国家队教练组组长,指导选手摘金夺银、为国争光,靠的是“甘当良匠之师、铸造职教之魂”的坚守,秉持的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为中国职业技能走向世界,写下了职校教师浓墨重彩的华章。

  世界技能大赛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是最高标准、最高水平、最高层次的世界性职业技能竞赛。翟津长期担任这一赛事机电一体化项目中国队教练组组长。从无到有搭建起完备的训练体系,他先后培养出2名金牌、4名银牌和2名优胜奖选手,实现中国队该项目金牌零的突破。

  机电一体化项目涉及机械、电子、气动和计算机技术,集机械、气压工程、编程、机器人技术及系统开发等技能于一体。在翟津看来,这是一个基础项目,在各个领域应用广泛,就像语文、数学等科目一样,很考验参赛选手的基础功底。

  在训练指导中,翟津十分注重调动选手积极性,增强团队责任感。他深深地认识到,无论哪个级别的比赛,都是对选手体能、意志品质、心理素质、自控能力的全方位检验。为了帮助选手发挥出最高水平,他不仅会仔细琢磨并找到症结所在,帮助选手突破技能瓶颈,而且会专门对选手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激励他们发挥潜能、力争上游。

  由于集训强度大,选手往往会因吃不消而出现打退堂鼓的念头。在谈心中,翟津一次次地鼓励他们,用信任的目光和有力的话语,让学生克服困难、坚持下来。曾有个男生的父亲还专程找到翟津,想看一看改变自己孩子命运的人。见到翟津,这位父亲感慨地说:“如今,孩子把‘认真’二字作为自己做人做事的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比赛给了孩子人生蜕变的机会。”

  翟津经常告诉青年教师和学生:“打铁必须自身硬,做事情就要认真做到极致,态度决定一切。”

  2023年“最美教师”、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湾镇海嘎小学教师顾亚

  乘音乐之舟,驶向广阔天地

  刚获得2022年“宝武杯”全国杰出中小学中青年教师金奖的顾亚,近日又作为中宣部、教育部表彰的10名“最美教师”之一,带着孩子们的音乐梦走向颁奖台。

  2016年,顾亚自告奋勇,到海嘎小学任教。当他踏入这所小学时,眼前的景象让他毕生难忘。14名学生挤在狭窄的教室里,眼神躲闪,走路时不敢与人对视,显得羞怯而自卑。同样来自农村的顾亚,渴望改变这一切。

  顾亚毕业于贵州六盘水师范学院音乐系,曾是一支摇滚乐队的吉他手。一天下课,和往常一样,顾亚在寝室里弹吉他。“当时我只是弹了一小段,发现门缝和窗户外多了好几双好奇的眼睛。至今,这一幕仍深深地烙在我的脑海中。”那一刻,顾亚萌生一个念头——教孩子们演奏乐器,组建乐队。

  “尤克里里小巧轻便,只有4根尼龙弦,手指按下去不怎么费力,成为低年级的‘标配’。而吉他、电贝斯、架子鼓和手鼓等大型乐器,需要更多体力,更适合高年级的学生。”顾亚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音乐教学,还从高年级中挑选学生,组建起了乐队。欢腾的鼓点唤醒了沉睡的大山,音乐的种子在高寒的冻土中发芽抽枝,在孩子们的心中盛开。

  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们对乐器一无所知,每一个音符、每一个和弦,顾亚需要反复去讲。后来他改变了策略,从最简单的Em和弦教起,让孩子们以最快速度初尝成功的喜悦,对音乐产生兴趣,再一步步进阶,教会他们学唱旋律,练习更难的和弦。

  一次次排练下来,孩子们低着的头慢慢抬了起来,原来胆小怕生、不自信的样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张张充满阳光的笑脸,一双双闪烁着快乐光芒的眼睛。不仅如此,在互相碰撞交流中,他们不再封闭自我,学会理解包容,慢慢融入集体,变得无话不说,敢于表达观点。

  这种喜人的变化也发生在其他课堂上。语文课上,台下的小手频频举起互动;体育课上,他们在操场上、大树下,和小伙伴亲密互动。“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上,孩子们都开始变得积极向上起来。”这让顾亚异常欣慰。

  2020年,顾亚开始利用短视频,记录这些被音乐慢慢改变的孩子们。这些随手拍的表演片段,一下子火遍全网。孩子们的才华和故事被更多人看到,随之而来的是全国各地的表演邀约。

  顾亚发现,在见到大山以外更广阔的天地后,孩子们最大的改变就是信念更加坚定。“从一开始只是愣愣地杵在舞台上,到如今能手舞足蹈、尽情表演,一路走来充满坎坷。是经过无数次翻山越岭后,才有了无懈可击的坚持,以及稳健成熟的台风。”顾亚说,音乐本身不是意义所在,更重要的是借助这座“桥梁”,让孩子们锤炼勇气和毅力,拥有从容面对未来的能力。

  (统稿:本报记者 杨文轶 采写:本报记者 计琳 徐德明 唐琪 通讯员 孔德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