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教资之风盛行:大学生的路能越走越宽广吗?

  青教计划.jpg

  □骆美琪(山东大学)

  今日,全国中小学教资笔试开考,据教育部统计,全国教师资格证报名人数由2012年的17.2万人次增长到2022年的1144.2万人次,10年间翻了66倍,今年总报考人数也超过了1000万人次。每年居高不下的报考人数,一方面体现了大学生们对于自己前途命运的重视与挣扎,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大环境下就业形势的严峻。

  这一庞大的群体里非师范生大有人在,有的甚至专业不对口。究其选择考教资的原因,大都是“证多不压身”,“多一条路多种选择”,“妈妈放心证”等心理,还有一部分人可能是受网上言论及身边人的行为所影响,从而跟风报考教资。

  尽管如此,根据历年数据显示,教师资格证笔试全国平均通过率为30%左右,面试通过率为65%-70%,这样看来,能拿到教资的比率大概是20%左右。如果说通过率就摆在那里,那么个人情况也是个变数。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是真心热爱教师这个职业,会将考证看成一种事业拿出备战高考的那种劲头,更多的人其实是临时抱佛脚,考前突击,一如每个学期末的英语四六级考试一样,很多人是交了报名费悻悻地做了分母。

  其次,就算拿到教资了,也不一定能当上教师。有些学校,特别是城市里的好学校,为了保证师资,会优先选择师范专业毕业生,其次是专业对口的非师范生,对于非师范生且专业不对口的持证者,能不能走上教师岗位确实有难度,要实力也要运气。

  其实考教资和考研背后的逻辑是一样的,都是普通人在严峻就业环境下的“荒野求生”,2023届全国高校毕业生达1158万人,考研,考公,留学,就业是他们离不开的话题。选择无所谓对错,但是不是每个人的路都是重合的,千军万马总不能同时过独木桥,如果过不了独木桥,会游泳的人可以选择游过去,会造船的可以自己造个小船……

  因此,在认清了教资报考热的底层逻辑之后依然愿意为之努力的人是真正理性且值得鼓励的,如果没有足够的热爱和定力,倒不如把时间精力和金钱花在认识自己和了解社会上,埋头前进的同时抬头看路。至于大学生的路能不能越走越宽广,我想,视野开阔了,路就宽广了,毕竟,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