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世界级大会,“同济设计”惊艳亮相
9月26日,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支持的2023世界设计之都大会(wdcc2023)正式开幕。
此次大会以“设计无界,造化万象”为主题。同济大学作为大会主要承办方之一,为大会提供重要学术支持。无论是承办重要论坛、举办特色展览,还是整体场地规划、视觉设计……大会内外,处处闪耀着“同济智慧”。
大会开幕新媒体演出《化》由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声音实验室团队主创,联合上海戏剧学院提供多媒体表演,呈现内容从日常物件到社会图景、从科技前沿到自然生态,以充满诗意的表达演绎了设计在城市文化塑造过程中贡献的力量,并展望了智能时代设计的进化蜕变。
大会场地总体规划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团队负责。主入口形象装置设计以“无界之塔”为概念,取义“无界之境中的灯塔”。设计贯彻可持续再生的原则,实现经济、高效的搭建模式,利用场地既有元素,采用轻介入的建构方式,以脚手架构成的“三棱柱”横置于二层桥体之上,10米高的塔身以虚透的边界融于天空,营造出开放融通、生长于场所中的无界之塔。团队在整体场地规划中合理组织场地流线,把控会场氛围营造,以彩绘地贴的形式将大会主视觉地景化,同时兼顾片区划分与路径引导。
大会期间,同济大学发布了包括nice2035赤峰路国际创意设计街在内的创意设计产业和平台项目;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市建筑学会理事长、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常青,美国工程院院士、首届前沿设计创新奖得主、同济大学荣誉教授唐·诺曼分别作了题为《再生:城市更新中的历史环境未来》和《为更好的世界而设计》的主旨演讲;包括同济教师在内的设计领域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围绕设计如何跨界融合、aigc技术如何推动设计行业高质量发展展开探讨;包括同济大学教授在内的第二批上海国际设计百人智库专家获颁聘书。
9月26日,由同济大学主办的“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城市遗产保护与设计大会”暨“世界城市遗产保护高校联盟第一次会议”开展,探讨了高校如何依据教育的长期和最终目标,通过尊重遗产价值和传统知识,鼓励具有创新性与包容性的设计,实现在快速发展和变革的城市和乡村住区,提升当代城市、建筑和景观保护与设计的共同愿景。会上,“世界城市遗产保护高校联盟”倡议发布成立。
由同济大学发起的“人民城市|处处有设计”建筑专题展,融合学习、体验和探索,从全系谱视角展现多维度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城市建筑创新实践、历史传承和全球智慧,诠释“城市处处有设计,生活处处有设计”的创新融合发展观。
由上海市白玉兰奖得主、同济大学荣誉教授aldo cibic策展的意大利生活与设计快照展,联合adi设计博物馆,将70年意大利设计经典带来上海。展览以时间轴为叙事核心,展示了意大利设计从起步到黄金年代的发展全过程,以点带面呈现意大利生活方式和产业体系的整体面貌和现代精神。
“创意社群:嵌入式、可感知与高交互”主题展,以nice2035未来生活原型街区这一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与杨浦区四平路街道“区校合作、三区联动”的共创成果为蓝本,用“盒子社区”的方式展出嵌入nice2035社区中的阿斯顿马丁实验室、声音实验室、机械臂实验室等十余个实验室,以及相关设计人物、作品和事件。八个与实验室紧密相关的体验式工作坊,与参观者充分互动。整个展览场景呈现了打破大学和城市边界后,自发生长出来的国际化创意社群的勃勃生机,彰显上海“城市处处有设计”的理念和行动。
大会的主视觉设计由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团队与纽约karlssonwilker设计工作室联合完成。在wdcc品牌logo与2022主视觉的基础上进行迭代与优化,进一步抽象提炼出可变的单色图形语言,作为设计元素应用到2023大会的整体视觉系统中,诠释了大会主题的前半部分“设计无界”。大会主题后半部分“造化万象”的抽象表达,基于wdcc主体活动品牌规范中的色彩序列发展生成的视觉系统,作为一个更为灵动多变的视觉层次,应用到不同场景中。
上观号作者:上海杨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