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压力 备考焦虑 情感困扰……陷入心理困境 何时该找心理医生?
在学业、职场、家庭、人际社交中,我们总是或多或少难免遇上类似下面这些问题,产生负面心理情绪状态。有些朋友经过自我调节即可回归良好状态,有些朋友可能越陷越深……在情绪管理、心态调节方面,自我调控难免带有局限性——不是每个人都天生自带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身边亲友的支持和理解。
除了努力自我调节和控制之外,你还有一个寻求帮助的科学途径——可以试试向精神心理科医生求助,少走弯路,减少内心的煎熬与消耗。但是,很多朋友,一想到要看精神心理科,心里便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或闻之色变,怒发冲冠,甚至在综合医院所有科室所有检查转了无数圈下来,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不说,仍然不愿意面对精神心理科。导致大家对精神心理科闻之色变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其中较为普遍和重要的一点是病耻感和社会歧视。
社会常会对精神障碍有污名化的代称,片面和刻板地认为所有的「精神障碍」可能都会有危险性和冲动风险,进而可能会不愿意与任何精神障碍患者一起工作、学习或生活。同时,爱面子的社会文化氛围,也很难包容精神障碍。这些都能让人产生病耻感而抗拒正常的精神心理科就诊。但事实上,仅仅很少部分的重性精神障碍患者在发病期可能存在冲动风险,并非所有的精神障碍患者都会如此。从广义上来说,在所有精神障碍中,重性精神障碍所占的比例远低于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问题的比例。而且,不是有病才需要看精神心理科医生,去看医生也不代表自己就一定得病。
任何人,在人生的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方面(学习、生活、工作、家庭、亲子、婚恋、情感……),都可能会碰到较难独自顺利处理的困境。这些情况下出现困惑、焦虑、抑郁、失眠、躯体反应等问题,可能在所难免。用医学的思路来看待这些情况的话,无非是:出现了问题,咱找相应的医生来协助自己处理这些问题,让自己回归到良好的状态,从而继续该干啥干啥。
所以,虽然「去看精神心理科医生」,意味着把自己置于「可能有精神心理障碍」的处境中,但是若确实能解决咱们的问题和困扰,暂时按住那些顾虑,试一试迈出第一步,也许思路和情绪便豁然开朗。当然,也不用担心泄露隐私。个人的精神心理科咨询就诊记录作为隐私信息,必然会得到严格的尊重和保护。隐私保护这一原则,是精神心理科医生入行必备职业要求和准则之一。
日常心理困惑和情绪困扰,都可以来问精神心理科医生
? 日常生活中碰到的一些压力事件
比如,学习压力、考试焦虑、晋升压力、生意受挫、恋爱受挫、婚姻危机.......它们可能导致咱们进入情绪不好、心理困惑、状态不佳、难以自拔等状态。这些状态,可能并没有达到疾病的严重程度,对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的影响也相对很小,但自己可能又难以独自调整和排解。这时可以尝试心理咨询,可能会有用。很多时候,大家需要的可能就是一个可靠的、能好好倾听自己的吐槽并能体会自己的那么一个听众。找心理医生聊一聊,倾诉吐槽一番之后,也许就轻松了许多,还能在心理医生的引导下,捋清自己的问题和目标。
? 关于精神科疾病的咨询
有一些情况可能需要明确是否达到精神科疾病的程度。在详细了解信息后,医生可能会给出进一步就诊和检查方向的建议,对相关疾病的一些健康知识进行讲解和阐释,安抚焦急的情绪,并根据反馈结果,给出可能的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或其他治疗建议和指导。对于复诊的情况,在评估康复情况后,可能一起商议后续治疗计划和康复措施安排。
(《零距离》记者/王华素 编辑/国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