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一粒米”的乡村振兴路
本报讯(王一婷 记者孔颖)“别小看这小小一粒米,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却能做出大文章。”共青城市苏家垱乡竹林村驻村第一书记邹小江兴奋地向记者介绍,“我们村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好水好土出好稻。同时,我们还将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紧密连接,有效促进一二产融合发展。”
良种是优质稻米的前提和基础。近日,风吹稻浪,稻田金黄,竹林村5亩纯绿色有机实验水稻田喜获丰收。得天独厚的好水、好土,为培育种植好稻、生产“好大米”提供了先决条件和重要支撑。
“我们的试验田,第一不打农药无化肥,第二用杀虫灯物理灭虫,第三土壤气象监测,第四监控系统遍布每一个生产环节,收割、加工、包装都可追溯。”邹小江说,今年竹林村首次建立试验田,亩产可达800斤,“因为纯绿色有机,质量上乘,所以早早就被顾客预订一空,明年将种植面积扩大到100亩。”
与传统农业发展理念相比,延长农业产业链是提高农业附加值的重要途径。刚从田里收割下来的稻谷,马上送到田边晒场晾晒,而后送进村加工厂后续加工。2022年10月,竹林村大米加工厂开机生产,每日可加工大米15吨。“我们收购村里种粮大户、老百姓的大米,让他们在田间地头就可以卖粮拿钱,没有后顾之忧。”邹小江表示,截至目前,竹林村大米加工厂销售额达12万元。
为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的“接二连三”作用,竹林村在大米加工环节不断加大投入,实现初加工向深加工的转变,将生产大米过程中产生的碎米充分利用,制成镜粉,并发展庭院经济,让更多的村民借助自家庭院参与进来。
“镜粉其实有点像广东的河粉,将碎米磨成米浆,在原型磨具上铺上薄薄一层放到开水上烫熟,因为色白透亮如一面镜子,故称之为镜粉,是乡里的特产美食之一。”邹小江指着在院子里晾晒的一排排镜粉说道,“目前村里有4户村民制作镜粉,一户一天可制作40斤大米,村里负责提供大米和收购成品,他们一天可以有120∽150元/人的收入。”
近年来,竹林村紧紧围绕水稻大做巧做文章,将重点放在延伸水稻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上,创新实践水稻循环经济模式。“接下来,我们会联系有资质的加工厂,加工制作共青稻米油,让每一粒水稻物尽其用,将农产品原料吃干榨净,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邹小江表示。
来源:九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