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皮大学生”走红,如何看?
原创 张同 光明日报 收录于合集 #文化深一度 104个
文 | 张同
“60岁的大妈步伐轻盈,20岁的大学生弯个腰都眼冒金星;70岁的大爷身手敏捷,20岁的大学生做个俯卧撑像振翅蝴蝶”,这是调侃当代“脆皮大学生”的网络段子。
最近,“脆皮大学生”走红了。“脆皮大学生”指的是新一代大学生虽然年纪轻轻但身体容易出现毛病,尤其是稀里糊涂易受伤易生病的大学生。稍微翻一翻社交平台,就能看到某些大学生令人匪夷所思的挂号经历。“上厕所骨折”“和室友聊天肺笑炸了”“学个科目三气到喝中药”“割衣服标签没找到剪刀,拿刀片把肌腱割断了”“骑动感单车骑的横纹肌溶解”……
大学生之“脆皮”,似乎在医院的急诊科接诊病例上得到了印证。10月8日,据河南电视台某民生栏目报道,仅今年9月份1个月,郑州某医院急诊科就接诊了1700多名18到25岁的年轻人,外伤、腹痛、胸闷、过度换气综合征等等,主打一个“伤病多样化”。
有网友对此调侃道:“当代大学生,青春没有售价,住院就在当下。” 需要看到的是,这样的调侃没有什么恶意,仅仅是大学生这一群体对“年轻人身体状况似乎堪忧”的一种自嘲。
“脆皮大学生”的走红,和当初“清澈而又愚蠢”这一标签走红时的社会心理一样,似乎带有更多滑稽意味,同时,也由于“脆皮大学生”这一标签,颠覆了人们“就医需求大的群体是往往是老年人”这一传统认知。
需要看到的是,“脆皮大学生”在颠覆一种刻板印象的同时,也为社会制造了新的印象——“年轻人容易进急诊”。的确有相关研究显示,年轻患者在急诊病例中占比较大。而“脆皮大学生”这一标签的走红,更多地让大多数人有这种感知。
“脆皮大学生”走红背后不能忽略的一个社会现实是,相比于已有诸多生活体验的老年人群体,年轻人确实比较更能折腾。无论是此前爆火的“特种兵式旅游”,还是在年轻人群体中风靡的citywalk,是一种新鲜的社会现象,同时也是年轻人生命活力的一种体现。
这些新鲜的社会现象,离不开年轻人身体力行的尝试。在好奇心强又敢于尝试的年纪,年轻人更愿意冒风险去体验生活,而体验越多就越有接触风险的机会,当然进急诊的概率也就越大,人们也不必为“脆皮大学生”感到过度惊讶。
还要看到的是,“脆皮大学生”这一标签走红背后,离不开社交平台的分享和传播效应。在互联网兴起之前,看病本是一件非常私人之事,再加之,过去不少人有“遇到小病则忍”的就医习惯,年轻人看病就医的情况常常被忽略。如今,在移动互联网极为发达的背景下,年轻人爱折腾也爱在社交平台分享个人体验,“脆皮大学生”在主流社会里占据注意力也就不足为怪了。
“脆皮大学生”的走红,倒是一个提醒:人们对自己的传统认知要保持一种警惕,要更多地以开放的心态理解新鲜事物,才能获得对现实更为贴切的感知力。对于一些大学生来说,调侃归调侃,不必一定要把自己套在“脆皮”的人设立里。就个人实际生活体验来看,大多数年轻人没有如此“脆皮”,人们也不必对大学生的体质过度担忧。
原标题:《“脆皮大学生”走红,如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