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烟台职校“双师型”教师将超六成

  

  烟台经济学校教师对机电一体化参赛学生进行辅导。

  近日,烟台出台《烟台市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指出,不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大力提升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水平,到2025年,培育一批德技兼备的名师和创新团队,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将超过60%。

  每2年职业学校教师

  实现一轮参与实践教育全覆盖

  全面加强职业院校教师思想政治建设,2023年底前,全市各职业院校要建立健全教师政治理论学习长效机制,制定学习计划,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教师政治理论集中学习,每学期组织教师到新兴城乡社区、现代创新型企业、高精尖实验室、红色教育基地等地开展实践教育至少1次,每2年全校教师要实现一轮参与实践教育全覆盖。

  常态化推进师德培育涵养,将师德规范要求纳入新教师岗前培训和在职教师全员培训必修内容。在“烟台师德标兵”选树表扬中单列职教序列。严肃查处师德失范行为,加大师德失范行为通报警示力度。

  每3年遴选一批

  职业院校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

  实施“技能大师”领航计划,聘用“齐鲁大工匠”、齐鲁首席技师、山东省技术技能大师、高级工程师等行业企业高技能人才争创职业教育“技能大师”工作室,按照“政校企共建、周期式培养、师徒制管理”的方式,重点培养一批高技能教师。“技能大师”工作室成员聘任为山东省职业教育首席专家、且工作室经考核命名公布后,工作室成员可在岗位聘任、选树表扬等工作中同等条件下予以倾斜。

  聚焦全市优势产业集群,着力培养一批化工、制造、海洋、医药等急需领域教师科研团队。每3年遴选、培养一批职业院校的烟台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每2年遴选认定一批烟台市青年技能名师;每年遴选3-5名职业院校优秀青年教师开展访学研修,访学研修成效明显的教师,优先推荐参加省、市组织的各项教学名师、工作室成员遴选。每年遴选建设一批市级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和市级“双师型”名师工作室。

  依托龙头企业和高水平高等院校建设一批市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开展定制化、个性化精准培训。制定烟台市职业院校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办法,构建5年一周期教师全员培训体系,专业教师到企业培训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不得低于50%。

  到2030年全市职业院校

  教师本科学历达到100%

  鼓励各区市、职业院校出台在职教师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激励措施,提高职业院校硕士研究生学历占比,到2025年和2035年,全市职业院校专任教师硕士研究生学历占比要分别达到30%和50%。到2030年,全市职业院校教师(含实习指导教师)本科及以上比例要达到100%。

  落实山东省“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制定烟台市“双师型”教师认定实施办法,把“真操实练”作为认定教师专业技能的主要路径。

  职业院校专业教师招聘

  提高专业测试成绩占比

  职业院校专业教师招聘以测试专业技术和执教能力为主,鼓励采取先技能测试+面试、后笔试的方式,可适当提高专业测试成绩占考试总成绩的比例。从2023年起,职业院校招聘专业教师原则上从持有相关领域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高校毕业生、“双师型”职业技术师范专业毕业生、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招聘,特殊高技能人才(含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人员)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高层次、高技能等业内优秀人才可适当放宽工作经历等限制,采取直接考察的方式组织公开招聘。

  职业院校应按照专业大类在企业设置访问工程师、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技能大师工作室;按规定聘请企事业单位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到学校兼职任教。实行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每年至少累计1个月以多种形式参与企业实践或实训基地实训。

  选树表扬活动中

  职业院校教师要占有一定比例

  突出职业院校教师技能水平和专业教学能力的双师素质评价,将师德师风、工匠精神、技术技能水平和教育教学实绩作为职称评聘的主要依据,建立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培训评价组织多元参与的教师评价考核体系。

  对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作出重要贡献的教师或团队的收益奖励不低于成果转化收益总额的70%,不高于90%,由成果完成人自主分配。引导职业院校支持科研人员依法依规开展“双创”活动、获取报酬。

  在“优秀教师”和“最美教师”综合性选树表扬活动中,职业院校教师要占有一定比例。积极培育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职教名家,定期开展教学成果竞赛等活动。

  到2035年,培养造就出一批高水平技能型教师人才,培育一批职教领军人物和职教名家,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有力地促进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建成一支师德高尚、技艺精湛、专兼结合、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

  YMG全媒体记者 李京兰 通讯员 相立伟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