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公务员考试新政策,5类人不能报考,想考公提前了解
公务员,作为最具代表性的“铁饭碗”岗位,一直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未来发展的重心,转向从事公务员的工作岗位。
据2021年报考公务员的相关数据统计,去年报考公务员的人数高达157万,但最终录取的人数仅占3%左右,也就是说近97%的考生,最后都只能沦为“陪跑”。
可见,想要通过公务员考试上岸,考生要承受激烈的竞争,心理压力非常重,即便是针对我国偏远地区的公务员招录,也出现了百年难遇的极低概率招录事件。
比如新疆某邮政管理局的岗位,仅给出1个招录名额,但实际报考的人数却达到9680人,录取率已经接近万分之一了,这让考生们很难接受。
众所周知,公务员考试大致分为4个环节,分别是笔试、面试、体检和政审,笔试则更像是公务员招录的“门槛”,首先得通过笔试,才能初步判定考生有资格参加接下来的考核。
面试则更加侧重考察考生的临场应变能力,为了能顺利通过面试,很多考生会找公务员面试的培训机构,接受系统化专业的训练,以更好的状态应对面试。
体检则是检验考生是否存在重大疾病等,还有考生的身体素质,最容易被广大考生忽略的还是政审,每年都有很多考生,因为政审不通过 ,即便笔试和面试的成绩再高也没用。
针对2022年公务员考试的新政策,加强了对政审的相关要求,其中新增5类人不能报考,想考公务员的考生,一定要提前了解,否则导致政审不过,错失上岸机会就不好了。
1、三代亲属内,不得有被开除公职或被开除党籍的记录;
2、不得有在重大考试中作弊、违纪或个人作风不良等情况;
3、不得有违法行为,并留下案底等情况;
4、直系亲属不得有酒驾、肇事逃逸、老赖等行为;
5、不得处在刑事案件审查、等待审批结果的过程中;
这5类情况都可能会直接导致政审失败,并且也将严重影响到考生今后的发展和前程,考生在报考公务员前,一定要了解清楚,很多条例不仅要求考生本人,还有直系亲属和亲属。
公务员作为国家的公职人员,一言一行不仅代表着个人形象,更代表着国家的形象,所以在我国对于公务员的政审要严格把控,不允许任何可能有损国家形象的情况出现。
尤其是当公务员可能接触到外国人,公派出国或出国旅游,都会作为其他国家重点关注的对象,言行直接可能上升到国际问题,如果不从招录这一环节就开始严格把控,今后管制更难。
再者,国家各个机关单位招录的公务员,都是基层服务人员,是要为普通老百姓做实事的人,如果不能从品行上严格要求,那么如何更好地帮助人民办实事。
最后,所谓的政审即是政治审查,是对一个人基本的政治经历的一个核查,首先就是这个人及其直系亲属等,是否做过有损国家利益的事,或是否有损害国家形象的言行等。
这也是作为国家公职人员,需要接受来自社会各界共同的监督,很多考生因父母的行为,导致政审不通过,虽然遗憾但也是有理有据
父母作为和孩子血脉相连的人,对孩子的成长和性格的形成都会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父母曾经或者现在出现行为不端、违法乱纪的情况,都会间接影响孩子的判断。
如果有过严重损害国家或他人安全或利益行为的人,即便是孩子进到体系内,就像是一个潜在的“炸弹”,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所以才会出现受贿、贪污、包庇等罪行。
父母或亲属犯错,作为体系内的人,很容易通过关系和人脉疏通,那么受到损害的家庭又该怎么办,比如父母是老赖,还是通过职位施压,不敢找其父母要钱等。
这些事情都有在现实生活中发生,虽然不能以偏概全地说政审通过的人,在入职后一定不会犯错,只是可能诱导犯错的因素相对之下少很多。
任何人都要清楚:为自己的言行负责!这点和年龄没关系,不能因为年纪小、任性,就做出严重损害他人安全或利益的行为,尤其是在成年后,要懂得为个人的言行负责。
今日话题:你认为父母的行为,影响孩子的政审结果,合理吗?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