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在白塔岭|5~9岁孩子特有的绘画语言

  5~6岁幼儿还不能区别空想和现实,他们在画画的时候,不是画所看见的人或物本来的模样,而是以自已经历过的知识为基础,在进行想象的同时,按照自己所熟悉的那样去画。这一时期的绘画称为“记录阶段”。

  5岁至9岁的儿童在思维能力上尚处于形象思维维阶段,在绘画表达能力上称为“主观感觉表现期”。在这个时期他们形成了特有的绘画语言。

  01

  感觉的强调与夸张

  儿童绘画是画自己所感、所知。因此常把外界给自己强烈的感受,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表现出来。

  儿童表现感觉的第一种手法是把印象最深、认为最重要的内容画得比其它东西更大。《蜜蜂》这幅画中,琪琪同学画了一个堪比树大小的蜂巢,四周环绕着带有飞行轨迹的蜜蜂。

  儿童表现感觉的第二种手法是,为了表现和强调某种动势,常把人的某部分拉长或者放大。晴晴同学在“父亲的礼物”活动中给父亲画的画像,将爸爸的头和手放的特别大,做出一种扑面拥抱的态势。

  将人体的比例进行夸张变形,是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的一种表现方法,在世界艺术史上屡见不鲜,意大利画家莫迪良尼的作品是典型的代表,此外,大量的装饰绘画中也经常可见。

  02

  x光线式的透明画法

  当儿童感到某些事物的内部情景特别重要时候,就会把看不到的内部和外部一块画出来,而将妨碍他表达的墙壁、车辆的外壳等省略掉,画出透明明,如同X光射线透视过一样,透过外部看清内部一切。

  小楠同学的《梦》,将人的头部一分为二,下半部分呈现酣睡的香甜,而上半部通过云雾的方式,将梦的具体内容呈现出来,遨游在宇宙间与可爱的外星人嬉戏,将梦的戏剧与奇幻展现的淋漓尽致。

  这是小哲同学在“2019白塔岭春季游学写生”活动中画的一幅画。画中前方的树与后面的房子相重叠。透明画法是儿童对事物的认短程度和知识面扩展的痕迹,也是由于他们在画面立体空间概念尚未形成时创造的表现前后空间关系的一种独特方法。

  这种利用物体互相置叠的表现方法在现代绘画中也被不少画家使用。画家保罗·克力在《月之颂歌》中,用透明画法表现了月夜的美丽景色。

  03

  平面的和意念的空间思维

  空间知觉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知觉,是由视觉、听觉、运动觉等多种分析器联合活动组成。幼儿由于缺少透视学知识,即近大远小,近物清晰、远物模糊等,因而难以理解和辨认图画中物体的空间关系。

  鉴于幼儿思维能力的这些特点,就形成了儿童绘画在表现画面空间方法上所具有的独特性。

  在《小巷》这幅画中,每一间房子的方向都是不一致的。这是由于奇奇同学在画画的时候根据需要,随意转动画纸造成的。同时这也是在这个年龄的小朋友还没形成画面垂直定向空间知觉的原因。

  在小伊同学的《鳄鱼池》这幅画中,采用了儿童常用的鸟瞰式画法。作者如同飞翔在天空中的小鸟,从上向下俯视大地,鳄鱼池的全貌便进入眼帘,池中鳄鱼姿态各异,说明了小伊同学已经具备初步的观察能力。

  这种方法也在中国传统的绘画和民间画中广泛运用。这种构图形式突破了透视学的视力范围。画家按照美的法则,将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事物放在同一时间与空间中,从而使中国画家很早就摆脱了时空观念的限制,追求艺术表现的自由。

  04

  随心所欲的色彩运用

  儿童心中的色彩是不受物体固有色限制,他们作画像是现代表现主义画家那样,选择最强烈,最刺激的颜色去抒发情感。

  我们常看到儿童喜欢选择红色去画红色的人、红色的马、红包的船、红色的牛,或者画一栋五颜六色的楼房,或一列七彩斑斓的火车。

  雨欣小朋友用橡皮泥捏成的长颈鹿,采用了红色、蓝色、绿色、黄色等各种艳丽的颜色。色彩运用强烈的对比色,给人清新、明快、艳丽的感觉,使人看了赏心悦目。

  泽宇同学在这幅画中,用五颜六色的画笔描绘了一条多彩的大蜥蜴,鲜明的色块区分让原本凶恶的蜥蜴也变得可爱了起来。以黑色做背景让原本就亮丽的色彩愈发明亮。

  儿童画概念形象是孩子们由绘画“记录阶段”向“写实阶段”的重要过渡,这一时期要在充分发挥孩子的儿童画绘画语言特色的同时,培养孩子的空间思维能力,促进孩子智力的发育。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