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岁画家杨彦:娶21岁非洲女学生,老来得两子,为何后来选择出家
什么是爱情?爱情就是能够跨越时间、超脱地域的人类最真挚的情感。
杨彦,中国现当代艺术家,文学造诣非凡,受到很多学习艺术的人尊敬。但就是这样一位孜孜不倦追求艺术的大家,私生活却十分不堪,令人诟病。甚至还引发了很多人的谩骂和诋毁。不知何时开始作为艺术家,似乎必须要有一些特殊的爱好以及个人情况才能够当得上艺术家这个名号。杨彦的艺术造诣无可厚非,但其感情生活一直为人津津乐道。
杨彦在五十三岁的时候,竟然娶了自己21岁的非洲女学生。虽然很多人都不理解,但最后却老来得子,生活美满?然而杨彦却又出乎意料地出家了?这究竟是为何呢?
什么是艺术
道可道,非常道。这大概就是对艺术的最好形容,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唐寅此诗引来了古今多少人的符合。艺术,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一直都是非常特殊的存在。和某些具有实用功用的门类如科学研究、医学等门类不同,艺术本身并没有实用性。其仅仅是所谓的人的感官之上的享受罢了。因而在漫长的人类发展过程中,艺术的存在感很强烈,但始终有很多反对者。
反对者的论调无非就是艺术的实用性,因为艺术的认可和个人有着巨大联系,一个作品,认可的人将其看作阳春白雪,厌恶之人看作下里巴人,不入法眼。但有人的地方就有艺术,绘画可以是艺术,诗歌可以是艺术,而田间地头的乡野景象,也可以是艺术。
因此艺术本身是没有定义的,也没有确切的范围。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逐渐被贴上了标签,有人崇洋媚外,高举西方大旗,贬低本土文化。并且当下的艺术逐渐被资本渗透,其中所展现的也大都是强烈的功利性。虽然艺术家本身也是要生存的,追求利益并无不可,但正是因为艺术家对艺术的理解发生的改变,其所创造的内容也就是发生了较大的偏颇。
简而言之就是失真,失去了艺术家内在的初心和追求。李贽曾说文学家在创作的时候要保持一颗童心,艺术亦是如此。所谓的童心就是一颗赤子之心,本心,真心。艺术要高于生活,一旦被生活牵扯,艺术便会失真,脱离本心。
杨彦的追求
杨彦1958年出生于青藏高原之上的青海省西宁市。青海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一个贫困区,人烟稀少,物资匮乏,经济落后。但即便如此,杨彦的艺术天分也并没有被埋没,在其舅舅马福伟的影响之下,六岁便开始接触绘画。在这之后杨彦更是拜“金陵八家”之一的华拓先生为师,华拓擅长中国画、山水画等,其极大影响了杨彦的绘画风格。
在1987年,杨彦又拜师李可染,李可染乃是齐白石的弟子,绘画功底深厚,属于泰斗级别的人物,擅长画山水、人物。成名之后的杨彦,在书画界的名声日益高涨,年纪轻轻便当选为世界华人艺术家。和大部分的艺术家一样,杨彦醉心于绘画,虽然年近半百,但依旧不曾结婚,孤身一人。也曾有人劝他尽快结婚,但杨彦始终不为所动。或许这就是艺术家的特殊之处,早年的杨彦在感情之上毫无收获,但在绘画之上却成了当代大家。但爱情飘忽不定,总会在需要的时候到来。
迎娶非洲女子
杨彦在寻找创作灵感的时候来到了非洲,在非洲遇见了一个年仅二十一岁的女子艾达。艾达那个时候还是一个学生,为什么会认识杨彦呢?杨彦来到塞拉利昂的时候,因为言语不通,想要找一个翻译,由于有人便推荐了还在上学的艾达。
艾达虽然是非洲人,但对中国文化非常喜爱,听闻杨彦还是一个艺术大师,于是便欣然答应做杨彦的翻译。艾达和一般的非洲人不同,因为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交流言谈都令杨彦感到非常舒服,在相处的过程中,杨彦也逐渐发现自己喜爱上了艾达。于是杨彦便主动向艾达表达了爱意。其实杨彦并没有抱太好的结果,毕竟自己已经五十多岁了,而艾达才二十一岁。但令杨彦没有想到的是,艾达竟然同意了。
回到中国不久,杨彦便和艾达举行了婚礼,面对众人的不解,杨彦并没有过多解释,不仅给了艾达一个盛大的婚礼,二人还生下了一个孩子。就当所有人都在祝福这段爱情的时候,杨彦有做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
那就是出家。此时杨彦和艾达已经育有两个孩子,家庭美满幸福。但固执的杨彦还是决定出家,杨彦净身出户,将家产留给了艾达和孩子,自己则到西安净业寺庙出家。这样的决定,的确令人费解。无论怎么说此时的杨彦都是功成名就,名利双收,而且家庭美满,这样的生活,足以令他人羡慕不已。但杨彦却仿佛在一瞬间看破红尘琐事,毅然决然选择遁入空门。这份豁达,属实难得。
总结
爱情、事业,这似乎一我们一生之中孜孜不倦追求的。爱情的归宿是家庭,事业的归宿是生活,无数人究其一生都在家庭和生活的泥潭之中挣扎。所求不过是爱情、家庭的美满,事业的稳定。如果当这两样都得到满足之后,让我们放下一切,遁入空门,恐怕没有几个人能够做到,甚至很多人连想都不敢想。
艺术家和常人的不同,就在于对生活的认识有着不一样的角度。上文提到过童心说,当一个艺术家能够始终保持创作的初心,其作品才能够保持艺术性,当作品附带了功利,那其就不再是艺术品而是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