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完美的HiFi音质表现是啥样的?山灵M7 / M6 Ultra无损播放器评测

  

  多款HiFi耳机配合山灵M7/M6 Ultra的声音表现

  今天的搭配设备,主要有:ME800,MG800。其他的有nf audio的NM2+,以及我常用的尺子RS10。由于篇幅所限,很多大家说到的塞子无法完全顾及,本篇主要选择有代表性及强参考性的设备,后续如有机会,我们会引入更多的设备对比。音源方面,选取本地音乐+Apple Music的方式。

  PS:既然是主观对比,那就存在一定的误差和个人偏向性,本文仅做一定的参考,我们始终还是建议大家,有条件的到现场试听对比,个人听感才是最重要的。感谢理解。

  

  第一个环节,首先使用易驱动的、少染色的NM2+,进行基本的特征对比。接口均为4.4平衡口,中增益输出。经过几轮对比下来,我认为两者比较明确的差异有:

  1、声场:M7的声场要呈现出一个更圆整的状态,这个圆整,主要在于纵深感更好,与横向的比例几乎一致,且声场的垂直向高度、深度都会更好,可以理解为圆球形。而M6U的声场,横向与M7基本一致,纵向偏弱一些,两端高度也会略向内一些,整体近似于一个橄榄球形。

  2、音色厚度:M7的声音要显得更为中性一些,在中频人声、高频结像要显得更有精致感和锐度一些,低频也会显得更加干一点;M6U则要表现得更有厚实度,不管是低频的宽松感、人声的厚重感都会略增添一筹,高频也有柔化之感。

  3、动态、瞬态:在低频鼓点中,几乎一致的声压下,M7要显得能量更扎实紧致,锤击感更强;相比之下,M6U的动态虽然不俗,但稍显一些些软。此外,两者的速度反馈上也是M7略胜一点点,M6U相比之下残响会更多一点点、更慢一点点。

  4、密度、解析:在流行乐、小编制的对比下,两者的解析力差别不强。在大编制下,M7的细节交代要更加清楚一些,各个部分的定位层次感也更好;相较之下,M6U则会显得有了一层滤镜、或者说有些许涂抹感,解析力会稍弱一些。

  

  综上,第一部分的对比可总结为:

  M7:声场更圆更规整,解析力更强,动态更好,更中正,人声位置适中。

  M6U:声场圆而略扁,音色更厚实圆润,更有感染力,人声位置更靠前。

  基本的定性后,接下来第二部分,进入搭配环节,这部分更像模拟日常会遇到的场景。关于塞子选用,我是这么考虑的:首先是价格匹配度,1:1的前端、耳机价格配比基本上比较常见;特点上,ME800是比较全面的,另外我比较看重的则是“遇强则强”的特点;MG800,能量感比较强,综合来讲,通过搭配,可以更加全面的展示两者在主观听感上的区别。

  

  首先在ME800上,选取全关标准模式。这个模式下的ME800声音是比较全面、音色上略微偏暖的,在实际搭配中,ME800是会存在一定的类似于“掩蔽效应”的情况的。

  准确来说,M6U、M7都是在总体音色偏暖的方向上的产物,只是程度有不同。当两者搭配ME800时,ME800本身的暖意会有所覆盖,使两者的风格差异减小。这一部分,我明显感受到,M7和M6U的音色差异没有那么明显了,或者说M7的音色明显变暖了。结合上文的NM2+听感,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M6U/M7搭配,暖声塞的音色表现差异较小;中性偏冷的塞子,音色差异较大。

  我认为MG800 / ME800,基本上可以作为偏中高端耳机的素质标杆,而且音色也是在均衡中正向的附近,没有大的偏离,在搭配层面更有参考性。撇去偏分析流性质的内容,我认为两者在日常使用中的最大差别,是不同的音色取向带给听者不同的注意力偏向,并形成“长板”与“泛用性”的差异。

  

  在听M6U时,由于整体的空间感塑造、温暖的音色表现,在背景的些许涂抹感,在日常聆听(比如像现在边码字边听歌)时,注意力会不自觉地向中频人声偏移,能量感也会更多聚焦于中频附近位置,会下意识地忽略掉其它声音的细节——但其实它们都在。总体,M6U也会让人觉得更有律动感和音韵感,简单说来,就是更有感情、更丰沛,更适合流行。

  而M7呢,我觉得“规整”这个词是贯穿的。除了我们前面提到的空间之外,在聆听音乐时,音乐的各个部分能量偏颇性更小,因此即便我不去注意听,也能觉得M7细节表现更突出些。M7另一个规整则是在瞬态上的优势,更加快速的反应,干净利落的表现,让各个部分之间相互的干涉减少。这也赋予了M7在ost、古典乐上的重要优势,复杂情境下,M7显然要更加镇定自若些。

  

  最后一部分,我们来看看RS10的对比,可以算是音色+极限驱动需求的测试,以下均采用平衡口。

  在这个部分,先来一个结论:M7的极限驱动水准及素质上限是要显著高于M6U的。更清楚一些说,我觉得M7推好了RS10,而M6U则始终差了口气。

  这里还是重点表述下M7驱动RS10的表现:中增益、平衡口,大约30音量就可以推出正常声压。中增益下,RS10的声音结像没有那么“锐化”,声音的弥散感更强,声场边缘比较弱化一些。M7的动态完全撑得起RS10的需要,结像也不会过大,整体仍然是处于较为中正状态下的高度耐听的状态。

  对于部分严肃流的爱好者,我认为高增益可能更会是你的菜:这个状态下声音会明显收紧,声音的轮廓边际更为突出,同时,定位会显得更加精准,简单说,“准确性”一下子就出来了。对我而言,这个声音甚至显得有些过于干了,虽然人声结像仍然是丰满的,但几乎没有多余的残存感和弥散感。

  那么M6U是个什么情况呢?我一开始采用了M7相同的高增益,而后发现中频人声变薄和虚了。在切换增益和不同类型的歌曲后,我发现M6U驱动RS10时,结像变得过于纤薄,没有扎实感和充盈感。虽然整个声场空间是撑起来了,也有一定的动态,但显然不能称之为“推好了”。

  

  综合以上,我想,是时候总结一下两者的差别了。

  M7拥有更高的综合上限:素质表现、风格适应、驱动力水准都要更强。声音上偏中性一些,基本上配合不同音色的设备都不会有问题,缺点,可以称之为“没有太显著的性格”。搭配上,可以根据自己聆听比较多的音乐类型来选择耳机,注意要匹配好相应的增益即可。

  相较之下,M6U拥有更好的韵味表现,在流行向曲目中会更加突出人声,感染力比较强,某种程度上也具有更好的“悦耳感”。不足之处,M6U的驱动力、素质上限都要差些,风格适应面也要略窄。搭配上,我认为M6U最佳方案是搭配高素质一些的暖声塞,用以最大程度发挥M6U在流行方向的优势。

  我曾经跟一个朋友这么说:杂食党选M7、流行党选M6 Ultra,基本上可以作为本文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