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负责人就发布《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等5门课程

  日前,教育部发布《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等5门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负责人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一、请您谈谈《标准》研制的背景。

  2009年以来,教育部先后印发了中等职业学校数学等公共基础课教学大纲,对于中职学校深化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综合能力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近年来,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技术技能人才的科学文化基础、综合素养提出了新要求,原教学大纲理念、知识体系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中职学生的学情已不相适应,有的内容也相对陈旧。

  《标准》研制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职教20条关于“将标准化建设作为统领职业教育发展的突破口”“发挥标准在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中的基础性作用”的要求,旨在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建设,深化中职公共基础课程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2017年启动研制中职公共基础课程标准,在《标准》研制过程中,根据最新精神持续修改完善,同步组织研制并于2019年10月印发了《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标准》研制遵循《方案》的总体要求,确定了课程核心素养和课程目标,明确了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要求,为提高中职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质量提供了保障。

  根据《方案》规定,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必修课程包括思想政治、语文、历史、数学、外语、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物理、化学为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本次发布的是数学、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物理、化学等5门课程标准,另外5门课程标准近期将陆续发布。

  二、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标准》研制过程。

  《标准》研制历时两年多时间,在职成司指导下,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组织70多位专家成立标准研制组,研制工作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广泛调研。对21个省(区、市)、300多所职业院校、3万余名教育工作者、教师和学生开展调查,形成了调研报告。二是精心研制。采取了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工作机制,集中研讨确定框架体例和研制要求后,分课程组深入研讨和起草文本。期间,集中组织学习党的十九大、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并研究将其有机融入课程标准。三是修改完善。向全国各省(区、市)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广泛征求意见,逐条研究,进一步修订完善文本。四是专家审议。根据职责分工,课标审议工作由教材局组织实施,国家教材委员会学科专家委员会对课程标准进行了认真审议和复核,确保《标准》质量。

  三、请问《标准》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

  《标准》由6个部分组成。

  一是课程性质与任务。规定课程性质为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必修课,主要任务是提升学生文化素养。二是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明确课程学习后应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三是课程结构。规定课程模块构成和学时安排,模块一般分为基础模块、拓展模块(职业模块)。四是课程内容。明确课程的内容要点,提出相关教学要求。五是学业质量。描述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分为毕业和升学两个水平等级。六是课程实施。对教学、考试评价、教材编写、资源开发等提出要求。

  四、请您简要介绍5门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系统构建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围绕数学运算、直观想象、逻辑推理、数学抽象、数据分析和数学建模等6个学科核心素养确定目标、内容,划分学业水平,明确教学要求。以学生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活动经验为主线组织课程内容,分为基础模块、拓展模块一和拓展模块二等三个教学模块。基础模块为共同必修,包括基础知识、函数、几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初步等4部分内容,体现基础性;拓展模块一是基础模块内容的延伸和拓展,体现发展性;拓展模块二是帮助学生开拓视野、促进专业学习、提升数学应用意识的拓展内容,包括7个专题和若干数学案例,突出职业性。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注重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关注信息技术课程的育人价值,围绕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等4个学科核心素养确定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划分学业水平,明确教学要求。课程内容分为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基础模块为共同必修,包括信息技术应用基础、网络应用、图文编辑等8个部分内容;拓展模块是为培养不同专业学生适应职业发展需具备的信息能力所安排的任意选修内容,包括个人网店开设、信息安全保护、机器人操作等10个专题。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围绕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精神三个学科核心素养确定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划分学业水平,明确教学要求。课程内容分为基础模块、拓展模块一和拓展模块二。基础模块为共同必修,包括体能和健康教育;拓展模块一为限定性选修内容,包括球类、田径类、体操类等7个运动技能;拓展模块二为任意选修内容,各地各校可自主设计内容。

  物理课程标准围绕物理观念及应用、科学思维与创新、科学实践与技能、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确定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划分学业水平,明确教学要求。课程内容分为基础模块、拓展模块一和拓展模块二。基础模块包括运动和力、功和能等7个主题,为机械建筑类、电工电子类、化工农医类等相关专业学生的必修内容,是其他专业学生的公共基础选修内容;拓展模块一是为提高学生职业素养、满足学生继续学习需要设置的内容,是机械建筑类、电工电子类、化工农医类等相关专业学生的任意选修内容;拓展模块二展示我国科技成就,培养学生爱国情怀而精选的内容,是各专业学生的任意选修内容。

  化学课程标准围绕着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现象观察与规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五个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确定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划分学业水平,明确教学要求。课程内容分为两个教学模块: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基础模块包括原子结构与化学键、化学反应及其规律等6个主题,是中等职业学校医药卫生类、农林牧渔类、加工制造类等相关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是其他类专业学生的公共基础选修内容;拓展模块分为医药卫生、农林牧渔、加工制造三大类,每个类别分为不同的专题,是不同类别相关专业的选修内容。

  五、请您介绍一下《标准》有哪些特点?

  与原来的教学大纲相比,《标准》主要有五个方面变化及特点。

  一是体现了新精神、新要求。《标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体现了关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要求。贯彻职教20条新部署,明确了公共基础课课程内容和要求,体现了新知识、新技术。

  二是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立足中等职业教育实际,充分挖掘中职公共基础课程的独特育人价值,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明确了学生应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精选课程内容,指导教学设计,提出考试评价和教材编写建议。

  三是明确了学业质量要求。根据中职培养目标,结合学情特点,提出学业质量要求,引导教学更加关注育人目的、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强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教师和学生把握教与学的深度和广度,为阶段性评价、学业水平考试等提供了依据,促进教、学、评有机衔接。

  四是体现了高中阶段共性要求。适应新时代对国民素质的新要求,充分发挥中职公共基础课育人优势,加强中职学生文化基础,着力发展核心素养,增强学生的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提升科学文化素养、终身学习能力、自主发展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五是彰显了职业教育特色。中职公共基础课程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采取“基础模块为共性要求,拓展模块(职业模块)满足学生继续学习与个性发展需要”的形式,注重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职业生活的联系,利用或设置职场情境,突出实践取向,注重有机融入职业道德、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教育,培育学生职业精神,注重与专业课程相互配合,形成协同育人合力。

  六、请问国家对中职公共基础课程设置有什么最新要求?

  公共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养等的基本途径,对于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地要指导区域内中等职业学校按照《方案》要求,开齐国家规定的公共基础课,开足规定学时。具体来说,主要包括2个方面:

  一是开齐必修课,拓展选修课。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分为必修课程、限定选修课程和任意选修课程。其中,必修课程是所有学生必须全部修学,包括政治、语文等10门,共计48学分,10门课程必须开齐;限定选修课程是国家根据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安排内容,各学校根据人才培养需要选择具体课程、安排教学,所有学生必须修满规定学分,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劳动教育等,共计15学分;任意选修课程是根据学生继续学习和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安排内容,包括国家安排内容和学校自主安排内容,没有规定学分,但是各学校应积极开设。

  二是开足学时。《方案》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的学时一般占学时的1/3,不低于1000学时。原则上每学时按45分钟计,18学时为1学分,各学校可根据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在规定的范围内适当调整,但须保证学生修满规定学分。

  七、请您谈谈在推动《标准》实施方面将有哪些举措和要求?

  《方案》对公共基础课程实施与评价提出了明确要求,关于标准实施,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开展《标准》培训,加强公共基础课程教研。各地要结合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等,面向公共基础课教师开展《标准》培训,省级和地市级教研机构,要围绕《标准》实施组织开展教研活动,准确把握课程教学要求,指导做好教学设计,规范编写、严格执行教案,合理运用各类教学资源,推动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严格按照《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规定,做好中职公共基础课程教材编写选用工作。

  二是要加强教学条件建设。各地要进一步加强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建设,更好地满足公共基础课程教学需求。配齐语音室、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室、理化实验室、画室等专用教室与体育场馆,提供足够的图书及音视频资料、设施设备、实验器材及耗材等,保障公共基础课程的开设。建设智能化教学支持环境,创新服务供给模式,服务学生终身学习。

  三是要依据《标准》,做好考核评价。各地、各中职学校要对接《标准》中明确的学业质量要求,重点考核学生运用知识分享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丰富评价形式,实行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等多元评价方式。鼓励对接《标准》开展学业水平测试,严把培养质量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