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们的高考故事|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校长戴青云:高考,让每个人生都有无限可能
校长说:职业教育发展大有可为
今年5月1日,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正式施行,这是该法自1996年颁布施行以来的首次大修。
戴青云认为,新职业教育法的实施,最重要的一点正是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职业教育的天花板已经打通,“条条大路通罗马,每个人的人生都可出彩”。选择普通教育,可以从普通高中读到本科,再读到学术型硕士、博士,人生无限可期;如果选择职业教育,可以选择中职、高职、职业本科、应用型本科、专业硕士、专业博士,人生同样可以大有可为。
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作为制造业立省的广东,拥有全国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急需大量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到职业院校工作。
戴青云介绍,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的前身是1957年创办的广东民族学院,1998年转型培养职教师资,2002年更名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8年更名为广东技术师范大学。作为华南地区唯一一所以培养职业教育师资为重要定位的高等学校,承担着新时代“工匠之师”和应用型人才的历史重任,技术性、师范性、民族性三性融合办学优势与特色逐步凸显,学校办学水平不断提升,位于全国技术师范类大学前列,2021年已成为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随着职业教育地位日益提升,成为一名职业教育学校的老师,不仅备受尊重而且前途广阔。欢迎更多有志于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职业教育的优秀学子报考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戴青云说。
遇上“史上最难数学题”
戴青云于1965年出生,自幼随父母在澧县生活。这是一座隶属于湖南省常德市的小城,因澧水贯穿全境而得名。戴青云的父母均是基层教育工作者,早年间在乡村任教。当时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母亲常常用“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来磨炼孩子们的意志,父亲则从他们记事起坚持在吃年饭后召开家庭会,来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至今已坚持了50年。
戴青云小学、初中分别在杨家坊英雄小学、杨家坊中学、澧县七中辗转求学,1977年恢复高考后,大哥二哥分别通过高考考上了大专院校,树立了靠知识改变命运的榜样。初三第二个学期,戴青云转入澧县一中初中部就读。这是一所百年名校,中考名额竞争激烈。对于戴青云来说,更大的挑战来自英语,“七中的英语教学进度远远慢于一中,这意味着我要在半年内边备战中考边补习完落下的2本半英语课程”。经过苦学加巧学,她最后以优异的成绩顺利考上澧县一中高中部,为高中阶段的学习争取到了更高的平台。
今年新高考数学I卷难倒了一众考生。戴青云是1984年的考生,在那一年考生的集体记忆中,当年的数学考卷才称得上是“高考史上最难数学题”。据统计,当年满分120分的试卷,全国的平均分只有27分,得分不到50分的人数达到80%以上。
“第一场考语文,虽然是短板,但发挥不错;第二场考数学,看到题目直接懵了,数学题太难了,估分觉得60分都不可能,对士气有打击,但是我们数学老师王靖安十分幽默,告诉大家是题目太难不是大家考得不好。”戴青云没有把数学没考好的负面情绪带入到后续的考试中,反而警醒自己后续每门考试都必须每分必争。沉着中带着一股拼劲,她后续高考发挥稳定,最终以522分的成绩考上了重点本科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
人生需要主动适应变化
戴青云一直有一个北京梦,在求学与择业中却四次与北京擦肩而过。第一次是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最初最想报考的是北京邮电大学,但是遇到了华中工学院派到澧县一中做招生宣传的傅湘甫老师,于是改报了华中工学院,“现在回想起来,事实证明当初的选择是幸运的,改革开放后,华科是发展最快的高等院校之一。”
好不容易等到了华中工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但戴青云还是有点失望,因为录取的专业不是她第一志愿填报的科技英语和无线电2个专业,而是调剂到了自动控制与计算机工程系中的检测技术及工业自动化仪表专业。
踏入校门,映入眼帘的是“华中工学院 工程师的摇篮”的横幅,戴青云不禁感叹,“做一名工程师真好。”徜徉在美丽的校园,戴青云立志学好本专业的同时,继续关注自己心仪的两个专业,并在入学后顺利考进只有30人的英语特长班,弥补了一些没有读上科技英语专业的遗憾。
报考研究生时,戴青云被调剂到华中工学院的机械工程一系(现机械工程学院)工业自动化专业,这是她第二次被调剂了专业,“现在华科机械工程学院是华科最优势的学科,”戴青云笑着说,“回过头来看,被动的选择也有非常正确的时候。”
人生总是机缘巧合,兜兜转转。1996年,已在广东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工作的戴青云被学院派回母校华中科技大学做国内访问学者,系统学习信息与通信有关的专业知识,“虽然那时候孩子还只有3岁,但我还是克服困难回到母校无线电系图像所访问,也终于圆了我在华科大的无线电梦。”
1998年,戴青云顺利考上华南理工大学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博士。2001年博士毕业后,她很幸运地得到了到中山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博士后研究的机会。一路走来,戴青云感慨道:“感觉一直都是计划赶不上变化,但是好在我都比较好地适应了这些变化,在变化中开拓了视野、磨练了心志,得到了更全面的锻炼与成长。”
戴青云认为,只要不忘初心、接续奋斗,最终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我现在从事的专业技术工作还真的回到了科技英语+无线电结合的领域,感觉一切其实都是最好的安排。”
她眼中的高考:
让每个人都有出彩机会
戴青云认为,在上世纪80年代,高考最大的意义是鼓励普通家庭的孩子,特别是农村家庭出身的孩子靠自己知识的积累改变自己的命运。对国家发展而言,一批又一批人才经过高考的选拔脱颖而出,奋战在各条战线上,成为改革开放的重要推动力和社会发展的支柱力量。
当前,随着大学的扩招,高等教育已从精英化教育过渡到了普及化阶段。“到目前为止,高考仍是最为公平的考试,让每个人都拥有出彩的机会,让每个人的人生都有无限可能。”戴青云认为,高考不是终点,高考只是人生的起点,全社会更应该关注的是如何给孩子提供更广阔的舞台、更多样化的出彩机会、更快的成长速度、更大的发展空间。“只要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只要能坚持接续奋斗,就一定会实现深藏心中的梦想。”她说。
戴青云寄语参加高考考生:“祝贺同学们顺利通过人生的一场大考,进入独立成长的新阶段。希望你们在今后的日子里,始终不忘初心,坚持做最好的自己,在奋斗中不断追求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