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初创时,蒋介石赌气撂挑子不干,差点与校长一职失之交臂
1924年1月24日,孙中山大元帅任命当时在国民党内资历、人望和地位均尚浅的蒋介石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全权负责该校的筹备工作。1月28日,孙中山亲定位于黄埔长洲岛上的原广东陆军学校和海军学校为未来的军校校址。2月3日,又任命蒋介石为中国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2月6日,军校筹备处于省垣南堤设立。两天后,在蒋介石的主持下,筹备委员会于南堤筹备处召开了首次会议。
2月17日,蒋介石偕军校筹备委员邓演达赴肇庆参观西江讲武堂时,曾向该校学生慷慨表示:以往只有革命党的奋斗而无革命军的奋斗,故革命总是归于失败。今开办军官学校的目的,就是要为革命军的建立奠定始基,培养骨干。筹办本党军校乃我多年愿望,今夙愿将偿,理当振翮奋飞!
然而2月21日,这位数天前还踌躇满志、豪情万丈的军校筹委会委员长却突然具禀孙中山并转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自请辞职:“自维愚陋,不克胜任,请另选贤任能,以免误党”。并不等照准,即匆匆离粤经上海返回故乡。令孙中山手足难措,仓促任命不谙兵道的廖仲恺代理蒋职。
1924年1月,孙中山宣布创建黄埔军校
2月25日,廖奉孙命致电于蒋,“党事讵可因兄而散,已代告假半月,来沪之军官学生即请就近考验,事竣即归”。同时邓演达衔孙中山之命,由广州专程到溪口劝蒋复职。2月26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秘书处电告蒋介石,“经面呈总理,奉批该委员长务须任劳任怨,勉为其难,从艰苦中去奋斗,百折不回,以贯彻革命党牺牲之主张,所请辞职,碍难照准”。
2月29日,蒋经沪回到宁波两天后,孙中山急电又至:“军官学校以兄担任,故遂开办,现在筹备既着手进行,经费亦有着落,军官及学生远方来者,逾数百人,多为慕兄主持校务,不应使热诚倾向者失望而去。且兄在职,辞呈未准,何得拂袖而行?希即返,勿延误”。电文之间,既有愠艾之词,亦有殷殷之期。
在孙中山的心目中,蒋介石是一名对其忠荩的军事干才,自己也待其不薄,期许甚高。但在军校筹办急于星火之际,作为筹委会委员长的“介石”突撂挑子远遁,实令孙中山大惑不解。2月28日,在上海的胡汉民奉孙中山之命电蒋“望兄以(辞职)个中原因见告”,以图转圜。
廖仲恺。与汪精卫、胡汉民号称“总理身边三杰”,1925年8月遭暗杀,死因至今仍有争论
3月2日,蒋介石上书孙中山,缕陈“一己之委曲及对党的主张”,这是一篇洋洋四千言的长信,堪称奇文。信的开头,蒋介石备称孙中山对其知遇之隆并世稀有,随后笔锋陡然一转,流露出对孙中山的不满。“是以对我先生,(指孙中山——笔者注)惟思竭其忠悃,以为报效也。而乃事与愿违,竟不得通其意达其志者,以事之本末未易明也”。接下来蒋以与陈其美共事作譬,微讽孙中山:
“中正与英士共事十载,始终如一,未尝有或合或离之形神,当时困苦艰难,可谓十倍于今日,而中正忍痛耐辱,曾不懈馁者,乃以其信之专爱之切而知之深也,故能与仗安危也......然今日岂复有真知中正者乎?如吾党同志果能深知中正,专任不疑,至于共患难同死生之格言,自以为可面对古人而无愧色。今日先生之所谓忠者,贤者及其可靠者,皆不过趋炎附势、依阿谄谀之徒耳……
若夫赤忱耿耿,蹈白刃而愿牺牲,无难不从,无患不共,始英士与中正者,恐无其他之人矣……今先生来示督责中正,而欲强之回粤办学,窃恐先生亦未深思其所以然也。共事必求和衷,否则宁束身自爱。先生不尝以英士之事先生期诸中正乎,今敢还望先生先以英士之信中正者而信之也。先生今日之于中正,其果能深信乎,抑未之深信乎,中正实不敢臆断。”
1922年6月陈炯明逼走孙中山,孙避难永丰舰,蒋介石等舰护伺40多天,此后逐渐获孙信任。
蒋之以上行文虽绕山绕水,然主旨尚明,既怨艾孙对其信之不专、知之不深、爱之不切,共事不和衷;又责备孙有眼无珠,不识党内真正的忠者、贤者和可靠者。秉持“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之古训,既然你孙中山不拿我当知己,凭什么我要为你蹈白刃而牺牲,从难共患。共事不能和衷,我蒋某人当然有飘然远引“束身自爱”的自由。
3月2日,廖仲恺再电在沪的胡汉民,“务请催介行。勿延。因军校势成骑虎,学生,学校皆不了,只有迫弟自杀谢人”。焦灼之情溢于言表。3月10日,廖径电告蒋:“军官及学生到粤投考者二百余人,候已一月,旅费用罄,纷纷函诘,无从置答。请即先期在沪考试毕即归,毋负来考者,以损党誉。”
3月14日,蒋介石复长信于廖仲恺,郑重其事地要廖视此信为其遗嘱。信中,蒋狂吐苦水并“痛抉党政诸病根”,对孙中山的訾议直白而严厉。“孙先生回粤已阅十五月,为时不可为不久,而对于民政、财政、军政,未闻有一实在方案内定,如期施行……天下事未有无方针无条理而能治者。夫为政之道,对人惟有在邪正赏罚上用功,对事惟有在条理次序着手。孙先生独于此对人对事之要点,若有未悉合乎中道者”。
坐落在广州黄埔岛上的军校旧址纪念馆
然与蒋介石的怨艾和责备相反,孙中山盼蒋返粤犹如久旱盼甘霖。3月17日,孙又亲电蒋,电文仅6字,“事紧急,盼速来”。廖仲恺也一日数电,或径告,或托他人劝告,促蒋尽快启程来归。3月19日,胡汉民电告蒋:孙中山拟以邓泽如替代杨西岩(杨因克扣军校开办费为蒋所忌恨)担任禁烟督办,作为整理财政的先声,以迎合蒋意。
3月21日,蒋回电孙中山,请饬整理财政并委廖仲恺负责,初显归心。同日,在穗的廖仲恺函电俱发。电曰:“兄不速归,事大不了。先生将顺兄之意,不为不至,兄当有以慰之,兄可敝展尊荣,不能敝展道.口函曰:“数百青年慕兄来学,为兄信用计,断不能使来自远方者望崖而返。故仍积极筹备,以副兄托。校中财政已妥,兄归便可发表,其他改革,亦俟兄来共同策进,不成则同去未晚也”。
3月24日,廖再电蒋:“请兄等即行,以免先生加受一重精神上痛苦。”百般迁就,婆心苦口,已有乞求之意。
孙中山、廖仲恺等人致蒋的电文和书信,反映出广东军政府在军政、民政、财政等重大问题的决策上,有迁就俯仰蒋介石的迹象,从中可不难看出,当时头角尚未峥嵘的蒋介石对孙中山已经具有了相当的影响力。
宋美龄、蒋介石
3月27日,蒋致信军校筹备委员会委员王柏龄、林振雄诸人,开始对军校筹备事务进行遥制:“军官学校仍须开办,则从前弟所定章则,应皆照常进行,不必有所变更。弟拟即来粤,相会匪遥,诸俟面罄。”
3月28日,蒋再电廖仲恺,询问“军校办学经费确否妥定无虞””。可见,当蒋即将启程赴穗之时,心旌仍有猿马之摇。待4月3日收到廖仲恺“军校款,弟不问支出,兄亦不问来源,经费不乏,尽安心办去,惟请即来”的复电后,始下定决心,于4月14日与许崇智联袂由上海启程赴粤。此时的孙中山、廖仲恺等人早已是望眼欲穿。
4月21日,蒋抵达广州后,立即晋谒孙中山。4月26日,蒋介石来到黄埔长洲岛,览林木葱笼,栉江风劲吹,闻江涛裂岸,眺鸥鹭击天......这位未来的黄埔军校校长顾盼自雄,顿生舍我其谁之慨。他意识到:自己渴望多年、用以“济世经邦”的斧钺不久将在此地发硎。
1924年5月3日,黄埔军校总理孙中山先生正式任命时年38岁的蒋中正为陆军军官学校校长。同年6月16日,名闻遐迩的黄埔军校正式成立。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