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寒门学子没办法读博,“跟钱没关系”,博导的一席话太现实
大家都知道现在找工作比登天还难,原因自然不用多说,主要还是因为受特殊因素影响,现在的就业大环境不太好,再加上劳动力过多,已经超过了企业的承载能力,除非是特别优秀的人才会被企业青睐。
所以当下学生对提升学历有着异于常人的执着,都觉得只要到了硕士或者博士的阶段,就非常好找工作了,其实也不是全无道理,找工作的人多了,企业的眼光自然会变高,大家都需要更优秀的人才。
但是也不能把所有的赌注都放在提升学历上,不是付出就可以有回报的,有些学生觉得自己明明已经非常努力了,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但是到面试阶段的时候,还是会被刷下来,不禁开始质疑自己的能力。
有些学生觉得是导师“看人下菜碟”,看自己是寒门学子,不愿意在自己身上付出罢了,学生有这样的想法也是有道理的,在同等的学历条件下,同等的个人能力下,导师也会有不可避免的“偏心”。
但是这跟学生家庭的经济条件几乎没有关系,大多数学生过了硕士阶段的时候,就不用为工作发愁了,如果还有心思读博士的话,可能是对科研有着过于常人的热爱,也有可能是学习太久,而不愿意接触社会。
但是导师觉得,度过了硕士阶段之后,如果能有工作的机会,尽量直接就业,不要继续读博,尤其是寒门学子,主要还是因为博士毕业太难了,现在对于博士毕业的论文要求非常高。
顺利毕业的人是少数,即便能够毕业,也是磕磕绊绊,绝大多数博士生都会延毕,少则一年,多则三年,对于寒门学子来说,早点就业,早点回报父母才是重要的,人生能有多少个一年、三年来浪费呢?
博士生的学习周期非常长,发表文章的门槛也越来越高,从入学到毕业,这段时间耗费的金钱、精力、时间数不胜数,但是回报却不太多,虽然可能会有更好的出路,但是投入比和产出比完全不均衡。
所以导师也不希望寒门学子把金钱放在没有回报的事情上,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是最重要,但是对于一个家庭来说,经济来源才是最重要的,不能让父母一直供自己上学,所以要想长远的读书,经济来源才是坚实的后盾。
还有一些学生为了能够安心读书,走了绿色通道,也就是办理“助学贷款”,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在学习期间也要勤工俭学,压力很大,毕业之后还要抓紧时间还贷款,对于普通人来说,实在太艰难。
所以导师并不是嫌弃学生的经济能力,而是真正打心底里为学生考虑,如果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还是应该尽快就业,读博虽说是锦上添花,但是也会有很大的几率碌碌无为。
今日话题:你觉得导师的考虑有意义吗?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