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柒”被写进语文试卷引争议,出题人回应称“虽是网红但值得学习”,业界怎么看?

  近日,浙江宁波一份小学六年级的期末语文考卷在网络上火了,火的原因是里面的一道阅读理解题,提供了袁隆平、李子柒等三段材料,让学生任选一个,为“心目中的风云人物”写推荐表。试卷在网络上曝光后,不出意外的引起了网友们的各种争议,随后,学校试卷出题老师回应称,之所以选着李子柒这个人物,是因为各大媒体都争相报道过其正面内容,赞扬李子柒对传统文化的贡献及认真做事的精神,这样的人物,虽然是网红,但也确实值得大家学习。

  事情缘起

  宁波市各小学近日结束期末考,但海曙区一些家长却因为一个论坛帖子吵翻了,起因是一张海曙区小学六年级的期末语文试卷。

  

  家长@lhw841112在论坛发帖,表示海曙区小学语文期末卷作文题给的材料之一是“网红”李子柒的故事,核心是展示中国传统田园文化,却添加了李子柒粉丝数的介绍,这点让其无法接受,“出卷老师知识浅薄”。在帖子中,这位家长承认事先不知道李子柒“何许人也,只是偶有耳闻”。

  对李子柒这样的“网红”是否适合出现在小学生考卷,家长@lhw841112质疑的理由有几点:第一:李子柒能否代表中国传统田园生活?第二:网红该不该出现在影响力较大的试卷上?第三:商业化浓厚的网红经济出现在试卷,会不会带偏小孩子价值观?第四:试卷有必要贴出李子柒大量粉丝的图片吗?第五:是不是出卷老师的粉丝行为?第六:李子柒的传统田园生活背后是否有团队进行流量操作?用粉丝数字引导是不是错误?第七:“范冰冰”们出道前也是何其努力,如果“范冰冰们”出现在试卷合理吗?

  网友争论

  “网红该不该出现在影响力较大的试卷上,会不会带偏孩子的价值观?”这位家长的质疑很快引发了网友们的争论。记者在网上也看到了这份期末卷,发现这道题并不是作文题,而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理解题中的部分阅读材料。题目共提供三段材料,分别为袁隆平、李子柒和雷海为(拿到“中国诗词大会”冠军的外卖小哥)的介绍。除了考察对阅读材料的概括能力,还让孩子们从三名人物中挑选一位推荐为“心目中的风云人物”,并说出理由。

  现在网上对此评论褒贬不一,有人认为李子柒与袁隆平不是同一个领域,两者不能拿来比较。“李子柒和袁隆平,不管是涉及领域还是影响,没有可比性。题目不适合小学生。”“教育是对每个孩子一视同仁的,当然孩子可以有个性化学习,孩子们知道网红算是个性化学习吧,也不算坏事,但在统一考试上考网红,就是让孩子必须知道网红,就不对了。”“可以出有关网红的考题,对网红做评论,但不能具体到某个网红。”

  也有网友认为,对孩子的教育应该是个性化的学习,语文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提前让孩子知道网红知识,也不算坏事。“我觉得没问题,出问题的是那些年纪大了的家长。”“这是一道很正常的题目,出题也很严谨,也做了铺垫性介绍,即使不认识李子柒也不影响作答。”

  出题者回应

  面对网络上的争论,海曙区小学毕业考语文卷命题组老师、海曙区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杨柳做出了回应——“我们出题时考虑到李子柒这个人物,各大媒体都做过正面报道。她对传统文化的贡献及认真做事的精神,确实值得大家学习。”

  杨柳老师也详细说明了选用李子柒的案例的原因。首先,作为语文的阅读理解题,命题组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给出三个语言材料,考察的主要是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其中包含了提取信息、概括信息、判断信息、诠释信息的能力和思辨的能力。所以,并不需要学生平时刷手机了解李子柒这个人才可以做题,通过试卷中给出的材料,就可以解题。其次,从袁隆平、李子柒和雷海为三个人物的选择上来说,命题组想要传递的价值观是,不管从事的是什么行业,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都需要付出艰辛的、持续的努力。家长们比较关注的,网红进试卷的问题,命题组当时的考量是,李子柒是被央视评论过、上过学习强国和人民日报的,也体现了当代文化的多元性,其本身的故事也比较励志。

  “我们也没想到这道题在网络上引发了争论,关于家长的观点我们也认真看了,能够理解家长个性化的解读,但是也希望家长理解,语文试卷中关注更广泛的社会现象将是一个趋势,孩子要学习的是从课堂上获取阅读的方法和策略,而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

  

  教育专家建议

  南京市玄武区语文学科带头人、长江路小学语文老师赵昌竹从事多年小学语文教育,他认为语文学习本来就是一个通过语言文字,通过文学作品去认识世界,认识不同人物的一门学科,无论是从课本还是从课外的这些阅读,都是会遇见不一样的人物形象的,这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那么这个人物可能有些人会把它定义成一个网络人物,或者说是一个“网红”但实际上,它本身也确实具备着一些值得大家去称赞的地方,包括对传统文化的宣传等等,并不是一个负面的人物,所以赵昌竹老师认为没有必要特别的针对这样一个人物形象去提出质疑。另外,赵老师也提到,语文试卷中更多的是考察学生对语文的理解,表达这些方面的能力,而学生可能在做题的时候也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去理解文本上,学生在做完这个题目后也很少会过多的去思考李子柒这样一个形象,对他们的价值观的影响有多少,反倒是家长的担忧可能会有一点过多。

  南京市第十二中学初中副校长,鼓楼区语文学科带头人张文佳老师认为这道阅读题是个很好的题目。“我们需要思考一个问题,孩子们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究竟能获得什么?能够提升什么样的素养?”张文佳老师说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由语言、文化、思维、审美四个方面组成,单从这个题目来看,出题老师的意图非常清晰,可以考察学生基本的语文能力以及有正面的价值引领。张文佳老师又从文化理解和审美鉴赏两个方面谈了她的看法,“文化理解包括对本土文化的传承、对国际文化的理解、对生活文化的回归和对自然文化的关爱。李子柒现象从文化角度来看,也是非常有价值的。她的故事已经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也有对美好恬淡生活的向往,还有对自然文化的理解,也的确作为一个窗口让世界了解了中国。为什么不肯定呢?再说审美鉴赏,包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和对美的人格的追求。李子柒所有视频呈现出来的就是一种美,而这种能看得到的美的背后,还有看不到的美。李子柒漆黑的面庞,有力的小臂,粗糙的双手美不美?这些都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的。木心先生说:‘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救不了。’这么美的人‘风云人物’值得我们去欣赏,去尊重。”

  另外,张文佳老师认为“网红”只是个中性词,不能代表什么,“钟南山医生,张文宏医生是不是网红?新闻发言人耿爽算不算网红?央视一哥康辉现在好像在网上也红出圈了。还有励志担当李佳琦是不是网红?”张文佳老师由衷希望这样的网红再多一点。

  当然,张文佳老师说如果要说这道题的瑕疵,也是有的,就是关于博客关注人数,“粉丝数确实和题目本身联系不大,可以去掉。”

  多说一句

  家长的眼界可以再宽一点

  记得曾经周杰伦的《蜗牛》被写进语文教材时,当时网上也是一片哗然,各种反对的声音都有,但在几年后的今天这种声音却很少了,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孩子们对这篇《蜗牛》是真的很喜欢。

  社会总是在不断的进步发展,伴随着即时交互社交媒体发展衍生出的点赞、转发、评论、积累粉丝量等形式,这些都是新一代人为促进沟通、平等对话所做出的创新创造,当然,随之而来的,就是“网红”的出现。

  如今“网红”的各类不雅事件频频出现,让很多人都觉得网红就是一群“无下限、蹭热点、博眼球”的人。所以在这样一个大家对网红还存在很多不好印象的时候,虽然李子柒也曾受过各大主流媒体的较高评价,出卷老师把“网红”这样一个非常有争议的话题放在正规的试卷上去,引发争议是必然的。

  其实仔细看考试题目的话你会发现,考卷中出现李子柒,并不是要让学生去评价网红,更不是贴出粉丝数引导学生去关注,这个题目是要表明在中国有这样一个四川女孩,她的“中国式田园生活”引起世界的关注,她有一种精神,一种努力向上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值得每一个人学习的。

  但是,小学生对于社会的认知还是有限的,如果有一天他突然想到要了解一下这位曾经被写入考卷的网红是个什么样的人时,那么李子柒过往中途辍学、酒吧打碟这些内容可能就会对小学生有所影响。

  李子柒的身上的确有教育界值得关注的地方,把她写入小学试卷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我们的侧重点应该放在引导学生们多思考文化输出,讲好中国故事方面,家长们也要对教育的眼界放宽一些,停止“为孩子好”的包办思维,不要强迫孩子按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去认识世界,让孩子独立思考,理性看待各类社会现象,从而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黄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