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发展大会”成为初二期末考作文题材料 引发社会各界热议
越城区初二年级语文期末试卷作文题。
5月18日,晚报A02版报道绍兴发展大会邀请函的相关内容。
6月27日上午,越城区初中语文期末考试刚一结束,不少家长微信群就“炸锅了”:“神题目”“这也太高大上了”等评论呈刷屏之势。让家长们议论纷纷的是初二年级语文期末试卷的作文题:请同学们根据6月初刚刚结束的“绍兴发展大会”,向嘉宾们写一封邀请函,并以“拥抱大湾区,发展大绍兴,正逢其时”为主题写一则演讲词,鼓动有识之士回乡创业,助推绍兴发展。
究竟怎么看这则作文题?为什么一次期末考题会激起这么大的涟漪?围绕这些问题,昨天,记者采访了相关人士。
家长争议声不小
作文题目太“高大上”?
任务主题:邀请与演讲
【掌上绍兴】孟夏之月,越都水城,群贤毕至,少长咸集。6月2日,以“拥抱大湾区、发展大绍兴”为主题的首届绍兴发展大会在绍兴大剧院隆重举行。绍兴向全球展示绍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和亮点,广泛团结、凝聚海内外绍兴人和关心支持绍兴发展的各界人士,全方位推动“大交流、大共谋、大发展”,汇聚起新时代绍兴念好“两业经”,唱好“双城计”的强大力量,打造最强大“朋友圈”。
任务一:拟写邀请函
作为一名绍兴学子,积极参与绍兴发展大会,请你以联系人的身份,根据新闻中相关提示,向心目中一位海内外绍兴籍名人或者支持绍兴发展的热心人士发出邀请,届时共聚绍兴,共谋发展。
任务二:撰写演讲词
召开首届绍兴发展大会,就是要传承弘扬千百年来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和商业基因,汇聚天下绍兴人的巨大能量,不断把绍兴的历史文化和商业文明推向新的高度。
请以“拥抱大湾区,发展大绍兴,正逢其时”为主题写一则演讲词,鼓动有识之士回乡创业,助推绍兴发展。600字左右。
27日下午两点,有家长在绍兴本地论坛贴出了这道作文题目,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请出题老师掂量掂量有几个初二的孩子能把‘绍兴发展大会’说得上来。这哪里是初二语文测试,分明是招考公务员的节奏,太难为初二的孩子们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不少家长随后跟帖发声。 在家长群、市民的微信朋友圈里,这一话题也迅速发酵。大家普遍认为题目对于初二的孩子来说难了些,“这样的题目让孩子们瞎编也编不出来。”也有人认为选题太“高大上”,时政性太强,离孩子们的生活远了些。当然,也有支持的声音,有家长发声:“如果对绍兴有一定的了解,这题不难的。”
记者也随机采访了个别初二学生家长。在机关工作的陈先生称,女儿考完回来说,看到作文题她直接就“懵”了,连题目都没看懂,写作文时纯粹凑字数。陈先生认为,应该说这个选题不错,发展大会是绍兴年度大事,绍兴的发展与每一个绍兴人息息相关,只是对初二孩子来说确实有点难,“孩子每天作业做到晚上10点以后,上床已经11:00了,早上6:30又要起床,根本没时间看报看新闻,对绍兴发展大会没概念,乍一看这个题目不懵才怪。”
另一位同样是老师的家长张女士认为,题目没问题,但表述上可以通俗些,比如“双城计”“两业经”“大共谋”“大发展”,这些词对初二的孩子来说确实遥远了些,完全可以换一种孩子们更熟悉的表达方式,这样的话,孩子们也不至于被难住。
出题老师回应
这是一个传递正能量的题目
昨天,记者联系上了命题老师,请其对家长关注的热点进行说明。
这道作文题难写吗?
该老师认为,命题的指导思想以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浙江省2018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说明》为依据。选材注重内容的价值取向、关注传统文化、关注地方特色、关注社会发展、关注生活体验。
其次,积极贯彻统编教材倡导的理念。统编教材初中《语文》(八下)教材第四单元是“活动探究:演讲词”。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知识点,是孩子们应该掌握的。
其实,要写好这篇作文也不难,孩子们能写的东西很多。可以围绕“大湾区”“双城计”来写,能从这个角度切入的,说明孩子视野开阔,平时关注生活,无疑是高阶思维;也可以围绕绍兴精神来写,如果孩子对绍兴有一定的了解,稍作提炼概括,也可以是一篇佳作;还可以围绕绍兴的优势和特色文化来写,如舌尖上的绍兴、经济发展的绍兴等,展示绍兴的发展潜力,鼓励乡贤回绍投资。
这道作文题是对今年浙江高考作文的“继承”吗?
今年浙江省的高考作文题与“浙江精神”有关,有不少家长将两者结合起来,认为是否有意为之。对此,该老师解释道,这只是巧合,自己在命题时关注到了《绍兴日报》《绍兴晚报》《掌上绍兴》等媒体的报道,觉得绍兴发展大会是一个很好的素材,于是选用,并没有刻意与高考作文对接。不过,现在看来,绍兴发展大会中体现的绍兴精神,与浙江精神、民族精神是一脉相承的,从这个角度讲,恰恰说明它是一个传递正能量的好题目,因为作文本身就要倡导正确的价值导向。
教育界人士这样看
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对中考高考更有利
究竟该怎么看待这道作文题?记者邀请绍兴一中高一语文备课组长许敏老师谈了她的看法。许老师认为,区分度是试卷命题的一个重要考量纬度,从命题的层面来看,如果绝大部分同学反映这道题目很难操作,可能会带来一个考试结果区分度不高的问题。当然,这要等试卷改出来之后才能下结论。本报对此也将继续关注。
分析学生认为困难的原因,许老师认为,一方面是背景知识储备不够,比如对发展大会不了解;另一方面是文体要求较高,据她所知,邀请函和演讲词这两种文体在教学实践中训练相对较少,不如记叙文和议论文等文体常见。
对于家长们的议论声,许老师也坦率地谈了她的观点:这只是一次普通的期末考,家长不必把它看得太重。让孩子开阔一下视野,接触更广阔的世界,尝试更多样的文体不是坏事。“孩子们后面学习的路还很长,要经历的考试还很多,你不知道在以后真正决定升学的大考中会碰到什么。”
许老师同时认为,一道有时政新闻背景的考题,让家长、孩子反应如此强烈,这或许是一个提醒:孩子们是否对当下、对身处的环境太疏于关注,“不管读书再怎么辛苦,也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
结合近年来的高考命题趋势,许老师认为,哪怕仅仅从功利的角度来看,孩子、家长也应该高度关注时代变化,关注时政新闻。她介绍说,高考命题与时代结合得越来越紧,这一趋势近年来体现得非常明显。许多家长对今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记忆犹新,但实际上,其他省份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早已体现了这一命题方向。
许老师提醒,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多读书常看报的习惯,多与孩子们一起关注、分析时事热点、身边事件,这样天长日久的积累,不仅对孩子的学习有利,对孩子正确认识身边世界、更好地获得人生成长都是有好处的。
5月2日,晚报头版报道绍兴发展大会打造绍兴最强大“朋友圈”。
■新闻链接·老师点评
尝试宏观着眼
微观着手
学会化大为小
以小见大
绍初教育集团镜湖校区教师 蒋珊珊
这一次,越城区初二语文试卷的作文题在社会上引起一定的轰动。且不论反响的好坏,不得不说这一个作文题走出了新路子。它的最大特色是应和主旋律,抓住了“大湾区”经济融合这一绍兴发展主题,开创性地让学生写一篇“鼓动有识之士回乡创业,助推绍兴发展”的演讲词。
初一看这个题目,很多学生会感觉无从下笔,但仔细阅题可以抓的关键词也有不少,如“绍兴发展”“绍兴经济”“社会发展”等。身为一个绍兴学子该不该对“绍兴的发展”“城市的变化”有所体验、有所思考、有所认识呢?答案恐怕是不言而喻的。但这个题目毕竟是大话题、主旋律,要写好确实不易。学生可以尝试从宏观着眼、微观着手。首先要学会化大为小、以小见大。比如“城市的变化发展”,比如“家乡的变迁”,平时多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其次化虚为实。无论叙事还是论述,找到合适的载体,避免流于空泛。第三必须认同“自己”。学生不必刻意模仿报纸评论员的口吻,只要我手写我心,思考初中生应该思考的问题,说清初中生应该说清的道理,运用自己的生活感受、体验,书写自己最具本色的青春情怀,这样就能真正拨动读者——包括阅卷人在内的心弦。
这一次的作文命题是一个强烈的信号!语文的命题关乎生活情理,越来越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这就要求语文教学的转变,不能只追求有效高效的课堂,追求分数,而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社会践行能力,真正地推动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