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查!教育培训机构!
关注
暑假到了
不少家长给孩子报了培训班
一来可以在假期给娃“充充电”
学习上“再拔高拔高”
二来也省去上班无暇带娃的烦恼
可培训机构办学资质如何
孩子在那学习、吃饭
能放心不?
教育培训机构
我们为您严查!
日前,南京市雨花台区市场监管局联合区教育局对全区教育培训机构开展拉网式检查。检查对象涵盖幼托机构、学科培训机构和非学科类教育培训机构。综合体、商务楼、体育中心等场所内的教育培训机构集中区重点检查。
行动中,雨花台区市场监管局与区教育局携手组成联合工作小组,针对各自业务管理的职能范围确定检查工作方案,研究出重点检查地域和场所,有的放矢开展检查工作,确保场所全覆盖、重点无遗漏。
三查三看,护航暑期安全
一查办学资质
对于幼托机构、非学科类教育培训机构,检查其是否领取营业执照以及有无超范围经营;对于学科培训机构,检查其是否领取营业执照及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
二查食品安全
检查是否向学生提供食品服务,核实其食品经营许可及进货渠道、餐饮服务环节是否符合规范。
三查价格
检查是否存在价格违法行为,包括是否存在不明码标价、虚构原价等违法行为。
四看合同条款
检查机构有无通过格式合同或者格式条款排除消费者合法权利,加重消费者责任的情形。
五看宣传内容
检查机构的网站、APP、微信公众号等网络载体以及宣传彩页、易拉宝、店堂告示、所获荣誉上的宣传内容,核实其是否存在违法广告、虚假宣传行为。
六看诚信经营
检查机构经营过程中是否存在“傍名牌”、使用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
发现问题,依法查处
经专项检查发现,雨花台区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总体上发展态势良好,部分机构在群众中也建立了一定的口碑,实实在在为家长们解决了诸如托管、辅导等现实困难,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部分机构存在超范围经营情况;二是部分机构对明码标价等价格公示制度执行不到位;三是机构使用的格式合同中普遍存在违法条款,以加重消费者责任和排除消费者权利的情形居多;四是少数机构存在虚假广告等虚假宣传行为和商业混淆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对此次集中行动中所发现问题,雨花台区市场监管局将及时开展“回头看”,对拒不整改或“打折扣”整改的经营主体,将依法从严查处。
此外,南京市场监管系统将进一步研究制定更为详细的行动方案,联合街道、消防、卫健等部门,继续加强对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监督检查,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为青少年营造安全有序的暑期校外培训环境。
此外,南京市场监管还公布了
2021年上半年的消费热点
其中教育培训行业持续成为投诉热点
涉及退费问题相对集中
上半年
平台共接收教育培训类
投诉举报3880件
反映的主要问题包括:
退费难问题。消费者因疫情原因没有上课,后续上课被告知课程过期,要求退款却无人处理;机构承诺考试不过退费,后又拒绝退款;机构关门,预交的培训费追讨难;消费者报名资格考试培训,后因考试未按时开考等原因要求退款被拒。
非法经营问题。机构注册地址与实际上课地址不一致;培训范围超出许可范围,无照经营。
虚假宣传问题。经营者承诺名师授课未兑现。
目前,所有的投诉举报件已分送各属地市场监管部门办理,对涉嫌违法违规的问题,一经查实,将依法严肃处理。
广大消费者如发现相关违法行为,可及时拨打12315热线电话进行投诉举报。
中消协提醒——
01
家长应当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孩子的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孩子的综合素质更为重要。家长在重视孩子学业进步的同时,还应关注和培养孩子的思想品德、逻辑思维、社交礼仪等多个方面,与学校教育形成有效衔接与补充。
若孩子即将步入初三或者高三年级,家长还应重视了解孩子的学习压力情况,对其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调整好孩子的心态。
02
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用眼健康。教导孩子做到劳逸结合、适度用眼。此外,家长要对经常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的孩子给予特别关注,引导和控制孩子使用这些设备的频次和时长,防范孩子沉迷网络游戏、网上聊天等,长时间、不间断地使用电子设备,对眼睛造成伤害。
03
家长对培训班的作用认知要回归理性,做到不轻信、不盲从。确需为孩子报班的,一定要提前了解培训机构的资质,如营业执照和办学许可证是否齐全、任课教师是否具有相应资格、其他家长对该培训机构的评价等。其中,培训机构的资质信息可通过教育部开发并管理的“全国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服务平台”(http://xwpx.moe.edu.cn/)进行查询。
同时,务必与培训机构签订培训合同,仔细阅读合同条款,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特别要关注涉及课程、教师、费用以及退费程序等内容,并检查是否存在不公平格式条款等,避免入“坑”。
04
家长要当好培训服务的监督者。构建良好的消费环境需要广大消费者的积极参与。要增强维权意识,主动做培训服务的监督者,发现培训机构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可通过“全国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服务平台”进行投诉举报,或直接向教育部门、市场监管部门等有关行政部门反映,发生消费争议的,还可以请求消协组织进行调解,提供相关凭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声明:
▍来源:南京市场监管、中国消费者协会微信号
▍编辑:翟佳
▍项目主管:吴东刚、邓琦、王晓燕、李斐
▍主编:周涛、叶长青、徐丽辉、夏璐、仇森浩
本文来源:南京晨报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