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教育从小学生做起
■杨力舟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包括了汉字的演进,书法和汉文字的出现、演变、发展差不多是同步。作为文字首要的是实用功能,书法展示的是十分独特的线条和构造,每一个方块字,都由最为奇特的笔画构成,类似于线条的抽象美和建筑美,所以汉字的结体叫做间架结构。书法家一代一代传承,尽其才能发挥着智慧和创造,于是发明了甲骨文、汉简、 帛书、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等书体,发明了各种笔法技巧、线条美感以及种种形式法则。自古两千年的科举制度,读书人求得功名的第一道关口就是书写好文章?试卷?,因此千千万万的文人都力图用一种不同的线条韵律和体态,使千年不变的汉字造型标新立异,使笔底文章书写精到,笔墨生辉,所以中国书法传统深厚博大代有才人。
对书法的学习与传承,古人刻苦练功,毫不掺假,毫不含混。在一百年前中国从城市到乡间私塾,只要是读书人或者教书匠必然写得一手好字。前辈的文人懂得用去毕生的精力,在书写汉字上未必能达到一定的高度,所以他们一般都是从小开始练字。
由于社会变革的种种原因,自二十世纪中期之后书法渐渐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退出,人们多用钢笔、铅笔写字,毛笔字成为老先生的特长,在新式学校也不再开设书法课。所以书法的传承濒临断裂,很多书写的方法和绝妙已经失传,口传身授的老师日渐减少,书法艺术?实质上是书写汉字的技巧?美学原理、传统法则不能广泛普及与传播引起很多人们的关注和呼吁。强烈要求小学校应该开设书法课,我认为这是从根本上振兴书法事业的措施。振兴书法不仅仅为了培养书法家,其宗旨在于提高全民族对汉字的书写水平,传承优美汉字的优秀文化传统,这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事物发展的规律上来看,中国的传统文化如国学、书法等等都要从娃娃抓起。要达到全民素质提高之目的,必须从小学教育入手,用毛笔写汉字可以解决钢笔、铅笔写汉字的方法,但是用钢笔、铅笔写字解决不了毛笔书写汉字的问题。所以培养小学生用毛笔写字,可以带动其他。用毛笔书写难度大,这就是功夫,这就是绝技,不能因为难而舍弃之,为此必须从幼童时期练习,掌握所谓童子功。我认为童子功的含义有四点:认识汉字的四声发音,懂得字义;死记汉字的部首偏旁、间架结构、笔顺笔画;学会执笔运指、运腕的方法;学会永字八法,掌握了八种分散独立的笔画,以这八法为本源,基本可以解决书写其他汉字的用笔问题。这是学写书法的最基本要领。
人在小学阶段记忆力最好,需要掌握几千个汉字的字义、音韵,笔画结构都要通过死记硬背来学得,儿童恰恰有这个特长。日后随着学识和年龄增长不间断地写练,使得书法理念与功夫并长。表面看来,小学生练书法,多从用笔入手,教他认字,时间都花在训练其技法上。其实不然,从每一个汉字开始学起,就给孩子灌输点线抽象中的传统文化精神,并书写着发自内心的情怀起伏,培养孩子们的灵动神采。小孩子自己书写时的幼稚情愫,毫无掩饰的自然流露,纯真可爱亦十分可贵。所以从小学开始学习书法,激发小孩子的天分、活力,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熏陶其灵魂、体会写好汉字的荣耀与尊严,从小就树立汉字具有国家形象标志的意识,其意义深远。
普及书法从小学生抓起应该看作是维护中华文化安全的重要方面,正如有的同志说:“中华民族的书法传统,到眼下这拨儿孩子身上,似乎就断了香火,这不免让人感到痛心。”去年全国政协书画室曾经写过提案,苏士澍同志也代表书画室作了大会发言,得到广泛的认同,希望教育主管部门研究落实。
书法教学从小学教育做起,这是向全民直接弘扬国粹,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工程。首先面临的困难是缺乏教师,因此建议师范学院、中专学校增加书法教师的培养,首先使各学校具有教学能力。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方可把我们当下的书法水平不断提高,将历史的光辉承载下来,并继续发展下去,这可称得起为振兴民族文化做了一件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