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国考”刁钻题多为逻辑推理题

  昨日,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6年度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科目笔试在全国31个省(区、市)47个城市的900多个考点同时举行,共有120多个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计划招录2.7万余人。本次考试近93万人实际参加考试,参考率约为86.9%,参加考试人数与录用计划数比例约为33:1。

  2016年国考一共提供15659个职位,计划招录27817人。职位数和计划招录人数,分别比去年增加了16%和25%,均创历史新高。与往年相比,本次国考招录,在职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不能报考。这也是国家公务员考试首次仅面向体制外人员。

  2016年国考申论试卷(副省级)主题“聚焦公共素养与大国意识”,直击社会热点。“甲、乙、丙、丁四人商量周末出游,甲说:乙去,我就肯定去;乙说:丙去我就不去;丙说:无论丁去不去,我都去;丁说:甲乙中至少有一个人去,我就去”。问以下哪项推论可能是正确的。“刁钻题很搞脑子。”多位文科考生考试结束后告诉记者,搞脑子题目大都集中在逻辑推理题上,稍有闪失或脑子“拎不清”,就会做错或无从下手。“我们是文科生,可能在逻辑推理上稍有欠缺,答逻辑推理题的命中率会不及理科生。”

  “某政府机关内甲、乙两部门通过门户网站定期向社会发布消息,甲部门每隔2天,乙部门每隔3天有一个发布日,节假日无休”。问甲、乙两部门在一个自然月内最多有几天同时为发布日?而昨天这道看似简单的题目也被一些考生认为很刁钻。中公教育专家解析:隔1天相当于过2天,甲每过3天发布一次,乙每过4天发布一次,甲乙同时发布应该每过12天一次,一个月内最多同时发布3次。日期问题文字游戏往往会让很多人纠结,抓住“过”字就对了。

  申论试卷(副省级)作文题目则要求结合《论语》的“不学礼,无以立”来写一篇文章。一些考生认为,此次“国考”中,题目使用《论语》中古语进行引入,更具备中国古典传统美,也体现了“国考”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态度。不学会礼仪礼貌,就难以有立身之处,民族形象也将会受到影响。多数考生感到申论作文点明中心,很好懂。

  同时,不少考生为申论(副省级)材料以《独一无二的“中国范儿”》开篇点赞:通过网友热评引出“中国范儿”,增强了大家对“大国意识”的自豪感,同时引发大家对“国民素质”的关注。近年来,国人的不文明行为屡被曝光,如何提升中国人的文明素质,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这样的开篇具有时代意义。

  随着今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刑法修正案(九)》,包括公务员录用考试在内的法定国家考试中,组织实施考试作弊的行为被列入刑事犯罪。国考作弊入刑,这也是本次国考区别于以往的另一大特点,网友称此次国考为“史上最严国考”。

  此次修正案在新增条款中明确,“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页面功能:【我来说两句】【推荐】【字体:大 中 小 简 繁】【打印】【收藏】【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