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优秀”之间,差一个深圳最优初中
编者按
在今年的高考中,深中学子再续辉煌:30人获北大、清华录取,理科各高分段人数全省独占鳌头,文理科屏蔽生人数均列全市第一……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数学、物理飞测中,深中学子独领风骚:获奖人数占全省一等奖67%,占全省二等奖47%。与此同时,各共同体学校在今年的升学考试中全面开花、表现亮眼。
更加令人欣喜的是,近期刚刚放榜的中考成绩,也向全市人民彰显了深中初中部的不俗实力:石语涵同学以451分(满分460分)的超高分在全市一举夺魁,另有五位学生的成绩达到445分以上——初中部以这份靓丽的成绩促进了朱华伟校长提出的“把深中初中部建成深圳最优初中”办学目标的早日实现。今天,让我们共同回顾一下朱校长就“初中部建设和发展”主题,接受采访的实录。
2017年11月,深圳中学在70周年校庆之际,提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高中”的办学定位。当时,就有一些人心存疑虑:“作为深中一部分的初中部,又有怎样的定位和发展方向?”
一年之后,这个问题有了答案!2018年11月,深中郑重提出“用三年时间把初中部建成深圳最优初中”的战略目标,并随之推出一系列重磅举措:任命深中校长助理郭玉竹分管初中部,调配一大批高中名师到初中部任教,加大初高中资源共享及人才培养一体化建设力度等。
为什么推进这些重磅革新?初中部的新目标与高中的发展使命有何共通之处?初中教育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发挥哪些重要作用?深中如何集全校之力推动初中部的快速发展?就这些问题,深圳中学校长朱华伟教授接受了采访。
深圳中学校长朱华伟教授
深圳中学提出“用三年时间把深中初中部建成深圳最优初中”,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战略部署?
朱华伟校长:
2017年我们提出,把深圳中学高中部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高中”,这与学校的发展是相匹配的。
2018年暑假,我们有3位学生一举拿下3枚国际奥林匹克金牌,这在广东省内是首次,在全国都实属难得。
2017年北大清华在深中录取了30名学生,2018年26人,录取人数在深圳市遥遥领先。海外高校录取方面,2017和2018年美国常春藤大学以及美国TOP30大学在中国大陆各高中的招生数,深中都是位列全国第三。
2019年高考,深圳中学独占鳌头!清北达线人数32人,是自取消竞赛一等奖加分近六年来,深中清北达线人数最多的一年,两所学校在深中的录取人数均是全省居首。
经过71年的发展,深中高中部已经上了一个全新台阶,无论是学校管理、师资水平、生源质量还是教育教学成就,都跻身全国前列。近两年来,校园建设迅速地高水平推进,全校上下齐心,干劲很足,对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高中”充满信心。
深中初中部原为创办于1985年的洪湖中学,1998年与深中合并,成为深中初中部。经过20年发展,应该说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学校中考成绩名列前茅,尤其是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可以说在深圳是做得最好的,深中每年考入北大、清华的学生大部分来自深圳中学初中部,获国际学科奥林匹克金牌的选手也大多来自深圳中学初中部,在2018年全国初中数学联赛中,初一、初二年级学生荣获全国一等奖的人数占全市81%,初三年级学生荣获全国一等奖的人数占全市69%。
深圳中学初中部以地段生为主体生源。2019年中考,深圳中学初中部再创佳绩!中考最高分为451分,为深圳市中考状元,考上深中高中部的人数为149人,在全市遥遥领先。
但这些还不够。作为深中的初中部,要与学校整体发展相匹配。随着近两年高中部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尤其是师资力量迅速壮大,我们认为初中部新一轮战略发展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
学生们学习创客课程
经过反复讨论、斟酌,学校提出“用三年时间把初中部建成深圳最优初中”的目标,同时在学校管理、教师配备、校园改造、资源投入等方面加大了力度。
在初中部的管理架构上,学校做了哪些调整?
朱华伟校长:
以前我们是条块式管理,初中各部门对应高中各部门,每个部门都有相应的分管校领导。因为涉及多人管理,高中部的事务也多,容易顾此失彼。根据新时期深中发展需要,经过多次研讨、再三协商,我们决定加强初中部的管理,并于最近明确:由深圳中学校长助理郭玉竹分管初中部。
深圳中学校长助理郭玉竹分管初中部
之所以选择郭玉竹老师,
首先,因为他是深中的名师,有利于发挥名师效应,以老带新,将教师团队的能力发挥到最大。
其次,郭玉竹老师有多年资优生培养经验,他所带的历届班级成绩卓著。由他分管初中部,对于初中资优生的识别、选拔和培养,意义重大。
第三,郭玉竹老师1997年就来到深中高中部工作,能够更好地把高中部的教育教学经验和资源带到初中,引领其快速发展。
最后,郭玉竹老师是一个很有责任感也很有经验的老深中人,他分管深中教师发展部,也当过学生处主任,带过竞赛,当过班主任,在课程建设、教师培养、学生工作等方面都很有经验。
深中初中部的管理团队,有责任感、有追求、想干事,相信他们能引领学校快速发展。
除了管理架构调整,师资配备如何进一步加强?
朱华伟校长:
办好一所学校,教师是关键。深中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教师的培养和引进。比如学校的“青蓝工程”,新入职的年轻教师,前三年都要参加培训。老师们利用假期、周末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组成各种团队搞科研,包括和学生一起开展活动。很多青年老师来到深中,都很有成就感,因为他们的专业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在优秀教师引进方面,这两年大量国内外名校毕业生到深中工作。2017年1月我来深中,是学校第4个博士,2019年暑假,全校已有30个博士。目前,学校共有教师400余人,其中硕士以上学历230多人,教授、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竞赛金牌教练、名教师等40余人。
2019年深圳中学初中部发布的新聘教师名单中,12名新聘教师均为硕士以上学历,其中2人为博士,有4人毕业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1人毕业于伦敦大学学院。
曾经有市领导问我,深中凭什么吸引这么多高水平人才?
我说——
第一靠情怀。他们喜欢教育事业,喜欢来深圳、深中当老师。
第二靠平台。深中有深厚的历史积淀,有积极向上、敢为人先的校园文化,有卓越的办学成就,目前正在从“世界知名中学”向“世界著名中学”迈进,很多优秀人才愿与我们同行,在这里充分发挥才华、实现自身价值。
第三靠关怀。学校全心为老师们打造温馨和谐的工作、生活环境。我们为年轻教师提供宿舍,位于泥岗校区的广知楼,从改建、装修到入住,我去了不下10次。老师们时刻感觉被关怀、受尊重,工作起来心情也不一样。这也是市教育局领导要求的,要善待教师。
近三年,深圳中学从哈佛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海内外名校引进了百余优秀毕业生。其中有不少安排到初中部任教,这是将初中部建成“深圳最优初中”的一大保障。
我们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引进的年轻教师王坤、谢磊、阮中楠、李贵忠到初中教数学,国际物理奥林匹克金牌教练熊志松、姚学林任教初中物理,国际化学奥林匹克集训队成员曾灿任教初中化学。此外还有像吴聪、张文涛、饶晓星、曹霞、刘惠、苗淑艳、黄玲、陈冬杰、张秋阳、权元元、何飞等一大批优秀教师到初中执教,我个人也会给初中部学生作讲座,并为初中部编著出版了校本教材《数学培优教程》(7年级~9年级)。
2019年新聘教师胡基伟老师,因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一等奖,保送进入清华大学数学系,取得本科、硕士学位。他之前是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数学教师,竞赛教练,从初一到初三,所教学生多人获初联一等奖, 高一获高联一等奖,辅导的学生邓明扬获2019年第60届国际奥林匹克金牌。
深中初中部最大的优势,就是背靠高中部的强大资源。在两个校区,教师是共享的,资源是共享的,校园文化是一脉相承的。目前,初中部最大的短板是硬件设施,下一步我们将对校园进行全面改造,未来可期——整体风格与泥岗校区保持一致,计划总建筑面积65000平方米,教学、运动、生活三大功能区分区明确又相互融合;化初中部地形南高北低的劣势为优势,通过实施运动场抬升工程,向地下要空间,解决了初中部占地面积过小的问题。教学区设计匠心独运,采用传统中国风围合式建筑,内庭规划“知识的阶梯”主题阶梯式布局,拓展了学生学习与活动空间。
初中部规划设计图
您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中学责任与担当》一文中提到,深中要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生态”。初中部的战略调整是否与此有关?
朱华伟校长:
引领一所学校发展的,是她的使命,即“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非常重要。
我们提出要“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高中”,就是要培养具有中华底蕴和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以中国文化为底色,以世界眼光为格局,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真正服务于国家发展。
我们要把深中初中部建成深圳最优初中,标准是什么?还是在人才培养上。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发展,成为深圳最优秀的学生,不仅仅是让学生考上好高中,更要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学生在上手工课
一直以来,我们对于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视和培养力度还是不够。教育肩负着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重任,既要重视均衡,又要在均衡的基础上重视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中国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呈现“均值”高、“方差”低的特征,也就是说,虽然平均水平较高,但是出众的人少,拔尖人才少。一些统计结果显示,少年、儿童群体中,约有3%的人有天才禀赋。这是一笔重要的人力资源和财富,需要早识别、早培养,给他们适当的环境,促使他们健康成长,否则可能会被埋没了。
经过多年的探索,深中初中部在资优生培养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老师们应用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构建起一整套个性化教育方案,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可以说,深中已经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首先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深中原本就名师云集,近年来又有大量新鲜血液补充。深中的数理化奥赛教练队伍,是全国最好的。他们足以完成中学阶段最高水平的竞赛任务,足以支撑学校更高水平的发展。与之相对应的是课程体系建设,目前深中在数理化等学科都有完整的校本课程体系。
深中初中部的外教老师
当然,拔尖创新人才不局限于理工科。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分,有的动手能力强,有的形象思维好,有的逻辑思维强。在人文、体育、艺术等方面有特殊天赋的学生,我们会不拘一格予以培养,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成长支持。比如深中初中部有一个博雅班,招收人文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需要各界共同努力。在汇聚社会资源培养创新人才方面,深中有哪些举措?
朱华伟校长:
截至目前,学校已与腾讯、华为、大疆、科大讯飞等著名企业共建11所创新体验中心;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等高校共建7个创新实验室。
2017年,我校与华为合作设立了“深圳中学—华为特殊人才奖学金”,在初高中阶段发掘并资助那些在基础科学领域有特殊专长的天才、偏才、怪才,进一步加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助力他们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材。
现在,学校已启动个别化教育计划(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Plan),该计划是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和实际需求拟定的针对每个有特殊需要及才能的学生实施的教育方案。它既是有特殊潜能学生教育和身心全面发展的一个总体规划,又是学校针对其特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南。
除此之外,我们也积极引进校外专家学者,为学生上课、开讲座,支撑深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学校至今已邀请了多位诺奖得主、两院院士以及北大、清华、深大、港中大(深圳)、南科大的杰出学者为学生开设“深中大讲堂”。包括付云皓博士、韩嘉睿博士等国际奥赛金牌得主在内的青年学者,也常态化到深中为学生上选修课。
所有这些资源,都是在初中部、高中部共享的。
深中并没有成立教育集团,但“深中共同体”成员学校,涵盖小学到高中,也有不同类型的学校。包括高中部、初中部在内的多所成员校,如何打破隔阂、协同发展?
朱华伟校长:
我认为真正的教育集团,各学校之间,应该既有上下关系,也有同伴关系。“深中共同体”学校都是从深中自然延伸出去的,具有相同的血脉和基因。深中好的教育理念、文化和管理方式,也自然而然在新学校得以传承,所以这些新的学校,都有比较高的起点。
共同体学校之间的资源、经验共享是非常重要的。在高中部的引领下,各学校联合开展学术交流、教研活动、教师培训等,我们还成立了共同体学校交流群,及时沟通、互通有无,这些对学校的发展都很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