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甸镇石甸社区农家书屋巧变“多维课堂”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成才成长的重要途径。农家书屋的出现,为广大农村村民提供了珍贵的阅读条件和追逐梦想的机会。近年来,双甸镇石甸社区全面加强农家书屋的建设和管理,“屋”尽其用,巧变多维“课堂”,将农家书屋打造为服务乡村振兴的“黄金屋”。

  服务社区学生,打造“悦读”课堂

  “最近这里新到了一批课外图书,都是我感兴趣的内容,我太开心了!”下午一放学,双甸镇石甸小学六年级学生孙晓宇就直奔社区的“希望书吧”,迫不及待打开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希腊罗马神话之旅》。

  “希望书吧”是石甸社区农家书屋改造后的新名字。社区党委书记吴曙春介绍,随着时代的发展,社区合作农场发展如火如荼,土地流转率已超90%,年轻村民或是去企业打工,或是参与合作农场的劳动管理,子女的陪伴和教育问题凸显。针对这一问题,社区创新思路,通过调整书籍结构、改善阅读环境,将传统的农家书屋重新装修后变成“书吧”,邀请退休教师担任“书吧”辅导员,精心打造“四点半”课堂。

  “儿子放学后都不乱跑了,下午四点半放学后,便会来‘书吧’看书、学习。”在附近企业上班的学生家长孙成程说,有了这个课堂,他可以下了班定神来接孩子。接孩子的次数多了,在“书吧”阅读氛围的影响下,自己也慢慢爱上阅读。

  推动乡村振兴,构建“智富”课堂

  随着石甸社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希望书吧”在提升农民生产技术、增产增收等方面提供了不少帮助,越来越多的村民选择在劳作之余,到“书吧”进行充电学习。

  社区8组村民陶德军从事苗鸡孵化20多年,家中饲养种鸡2万余只,每周近5万羽苗鸡销往安徽、山东、浙江及周边地区。对于进一步做大养鸡产业,推动绿色发展,他很有决心和抱负。“平时一有空,我就来‘书吧’钻研技术,了解产业发展趋势,从书籍中获得了不少知识。”陶德军说。

  与此同时,社区还在县委宣传部门的指导下,将“书吧”对接省农家书屋在线平台,无限拓展知识的“产品库”。在农闲时间和节假日里,社区利用“书吧”的阵地作用,邀请镇农业专家对农民进行科技文化培训,面对面向农民传授新知识、新技术、新品种,通过构建“智富”课堂,帮助群众致富增收。

  “一到周末,这里就会坐满读书的居民。”吴曙春说,自从“书吧”升级改造后后,环境更好了,村民更加喜欢在这里求取知识,交流心得。社区计划今年在书吧添置一台咖啡机,让村民的读书生活更时尚。

  深化文明实践,培育“开放”课堂

  “通过观看《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大家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我更加理解了中国共产党100年来经历的艰苦岁月和取得的辉煌成就,我们要更加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近日,“希望书吧”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志愿者,他们是放假返乡的大学生。其中,刚刚接过社区2021年度服务聘书的南京师范大学大三学生吴思雨,正在为社区孩子们主持一场“缤纷冬日、童心向党”主题阅读活动。“每次放假回来,我都会来这里做志愿者,和其他同学一起为社区奉献力量。”

  坚持书屋跟着农民走,创新农家书屋宣传活动载体,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石甸社区利用“书吧”阵地,广泛邀请返乡大学生、中小学教师、专业人士、身边道德模范等,组织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势政策宣讲等活动,组织志愿者对社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及其他困难群众开展各类知识普及、道德教育和救助保护,让“希望书吧”办得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充满希望。

  “农家书屋不仅仅是读书看报的场所,更是满足农民多样性文化需求的公共空间。”吴曙春说,通过深化文明实践,培育“开放”课堂,实现基层公共文化资源有效整合、共建共享共用,把更多的文化服务送到“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