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变迁70年|从零开始,幼教的初心和未来

 

1923年,陈鹤琴先生创办鼓楼幼稚园,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现代意义的本土幼儿园。在动荡的年代,中国儿童第一次有了可沉浸在中国传统文化氛围里的现代启蒙教育,而不是完全照搬西方的教会式幼儿园。从那时起,中国幼教似乎就开创了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

70年,时间改变了什么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伴随着国内政治经济环境的变迁,教育或被动或主动的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与义务教育阶段的强制性和普及性不同,个人意愿和能力的提高在学前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了更加重要的角色。无论是早期的托儿所还是现在的幼儿园,都为解放家庭劳动力并且保障儿童教育水平提供了巨大的支持。

 

70年间,我国学前教育学校数量由1950年的1799所,增加到了2018年的26.67万所,年复合增长率达到7.4%。在最初20多年里,除1966年-1972年间数据有所缺失外,学前教育学校的数量始终维持在7万所以下。在新中国成立后艰难建设的30年里,学前教育也在缓慢前行。

随着改革开放浪潮的到来,学前教育也从之前多为集体化或集团化办学的托儿所转向多元化办学模式,指导方向则是以在城市和农村普及学前教育为主。正因如此,在改革开放之后,除了对过往的政策和方向进行纠正之外,推广学前教育为儿童提供合适的教学内容逐渐成为重要的教育工作内容。

学前教育学校也因此在这一时期逐渐发展起来。全国学前教育学校的数量逐步稳定在16万至20万之间。伴随独生子女政策的推行和二胎政策带来的影响,学前教育学校规模也在不断适应市场变化中发展。在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过程中,普惠方向始终未曾变过,近年来面向学前教育的政策调整仍在进行,解决“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仍然是需要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70年发展,不仅是学前教育学校的数量在提升,有与之相匹配教职员工也是能够保证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学前教育学校的不断发展,学前教育渗透水平逐渐提高,学前教育的教职工人数也稳步增长。从1950年的不足万人,到在1989年突破100万人,学前教育职工数量始终保持了增加的趋势,在2017年时已经突破400万人。

 

学前教育的发展最重要的是要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接受更多的教育。无论是学前教育学校数量的增长,还是学前教育教职工的增加,最终的核心必然是学前教育的学生。1950年,我国学前教育在校生人数近为14万人,70年后,我国学前教育的在校生人数已经4656万人,增长超过330倍。虽然在各个阶段学前教育在学生数量有不同程度的波动,但不可否认,稳定增加的学前教育在校学生数量反映着越来越多适龄学前教育学生接受到了学前教育,为下一步真正的步入学历教育奠定了更高的基础。

从零开始,那些年的跌宕起伏

教育是国计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政策在教育中扮演的角色相较于其他行业也更为突出。新中国成立之初,需要从零开始建设的国家和几乎从未有人走过的发展方向,每一项政策的制定和推行用“摸着石头过河”似乎已经不足以完全形容其中的艰难,或许“如履薄冰”更为合适。没有人知道政策制定后会有怎样的结果,会产生什么样的发酵,跌跌撞撞在所难免,但初心始终都在。

1949年9月《共同纲领》的颁布揭开了新中国建设的序幕。那时的中国已经有在解放战争过程中形成的教育经验,但对于建设一个国家的教育体制而言还远远不够,其中更有很多不适用于当时的中国情况。在这种条件下,“借鉴苏联教育建设经验”,向“苏联老大哥”学习几乎是必然。

当时,除苏联专家亲自指导之外,我国翻译出版的《幼儿园教养员工作指南》和《我的儿童教育工作经验》被教育部列为幼儿园建设的指定参考书籍。此外,在《共同纲领》对于旧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推动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平等权利的指导下,我国幼儿园以资格审查代替招生考试,优先录取父母双方均参加社会劳动、无人照顾的儿童,并且将幼儿园从半日制延长到全日制,保障妇女正常参加工作,解放社会的生产力。

1951年《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中将幼儿教育首次与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并列提出,并明确幼儿园招收三周岁到七周岁的幼儿,使他们的身心在入小学前获得健全的发育。幼儿园应在有条件的城市中首先设立,然后逐步推广。至此,我国学龄前教育有了较为清晰的定义和划分。

随后,为了“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改造”,我国陆续颁布《幼儿园暂行规程》、《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和《关于接办私立中小学的指示》等一系列规定,为我国学前教育规范落实提供了依据。

随着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五年内应该根据可能的条件适当的发展幼儿园,在城市可由机关、团体、企业单位和群众团体创办,农村提倡农村生产合作社创办”使得学前教育逐步得到推广。《关于工矿、企业自办中小学和幼儿园的规定》和《关于托儿所、幼儿园几个问题的联合通知》等政策相继发布调动我国创办幼儿园积极性并且多种模式兼容并包为后续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在将近20年的国家建设探索期之后,改革开放的大门打开,着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学前教育也开始迈向新的历史时期。《城市幼儿园工作条例》和《关于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几点意见》的颁布首先为特殊历史时期遗留的社会问题提供了明确的管理和整改方案。

而《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以及《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及最终颁布版本则将学前教育正式向让儿童全面发展的目标转向。不仅提出应该培养儿童应该注重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同时提出既要为儿童入学打好基础也要防止学前教育小学化、成人化。随后包括《关于加强幼儿教育工作的意见》、《幼儿园工作规程》等制度的出台逐步建立起目前我国幼儿园管理体系和内容。

当教育遇上商业,初心更重要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于学前教育资源的需求逐渐增加,而依靠政府、企业和集体办学产生的供给短板逐渐显露。对于社会需求满足而言,评判的标准首先是是否满足,其次才是评价满足的水平。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差距也给了社会资本参与学前教育办学的机会。

从我国70年的学前教育发展历程中,不难看到社会力量一直在学前教育领域做着积极的贡献。不论是我国最早的幼儿园,还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多种模式并存,从1997年《社会力量办学条例》的颁布,到《民办教育促进法的》立法与修订,社会力量既是行业发展的参与者,同时也是行业规范发展的主要动力。

在教育与商业之间,始终存在着教育的公益性与商业的逐利性之间的矛盾。社会的不断发展就是对每一个行业更高层次要求的体现。近年来,学前教育行业出现了许多的震荡,从幼儿园管理问题到幼儿园资产的合理使用。行业需要时间调整,相关方需要空间缓冲,但不变的是——教育在培养着下一代人,无论是社会还是个人,都应该让它变得更好。只有守住更好的初心,教育和商业才能更好的平衡,带给下一代人更好的未来。

参考资料

刘园园. 我国学前教育制度变迁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15.

李洋洋. 四十年来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向. 中共沈阳市委、沈阳市人民政府、国际生产工程院、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第十六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共沈阳市委、沈阳市人民政府、国际生产工程院、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沈阳市科学技术协会,2019:5.

袁春林,刘玉立.我国学前教育原则的历史演变及启示.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28:149-151 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