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抱团成长”丈量职场 高中生:“宜早”规划职业生涯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孟清?
合力走好“最后一公里”
最近,秋招会成为我市各大高校的热议话题。在辽宁师范大学,有一群同学正在将“抱团取暖”的求职传统发扬光大,他们的做法是:组个三五人的应聘小团队,一起蓄力成长一起应聘闯关,在每个成员的简历准备、求职方向、初试复试笔试等方面,团队成员都会群策群力,甚至是角色扮演提前模拟面试现场,胸有成竹地丈量职场。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贾舒涵有丰富的就业指导工作经验,是辽宁省2022年度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个人,曾参与、指导并见证了8届毕业生、1436名学子成为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她告诉记者:“?大学生就业,不单单是毕业生个人的事,而要多方形成合力。”比如:学校和学院不断培养高质量人才,使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知识结构与社会就业结构相匹配,同时,多方联络、校企合作,积极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师生形成合力,踏实做好学生就业“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指导,组织就业主题系列教育讲座、技能大赛、“一对一”就业指导咨询和线上线下招聘会等;学生之间根据职业选择、性格特长、兴趣爱好等结成应聘小团队,在求职路上互相支撑、彼此扶持,走好“最后一公里”。必要时,还要做好家校沟通,帮助学生协调解决与家人在就业城市、就业方向等方面的分歧,尽量达成一致。
据贾舒涵介绍,对于本科生来说,除了就业之外,还有很多人选择考研,在考研路上,老师们也鼓励学生“抱团成长”携手同行。贾舒涵曾带出两个“学霸寝”:612寝室的8个女孩彼此为伴,她们作息同步、互相监督、互相激励、彼此感染,最后以优异的成绩分别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和山东大学;501寝室的4名男同学也是“抱团成长”的成功案例,他们每天早起在图书馆门口边排队边背单词,学习到图书馆闭馆才回寝室,洗漱后再交流当天学到的内容并以口头提问的方式重复记忆,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学习效率,最后分别考入了中国科学院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
职业生涯规划“宜早不宜迟”
一项针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查显示,大多数被调查者认同,一份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为找工作提前做好准备。由此可见,职业生涯规划应从容地提前谋划。近年来,在新高考背景下,职业生涯规划对每个面临选科的高中生都尤为重要,专家们纷纷指出,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和引导至少要提前到高中阶段。
近日,记者在大连市第十一中学采访时了解到,学校每年都会为学生准备一场“职来职往”模拟人才招聘会,今年11月刚刚举办了第十一届。招聘单位涵盖各行各业,大多是学校的合作单位、校友或家长所在的单位等,各招聘单位的领导或人事部门负责人做面试官,为高中生提供职业选择、锻炼自我、挑战自我的机会。模拟人才招聘会分设初试、复试、招聘单位总结建议、签订协议书、整体复盘等环节,让高中生真切认识到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并亲身体验职场选择的过程。
面试官王晓梅来自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她告诉记者:“我们公司设了3个岗位,船舶设计、市场营销、生产管理,前来应聘的同学大多职场目标明确,最后成功招聘到3名同学。应聘船舶设计的男生因有家属从事相关行业,所以求职意向非常明确;应聘市场营销的女生虽然性格偏内向,但是很有主见;应聘生产管理的男生职业规划很清晰,首选参军,在公安局的展台受挫后转而应聘生产管理。”在模拟招聘会现场,记者还看到自主创业的展台,三五个学生自发组成创业小组,拿着企划书来展台争取风险投资,有模有样。
大连交通大学教师张迎辉在接受采访时说:“综合历届大学生的入学表现和之后的职业发展来看,高考时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方向做第一职业是非常明智的,家长最好能尊重孩子的自身特点和偏好,尽早让孩子参与到专业选择和职业规划中来。如果孩子特点不明显或目标不明确,可以帮助孩子更多地认识自我和社会,为孩子创造机会了解不同行业的特点,尝试将孩子的天赋潜能与社会需要相联系,发展生涯认知、生涯探索和生涯准备等方面的能力。”
从学校到社会是人生的一个重要拐点,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宜早不宜迟”。如果从中学起就能逐步了解社会需求,规划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不断积累不断发现自我,将有助于增强学习内驱力,提高综合素质,更好地实现目标和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