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童书观察报告:人均购童书8本,26-45岁成主力人群
来源/东方IC
新民晚报讯(记者 金志刚)“六一”儿童节前夕,京东大数据研究院联合京东图书共同发布了《2019京东童书消费报告》:童书目前是图书的消费巨头,2018年全国父母人均购买童书8本。其中传统文化类童书势头强劲,国产原创童书迅速崛起,而亲子阅读、分级阅读成为明显的消费趋势。
图说:去年人均购买童书超过8本 来源/采访对象供图(下同)
让孩子多读书、读好书
在京东平台纸书品类销售中,童书是当之无愧的冠军。大数据显示,在纸书品类中,无论是下单量、下单金额、销量还是用户数,童书都领先其它类型图书。从2018年图书销量上看,童书在所有图书中的占比更是超过1/4。
自2016年起,童书消费能力逐年增长。2018年,全国童书用户人均购买童书超过8本,人均花费超过320元。从客单价上看,购买童书的用户在童书上的花费高于图书购买的平均水平,仅次于进口原版书。与此同时,童书市场也始终保持着一个高水平的增长速度。2018年,京东平台童书下单金额同比增长超过35%。
图说:童书购买主力人群
亲子阅读备受关注
就品类来说,童书中的“四大金刚”——儿童文学、绘本、科普/百科、幼儿启蒙,一直占据童书销量的近8成。第五名的动漫/卡通虽然有动画片或儿童IP的基础,但其规模还是远远小于这四类童书。同时,从2017年和2018年的销量占比变化来看,学前教育类的图书在整个童书中的占比有明显提升;而美术/书法、智力开发的占比有细微的下降。
传统文化的影响加深,成人阅读中传统文学类图书畅销,也使得少儿国学、中国儿童文学变得火热起来,成为童书市场的一匹黑马,比如以《故宫里的大怪兽》《哇!故宫的二十四节气》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类的百科图书就十分畅销。
图说:少儿国学、中国儿童文学变得火热起来
由于陪伴方式的变化,亲子共读成为一个新的童书消费方向。京东大数据显示,2018年,关于“亲子共读”图书的搜索量比2017年提升了29%,购买“亲子共读”类图书的用户数同比增长超过44%,越来越多的父母关注“亲子共读”这一陪伴方式。
你的童书谁做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虽然阅读童书的读者是孩子,但是购买童书的消费人群却是父母。从消费人群来看,女性购买童书的比例更高,超过60%;26-45岁用户是购买童书的主力人群,占比超过9成;白领占比超过95%;近85%都是大学以上学历。总体上来讲,图书用户是消费者中的高知群体,而童书用户又是图书用户中的顶层用户。
从消费性别来看,父亲和母亲购买童书具有明显的偏好差异。京东大数据显示,在为孩子购买童书时,爸爸比较偏爱购买儿童文学、科普、动漫、国学等培养爱好和兴趣的童书;而妈妈则主要购买绘本、少儿英语、幼儿启蒙等培养技能的图书。
图说:为孩子购买童书,爸妈差异明显
从消费年龄来看,不同年龄的父母教育观念不同。京东大数据显示,越年轻的父母对孩子培养越有针对性:36-45岁的父母在给孩子购书时,英语、国学、文学、科普全面发展;26-35岁的父母偏重绘本和启蒙类图书;25岁以下父母则主要购买儿童文学。
图说:不同年龄的父母教育观念不同
此外,不同学历的父母为孩子购买童书也具有差异性。其中,本科学历的父母在购买童书时各个类型图书都有所涉猎,比较均衡;高中学历的父母偏爱文学和国学;研究生以上学历的父母则在英语和卡通动漫上更突出,卡通也多以迪士尼等国外原版卡通图书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