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账本”中的“加减乘除”有温度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于3月11日表决《关于202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即预算报告。

      国家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既要取之有度,更要用之有道。因而,每年的全国两会,事关国家“钱袋子”和民生福祉的预算报告,都被称为“国家账本”,是财政政策的集中体现,也是政府工作报告的实化细化。

      “国家账本”由全国一般公共预算、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全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构成,具有鲜明的民本特色和非常明确的指向,就是尽最大努力用好财政的每一分钱,推动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最大化,让发展更有温度、民生更有厚度、幸福更有质感。

      翻开今年的“国家账本”,数据增减之间,“加减乘除”背后,反映着政府资金投向,传递着政策调控动向,关系着“国”与“家”。

      加法+支出重点安排保民生、扩内需

      保民生 今年将落实就业优先政策

      ★ 中央财政就业补助资金安排559亿元,增加20亿元,支持地方落实各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

      ★ 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进一步提高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比例至4.5%

      ★ 进一步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强化公共卫生投入、加强自然灾害防治和救助

      扩内需 今年要稳定和扩大居民消费

      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

      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减法-全面落实过“紧日子”要求

      过“紧日子” 

      是近年财政运行的一大特点,也是今年预算报告中的关键词

      根据预算报告,中央本级支出继续安排负增长,进一步大幅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重点项目和政策性补贴也按照从严从紧、能压则压的原则审核安排

      乘法×减税降费为企业省下“真金白银”

      ★ 延续执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75%政策

      ★ 将制造业企业加计扣除比例进一步提高到100%

      ★ 将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从月销售额10万元

      提高到15万元

      ★ 取消港口建设费

      2020年,面对严峻复杂形势,在财政收支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我国持续公布实施了7批28项减税降费政策,新增减税降费规模超2.6万亿元

      除法÷加强财政运行的可持续性

      ★ 今年预算报告中,一些指标进行了适度调整,旨在进一步加强财政运行的可持续性

      例如,今年的赤字率、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限额比2020年有所降低,但仍高于2019年

      ★ 预算报告明确,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