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城市生长|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合肥名校战略下教育实力爆发
星光不负赶路人,江河眷顾奋楫者。数十年,嬗变的合肥与时代同频共振,书写发展华章。十年来,合肥依托产业和科研优势,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如同一匹奋力奔腾的黑马,闯进“万亿城市”俱乐部、迈入“新一线”行列。
时光不语,却给出了一切答案。岁月无言,却见证了所有变迁。
V楼市特别策划【2022·城市生长】合肥蝶变发展之路,探寻城市崛起路径,展望未来。
NO.1 | 壹
图说合肥教育发展历程
1949年1月21日,合肥解放。合肥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文教组负责接管中小学。经整顿,9所市立小学、2所市立中学、4所私立小学和1所私立中学都于新学期开始时陆续开学上课。
1951年合肥卫生学校成立,为合肥市创办的第一所中等职业学校。
1954年,安徽农学院由芜湖迁来合肥。
1955年,安徽省中学教师进修学院(1960年更名为安徽教育学院)成立。
合肥八中成立
1957年合肥九中、合肥十中分别成立。
安徽师范学院文科各系迁往合肥,与合肥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合肥师范学院。
1963年,合肥师范学院实验中学成立,安徽省教育厅确定为省重点学校。
1977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正式恢复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制度。12月,合肥市举行了高考。
1980年8月30日,合肥幼儿师范学校成立,为安徽省重点学校。
1990年7月,安徽教育学院教科大楼落成,为安徽省第一座现代化教育中心。
2000年8月,合肥师范学校新校建成,在原址兴办合肥师范附属学校。
2002年3月14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原合肥联合大学、合肥教育学院和合肥师范学校三校进行合并,成立合肥学院。
2003年8月,合肥工业大学翡翠湖校区全部建成并交付使用。
2005年5月22日,安徽新华学院晋升本科高校揭牌仪式暨庆祝大会举行,成为安徽省第一所民办本科高校。
2006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建设滨湖新区。11月,作为滨湖新区首批重点工程的高中、初中和小学率先开工建设。
2007年4月11日,安徽省政府同意安徽教育学院改建更名为合肥师范学院。5月26日,隆重举行揭牌庆典。
2011年4月,合肥幼儿师范学校升格为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成为安徽省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幼儿师专。
2012年9月2日,合肥一六八教育集团成立,成为安徽省第一个教育集团。
2016年合肥学院孔子学院建立,由德国总理默克尔亲自揭牌,是安徽省对西欧的唯一一个孔子学院。
2018年9月1日,北航合肥创新研究院迎来首批新生,举行了2018 级研究生开学典礼。
2019年黄麓师范学校新校区一期一标段新校区正式投入使用
2019年8月31日,清华附中合肥学校2019-2020学年开学典礼在学校梦想剧场隆重举行。
NO.2 | 贰
合肥高等教育发展历程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新中国成立70多年中,合肥的高等教育有了质的发展,特别是自1999年合肥成为中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后,高等教育发展更是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新中国成立之前,合肥市没有一所高等院校。这种状况随着1951年9月东南医学院迁到合肥才有所改变。1952年10月,学校正式在合肥开课,并改名为安徽医学院,从而使合肥市有了第一所高等院校。
安徽医学院落户合肥后不久,1955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坐落于淮南的淮南煤矿工业专科学校改建为合肥矿业学院,并在1956年4月开始迁往合肥。1958年9月,迁至合肥新校址的合肥矿业学院更名扩建为合肥工业大学。10月7日,合肥工业大学正式成立。
差不多就在合工大建立的同时,1957年秋,根据安徽省教育发展规划,设在芜湖的安徽师范学院的数学、物理、化学等三个系迁到合肥,建设综合性大学,并于1958年6月建成了教学主楼、学生宿舍等主体工程。至此,安徽大学正式落户合肥。
从1958年开始,多少天之骄子怀揣梦想从四面八方走进这片理想的校园,开始了一段崭新的人生之旅,毕业后又奔向全国各地。那些镌刻在老建筑中的历史时光,是印迹,是回忆,更是经历。
说到合肥的高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不得不提的。
1969年,受各种因素影响,北京的重点高校纷纷外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也不例外,兜兜转转,最后在1970年落户合肥。从最初的倾囊接纳,到一直的大力支持,可以说,中科大和合肥市上演了半个世纪的“城校共生”。而正是这种大力支持,使得中科大的每届学生对学校、对合肥都有着一种别样的感情。因此,有媒体用《一座城市和一所学校的“倾城之恋”》来形容合肥和中科大的关系。
说到中科大,就会提到合肥的另一所高校——1980年创办的合肥联合大学。被誉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小岗村”,是新中国第一所自费走读大学。据档案记载,1980年8月23日,合肥联合大学正式成立。
改革中诞生的合肥联大,一直走着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道路,专业设置按照社会需求,始终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1999年,合肥师范学校先期并入合肥联合大学。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合肥联合大学、合肥教育学院合并组建合肥学院。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新中国成立后的70多年中,合肥的高等教育有了质的发展,特别是自1999年合肥成为中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后,高等教育发展更是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目前,合肥已拥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各类高等院校共50多所。仅仅从数量来看,合肥的高等院校或许不算很多,但能和北京、上海、深圳一起成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可见合肥的科研实力。
NO.3 | 叁
多所知名大学进驻,合肥创新密码曝光
近年来,全国多个知名大学也在纷纷进驻合肥,展开各种形式的合作,有的正在洽谈中。
1
“北师大合肥研究院”要来
2021年11月,合肥市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推进座谈会召开,虞书记,凌云市长及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校长董奇等相关领导出席。
如今,合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动力十足。战新产业集聚,势头强劲。在当下,迫切需要聚集更多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基础教育水平。
据了解,接下来双方将会有四方面的合作事项。
①通过办学等方式深化基础教育合作。引入北师大优势教育资源、师资团队,进一步提升合肥义务教育水平。发挥北师大幼儿教育优势,推动合肥幼儿师专与北师大深度合作。
②共建北师大合肥研究院,在教育、防灾减灾、环境治理、类脑智能等相关领域开展研究创新和成果转化。
③共建北师大合肥师资培训基地,开设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全面提升中小学校校长和教师教学管理能力。
④共同打造教育服务业总部基地,构建涵盖幼儿园、中小学、成人教育等全链条、全学龄的教育服务体系。市校联合每年举办一次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
双方表示,接下来将会建立合作推进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成立项目工作专班,围绕市校合作清单,明确责任部门和时间节点,确保合作事项早日落实到位。
2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已在合肥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如今,南艳湖畔合肥清华附中已经正式投入使用。
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复旦大学
新站区管委会副主任胡戈宁曾表示,根据新站区目前的发展实绩、复旦大学的学科优势特点,推进复旦和新站区的合作可以从多领域、多行业出发,先从简单、具体的项目入手,做好长远的规划。
4
哈尔滨工业大学
近年来,随着经开区推进产业集群、校企合作、机器人小镇及空港经济圈等创新创业生态建设,进一步为智能制造产业提供了跨越式发展的机遇和沃土。
哈工大机器人项目落户两年来快速发展,已成立六大研究所,引进包括5名院士在内的248名科研人才,集聚了近30个机器人及高端装备产业链优质项目。
5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0年1月13日,北京外国语大学关于成立合肥国际学院的通知正式公布。经学校研究决定,成立北京外国语大学合肥国际学院。
6
天津大学
天津大学与合肥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仪式。合肥市与天津大学的合作,将充分发挥天津大学学科优势,围绕合肥产业创新发展需求,建立和开展深层次、多领域长期稳固的市校合作,进一步助推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
结语
合肥市的“十四五”发展规划中特别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支持中科大、合工大、安大等在肥高校建设“双一流”大学(学科),支持合肥学院、安大江淮学院、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和合肥幼儿师专等建设高水平应用型、技能型大学,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
无独有偶,在2020年的合肥市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了不少高校的名字:“建成中科大高新园区、北航创新院、合肥先进计算中心一期,开工建设中科院临床研究医院、中科院创新院二期、清华公共安全院二期,推动北师大合肥研究院项目尽快落地”,“支持合肥学院建设合肥大学,推动安徽大学江淮学院转设”,“支持中科大、合工大、安大等在肥高校建设”……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期待着合肥高等教育更高质量的发展。
参考资料:合肥市志、合肥教育史话、合肥市教育志、合肥晚报、江淮晨报、新安晚报、合肥文史等。
本文部分信息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