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到底要做哪些准备?

  老师建议:忌重知识学习 重习惯和阅读培养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熊大平

  日前,关于市中心城区学校取消学前班的消息,引发家长热议。想让孩子上学前班的家长计划落空,幼升小衔接,必须上学前班吗?幼升小到底需要做哪些准备,才能帮助孩子和家长顺利适应呢?记者采访了相关人员。

  学前班,顾名思义,是学龄前教育。根据1991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关于改进和加强学前班管理的意见》,学前班是对学龄前儿童进行教育的一种组织形式。它是农村发展学前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城市,则是幼儿园数量不足的一种辅助形式。按此解释,学前班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应该与幼儿园相似,而现实中的学前班,教授拼音、简单的算术,甚至要求学生写生字。家长秦女士的儿子在学前班期间,每天练习写数字、生字,一个数字往往被要求写一面纸。孩子每天俨然一个小学生一样写作业。

  很多幼儿园负责人表示,未满六周岁的儿童,身体发育不够,不要求会写字。学前班拔苗助长的方式违背了孩子成长发育的规律。

  咸宁实验外国语学校小学语文老师陈丹认为,是否上学前班要因人而异。有的孩子在学前班提前学习了小学一年级的部分知识,进入小学之后,因自己已经提前学会而不认真听讲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样会影响入学阶段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后续学习很不利。提前介入知识,是不尊重儿童发展规律的做法。

  家长让孩子上学前班的目的就是希望孩子能很快适应小学学习。陈丹介绍,目前小学教材做了很多调整,以前小学最先组织拼音教学,现在的教材从认识简单的汉字开始,减轻孩子们对拼音学习的恐惧,经过一个月的过渡,孩子已经慢慢适应学校生活,再开始学习拼音,更有利于教学的开展。其次,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弱化了拼音的功能,拼音只是识字的辅助工具。

  幼儿园和小学的教学完全不同。为了让孩子能够完成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很多小学老师建议家长带孩子参观小学,近距离感受、体验小学学习生活。疫情当前不能进校园参观,但可以带孩子去小学附近看看,让孩子熟悉小学周边环境,找些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增加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向往。

  “升小学前,家长不应太过重视知识学习,更需要重视孩子的习惯培养。”陈丹介绍,一部分未满六周岁的大班毕业儿童,将再上一年幼儿园。这部分家长以及大班毕业即将上小学的学生家长应该利用这个时间,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如作息习惯,按照小学的作息要求孩子,从生活自理能力方面,锻炼孩子独立能力,与人交往的沟通能力。此外,家长应从激发和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着手,利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文字,如:广告牌、商品商标、包装纸等上面的文字开始,无意识引导,以激发兴趣为主,为孩子进入小学积累识字量,但切记填鸭式的识字方法。

  责编:丁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