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筛人才下筛劳动力?校家长会PPT引争议,家长积极应对是关键
最近这段时间随着期中考试的结束很多学校都会组织召开家长会。
而在“双减”的大背景之下,多数学校很难不会提及这个话题。
从学校角度来讲,在落实“双减”的方面是会有很多工作、成绩需要向家长们汇报的,从学生和家长的角度讲,因“双减”的全面落实必然也会给学生、学生家长带来诸多的影响,如何引导大家正确对待特别是如何尽快适应全新学习特点,这对每一所学校、每一位学生及其家长来说都非常的重要。
但深圳一所初中学校在近期组织的家长会上因为一页关于“双减”的PPT给自己带来了不少的麻烦。
图片显示该学校是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光明勤诚达学校,背景是该校七年级的家长会。
在大屏幕上PPT中的内容是:“所谓的双减,既不是减压,也不是减负。双减,一减不优秀的孩子,二减不重视教育的父母。双减的本质是筛选,上筛选人才为国贡献,下筛选劳力为国添砖!”
这样的一张图片被家长拍下来发到网上之后,果然还是引起了网友热议。
这段话和之前网上流传的评价“双减”目的的一句话有类似的意思,那句话说的是“一减不努力的学生,二减不合格的家长”。
果然有些时候有图也未必会有真相。
对于该图学校马上作出回应,表示只看了一张图就断章取义了。
学校当时正在给家长们进行双减政策的解读,而在这张PPT之前还有一页PPT,在那一页PPT上写的内容是“社会上有些人对双减的看法”。而且随后学校也向家长介绍了刚刚通过且马上就要实施的《家庭教育促进法》是怎样的、家长应该怎么做,并且还说不能减父母的担当、不减学生习惯的培养、不减家校的配合等等。
也就是说,学校的本意是希望家长们能够争取理解、对待“双减”,而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以及如何配合好学校才能一起把孩子们教育好。
其实一直都有很多网友甚至包括我们在生活中也会有人说到这类的“双减”目的。
某种程度上讲之所以会这样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自己对“双减”后孩子们的学习模式要发生的重大调整有些不适应。
尤其是对把孩子的学习“还回”学校这点很多家长还是有点担心的。
在过去之所以会出现大量报班的问题,不仅仅只是机构制造焦虑的缘故,也跟身边很多人都在送孩子去学有很大的关系。
“双减”后我们也看到了还是会有人有条件继续给孩子提供这样的课外学习机会。在这种情况下,让所有家长们都相信仅仅只是依靠学校教育就能解决孩子学习问题肯定是不可能的。
事实上仅仅只是依靠学校也肯定不行,所以学校、老师们才会在家长会以及日常对家长能进行政策解读和引导。
因为要教好孩子还非常需要家长们的积极配合。
而也正是基于这点,所以我尽管不在现场,但我对于学校的事后解释还是比较相信的。
这不是一个“班会”,如果说是某个班级组织召开的小范围的班会讨论,有老师会直接这样讲我不会觉得奇怪,说到底也不过就是为了让家长们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希望家长不要真的放手不管了。
但这是学校组织的家长会,而且还是一线发达城市的学校,面对卧虎藏龙的家长们,学校如果也表现得跟普通人一样,会让不少家长不满的。
而且“双减”本身是有很积极一面影响的,尽管它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也进一步提升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重要意义,使得过去的诸多问题也会迎来一个改变、改革的契机。
且作为学校来说,最最希望的其实并不是家长们都要把孩子送到校外机构,尤其是对中学阶段的学校来说,学校、老师最最希望的是学生、家长能够把主要的学习精力都放在学校学习上。
要知道再牛的校外机构,他们可以在一些知识点上提供不同程度的辅导,但在升学方面的经验他们其实和普通人没太有区别的,所谓的数据都是通过收集才能获得的,包括政策等等也是找到文件之后二次解读的。
但是对学校、学校老师来说则完全不同,他们本身就有丰富的经验,且本身又在“系统内”无论是各种教研、培训还是政策等等都是最懂的一批人。
别说是现在“双减”了,就算是在此之前学校教育也一定是孩子教育的主要教育,无论孩子在外面报多少班、上多少课,校内学习的重视程度、学习质量本身对外面学习的效果也会带去很大的影响。
当然,“双减”的推行肯定也会给一些学校、老师带来不小的工作压力和负担,如果说一点怨言都没有那也不现实。但面对这样的问题,学校、老师方面最多也就是呼吁家长们多理解、多支持、多信任而已,怎么可能会公开发牢骚、公开表示对政策的否定呢?
不过有些话该说还是要说的。
事实上无论有没有“双减”,这种“筛选”的结果不也是一直存在的,所以这页PPT中的话本质上是没有什么积极的“信息增量”,家长越是太在意,反而更容易使得我们陷入一种消极对待的情绪中去。
事实上我们自己遇到的困扰我们的问题也是很多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在这种大背景下,学校、老师们在积极改变,而作为家长,我们是否能够及时调整做出积极应对和改变也会直接对孩子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影响。
而无论怎么做,注重家校的配合、合作是无论如何都不可避免的,您说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