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卷子,聽錄音,口述答案
南方日報訊 (記者/畢嘉琪 實習生/陳綺君)28日,廣州各區公辦外國語學校開始招生面談,全市逾6000名考生赴考。由於此前一天市屬外國語學校的招生面談考口算數學題受質疑,28日各區屬學校面談的形式和內容都備受關注。
記者發現,從面談形式上來說,區屬的外國語學校面談形式和廣州外國語學校大致相同,但在細節上某些學校還是有所區別的——相似的是,多數都採用“看卷子,聽錄音,口述答案”的面談方式,考試內容涉及語數英知識﹔但江南外國語學校的面談形式保留了傳統外國語學校面試的特色,面談隻考英語。
首年取消筆試,改為面談招生。多數考生和家長認為,公辦外國語學校招生改革的方向正確,但以目前各校的考試內容和形式來看,未必能真正考察出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是否能真正“減負”,也同樣需打個問號。
流程 多數學校面談前都給予學生看題時間
當日上午7時許,廣州的10所區屬公辦外國語學校門前就出現了人車擁堵。盡管正午的溫度一度飆升到超過35℃,但大多數家長在考場“陪烤到底”,陪考團規模堪比高考。
在越秀外國語學校門前,更有幾位等待入場的小學生拿著奧數題埋頭苦讀。“昨天下午聽說廣州外校考了很多奧數,害怕區屬的也考,所以就隻好‘臨急抱佛腳’啦!”幾位受訪的考生都說,此前的備考主要是練習英語自我介紹、矯正口語發音、面試禮儀等,“從未想過考外校會考奧數知識”。
為避免人流擁堵,部分學校還採取了分批集中進場的方式:如天河外國語學校和廣州第二外國語學校,都將考生分成兩批進場。天河外國語學校要求,學生首批7:30-8:00集中,第二批則在8:50-9:20集中,隨機分組,每組40人,然后才進入候談。
進入備考室后,各校的安排也有所不同:天河外國語、第二外國語、華僑外國語、西關外國語等校,會先將面談題目發給學生,作20分鐘左右的答題准備﹔而越秀外國語的考生則要進入面談室后,才能看到試題。面談中,各校普遍採取“二對一”或“三對一”的“單面”方式,唯有秀全外國語是以“多對多”的“群面”方式進行。
為確保考試的公正性,各校還邀請了社會代表到場監督。在廣州第二外國語學校,記者看到,幾位家長代表和人大代表在監控室全程監督。第二外國語學校負責人表示,該校與天河外國語學校都聘請了專業的英語命題機構出題,試卷制定之后會密封,到了面談當天再打開,而開封的地方就在學生面談的座位上。
考題 英語數學仍為重點,多校考察英語朗讀
上午9時許,第一批完成面談的考生陸續走出越秀區外國語學校。“幸好沒怎麼考奧數!題目也不算很難!”一位考了79分的考生小胡迫不及待地跟媽媽報喜,一旁隻考了34分的小黃則紅了眼圈。
小胡告訴記者,進入面談室后,她領到了一張中文試卷,卷上共有16道選擇題,包括了語數英三科內容,其中,英語題佔了多數。英語給出兩篇閱讀,找出文中的詞句進行選擇填空﹔數學考了比較常規的幾何和應用題,沒有涉及奧數內容﹔語文則考了七言絕句、三國、論語等知識點。“錄音會把每道題念一遍,語文數學都是用中文念的,然后讓我們說出答案。”小胡說,整個過程約10分鐘,考官都在做筆記,沒有跟她對話交流。
而在天河外國語學校,能拿到七八十分的考生則不在少數。“哇!95分!”來自龍口西路小學的“學霸”小鄧興奮地跟父母抱成一團。
小鄧說,全卷的難度不大,20道選擇題中隻有4道數學題,問卷為全英文提問,隻有個別生僻詞有中文翻譯。進入考場后,考生們全部按廣播統一指令答題,其中,英語有13秒的讀題時間,數學題則有28秒,選擇題的答題時間為2秒,考官根據考生的答案填涂答題卡。考生還需要朗讀一段英語短文,以考察英語的口語水平。
更為特別的是,為防止考官們聽錯學生回答的選項,該校還要求考生在念出ABCD的同時,舉起對應的彩色牌子。“我們是全程錄像的,要是聽不清楚考生的答案,還能通過錄像回看。”天河外國語學校負責人介紹。
記者走訪多所區屬外國語學校發現,區屬的外國語學校面談形式和廣州外國語學校大致相同,但在細節上某些學校還是有所區別的:各校的面試形式多數都採用“看卷子,聽錄音,口述答案”的方式,考官並沒有與考生進行英語對話。不過,區屬各外校的試題大多以英語題為主,語文數學知識也有涉及,而奧數題目則並不多見。
與天河、越秀等幾所外國語學校不同,海珠外國語學校先集體進行20分鐘60道題的英語聽力,然后逐一用英語自我介紹,隨后考官給學生一堆信封,學生從中抽出一封進行一分鐘英語朗讀。而江南外國語學校的面談形式保留了傳統外國語學校面試的特色,面談隻考英語,題型包括自我介紹,短文朗讀和回答問題三個部分。
■探討
面談招生是否成筆試“升級版”?
首次取消筆試,試水以面談的形式測試學生們的“英語綜合能力”,家長和學生對此的態度卻分成兩派,面談是否能“減負”成為爭論的焦點。
“我覺得面試的壓力更大!”在越秀外國語學校考了66分的小梁說出了不少考生的心聲。在他看來,如今的面談只是筆試的一種“升級版”。“只是以前是用筆寫,現在是用口念,同樣要考語數英,還要憑記憶口算。”小梁的父親也認為,小學六年級的孩子年紀還小,這樣有壓力的面試不一定能反映出學生的學習潛力。“相反,如果因為緊張而考出了不及格的分數,反而會打擊到孩子的學習信心。”
家長王先生則表達了不同的觀點。王先生認為,招生從筆試改為面談的方向是對的,“一方面,面談能考察孩子的表達能力,引導中國孩子擺脫‘啞巴英語’﹔另一方面,盡管面談考察語數英內容,但時間短,內容也沒有筆試的深。在大家都難以准備的情況下是公平的。”
來自天河區的家長杜先生也認為,目前面談招生還在探索的過程中,“不能太苛求。”但他同時指出,從首次面談的情況來看,還有很多值得反思和改進之處:如各校對考生的推薦仍與各科成績排名挂鉤,沒有很好地體現學生的綜合素質﹔考試的內容仍出現奧數內容,不符合“減負”的初衷。他建議,能否打開學生自薦的通道,減少校薦、區薦的環節,用搖號或者面談的方式進行初選。
此外,有眾多考生和家長希望面談過程能加入英語對話的環節,以測量考生英語的綜合水平。“我們也希望能多聽聽考生的口語,但這樣的考試還是要首先保証公平。”天河外國語校長崔海友坦言,外語表達主觀性比較強,存在評判標准的問題,容易出現公平問題。
對此,多位考生和家長則提議,能否通過增加評委的人數來降低主觀風險。“面談對話也只是十多道考題中一道,就算存在一些主觀評分,也不至於影響全局吧!”在天河外國語學校考了81分的小李說。
(來源: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