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幸福拉扯3名孤残儿童

      “2006年1月,乐乐来到咱家,他来的时候才6个多月,也是寄养在咱家的第一个孩子。2008年12月,艾艾和小卫也来到了咱家,来的时候分别是1岁和4岁。”在胶州市里岔镇张应社区,提起寄养在家中的3名孩子的每一个细节,交运集团青岛温馨校车有限公司胶州分公司驾驶员张启栋都记得清清楚楚。

      作为“寄养爸妈”,自2006年开始,张启栋与妻子共同抚养照顾3名孤残儿童,用爱心为他们打造出了属于自己的“温馨之家”。

      为照顾寄养儿童,妻子辞去工作

      说起寄养孩子的初衷,张启栋坦言:自己是受哥哥张启军的影响。张启军曾经寄养过一名孤残儿童,后来被一对美国夫妇收养。被收养的那天,孩子的泪水、“中国爸妈”的不舍,这种亲情的分离,张启栋历历在目。他既被这种毫无血缘关系的亲情打动,也源于内心深处电影蜜蜂对孩子的喜爱,就决定与妻子一起将爱心传递下去。

      2006年,张启栋与妻子向青岛市儿童福利院申请了 “家庭寄养”,顺利通过了条件审核,可以将院里的孩子带回家寄养。当年冬天,仅6个多月大的乐乐被张启栋从福利院抱回了家。张启栋清楚地记得,当他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小乐乐时,孩子居然露出了可爱的笑脸,这让他倍感暖心。

      乐乐是一名早产脑瘫儿,身体各方面发育迟缓,照顾好乐乐是张启栋一家人新的挑战。虽是寄养,但张启栋夫妇却把乐乐当作亲骨肉来照看,几乎投入了全部的感情与精力。当时,张启栋从事胶州市至里岔镇的个体 “小公共”营运,妻子是售票员,早出晚归的夫妻二人根本无法照看小乐乐。考虑再三,妻子最终辞去售票员工作,全身心地照看孩子。

      从咿咿呀呀发声,到踉踉跄跄走路,再到自己动手穿衣脱裤……付出艰辛的同时,张启栋一家也收获了喜悦。乐乐在1岁时能坐住了,2岁时能走路了……如今14岁的乐乐在张启栋夫妇精心呵护下,活泼、好动,会叫“爸爸”和“妈妈”,最爱牵着“爸爸”的手不放,喜欢拿“妈妈”的手机拍照,客人来了还会主动上前端茶倒水。

      手写“成长记录册”,记录孩童成长印记

  乐乐的经历,让张启栋夫妇决定再抚养几个孩子。2008年12月,1岁多的艾艾和4岁的小卫相继来到家中。

      在张启栋家里,有4本“成长记录册”,完整地用照片和手写文字记录着三名寄养儿童的成长。为了留下这些短暂而美好的瞬间,2008年,张启栋特意买了一部数码相机。“我和他们妈妈经常领他们出去玩,让他们多与社会接触。我们去过藏马山、大珠山、薰衣草乐园等地。逢年过节或有家庭聚会时,三个孩子也都领着一起去,亲朋好友也都很喜欢他们。”

      张启栋边翻看相册边说,艾艾患有唐氏综合征,先心术后体质较弱,智力和行动都受到影响;而小卫则是一名自闭症盲童。“家里突然多了三个孩子,行动不能自如,生活不能自理,情绪不会表达,连大小便都需要人提醒,吃饭也得一口一口喂……”张启栋说,最担心的是三个孩子同时生病感冒,所以他和妻子就得格外注重家里的环境卫生。为了给孩子们增强体质,他们在一日三餐上尽可能加强营养,经常领孩子们去户外活动。为了照顾孩子,妻子还落下了腰椎间盘突出的毛病。

      13年,含辛茹苦。在张启栋夫妇呵护下,乐乐、艾艾、小卫渐渐长大,他们情同兄妹,彼此相爱。每天上午、下午各两小时,他们会被送到儿童福利院上课学习,现在他们会简单的问候,会自己吃饭、如厕、穿衣,艾艾还爱好画画,并经常代表福利院去参加舞蹈演出。

      希望孩子将来踏入社会能够照顾好自己

      成为“寄养爸妈”的那年,张启栋自己的儿子读小学5年级,当时二胎政策没有放开,夫妻俩觉得,家里一个孩子太少了,多几个还能做伴儿。就这样,在儿子纯真美好的童年里,与三个弟弟妹妹一同分享着爸爸妈妈的爱。如今,张启栋的儿子已26岁,参加了工作,也是一位富有爱心的社会志愿者。

      2012年,张启栋正式成为交运集团青岛温馨校车有限公司胶州分公司的一名校车驾驶员。张启栋家中寄养三名孤残儿童的事迹也渐渐地在同事们中间传开了。得知此事后,胶州分公司校车主任徐霞便经常带领公司 “向日葵”志愿服务队去张启栋家看望这三个孩子。平日里,有同事孩子不穿的干净衣服,也都会送到他家。

      “我们寄养父母只是给福利院代为抚养孤儿,一旦福利院找到适合的收养人,孩子们就将离开寄养家庭。”提及孩子的将来,张启栋有些哽咽,“年满18岁,他们就会被送回社会福利院。这么多年了,我们就像家人,哪个都不舍得放手。希望孩子将来踏入社会能够照顾好自己,能有个美好的未来。”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周建亮 通讯员 李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