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弟子以为齐白石没画完,临摹时用心添几笔,卖价从764万变63万

  天地本不全,万物皆有不全之理,正所谓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世间万物若是太追求完美,或许会适得其反。就像是尘封多年的古董,上面老旧的痕迹正是其岁月的见证,若是将其擦干洗净就会失去原本属于自己的价值。

  对于一些名人大家的作品也是如此,有时会赋予其偌大的附加价值。比如张继早年屡试不第,路过苏州城时,曾在寒山寺写下“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千古名句,使得此处名声大噪,流传千年。

  但有时也会画蛇添足,拉低其自身的价值。比如知名画家齐白石的作品,曾经有一幅画,女弟子以为师父尚未画完,便在临摹的时候用心添了几笔,却让卖价大幅度缩水,从原本的764万变成了63万。

  

  齐白石出生于湖南长沙,早年的他家境贫寒,生活艰苦,只能靠木工为生。也是从事木工的这段时间里,让齐白石有机会接触到了雕刻这门行业,随后拜入雕刻大师周之美门下,悉心钻研雕刻之术,并于此间对花鸟人物画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888年之时,齐白石为了充实自己,开始辗转走访于民间,遍访名师,学习肖像画的创作,而后又遇到了胡沁园、陈少蕃等人,学习诗书文学,放弃了木工专攻文化创作。

  尤其是画作,此后齐白石又先后接触到了山水,人物等画作的集大成者。在一番学习之后,齐白石的作画技术已经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并且非常全面,人物肖像,山水花鸟方面都有非常高的造诣。

  

  1894年,齐白石与故乡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组成了“龙山诗社”,并担任社长,组织人们进行一系列的艺术活动。一时间龙山诗社名声大噪,齐白石的活动范围也随之扩大,开始和其他地区的艺术泰斗交流学习。

  和陈师曾先生的相遇乃是齐白石的一大转折点,在恩师的指导之下,齐白石的画风开始变得不拘一格,肆意洒脱之下走向磅礴大气。如此一段时间之后,齐白石的绘画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逐渐走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在他笔下的画作也极具神韵,活灵活现,仿佛真实的动物活的一般跃然纸上,甚至在画“虾”时,连下半身半透明的形象都完美的展示出来。

  电影蜜蜂

  在享誉天下的时候,齐白石依然做到了泰然处之,或许是自己早年四处拜师生活的不易,所以他在成名之后广收门徒,悉心指导。在收徒方面没有过多的要求,只要品性端正,上进心强,齐白石都会指点一二,师徒之间的关系非常融洽。

  齐白石对于弟子往往是倾囊相授,毫不吝啬,经常和学生探讨一些绘画创作方面的问题,对徒弟们提出的建议也会充分考虑,对中国的传统画作起到了重要的传承作用。

  出于齐白石老先生的高风亮节,晚年之时也是桃李满天下,其中不乏许多社会各界的著名人士,郭秀仪就是其中的一位。她出生于上海,乃是我国知名的爱国者,早期妇女运动的领导人,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前途而奋斗。

  

  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期间,郭秀仪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虽然不能在正面战场上奋勇杀敌,但她努力促进了后方的稳定。她先后组织成立了战时儿童保育会和妇女互救会,开始游走于社会各界组织募捐活动,帮助儿童的同时推动了抗战。

  早年的郭秀仪在思想方面已经非常的超前和进步,在战争结束之后,慕名拜入齐白石门下学习,晚年的齐白石老先生对郭秀仪这类为国出力的巾帼英雄非常敬佩,经常指点她的艺术创作,郭秀仪的水平也在日趋提高。

  在郭秀仪的影响之下,她的丈夫黄琪翔也非常欣赏齐白石的画作。齐白石得知此人是一位爱国人士之后,特意创作了一幅《耕牛图》,在其生辰之日慷慨相赠,这让郭秀仪夫妇二人受宠若惊,开心至极,生日过后就开始细心欣赏起来。

  

  期间二人对齐白石的高超技艺赞不绝口,郭秀仪却很快发现了问题,纵观全画,乃是一农夫手持铁犁忙碌于田间,耕牛在前方埋头迈进 ,但奇怪的是,清澈的田间河水之中并没有两者的影子,这在郭秀仪看来是不符合现实情况的。

  她便猜想这可能是师父未画完的作品,也有可能是在考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当即就心血来潮,决定临摹一幅,并由自己最终完成这幅“没有画完”的画作。

  就这样,郭秀仪认认真真地临摹完了齐白石的耕牛图,还在农田的水中画下了耕牛与农夫的倒影,丈夫见到之后也不得不感叹于妻子的高超技艺,郭秀仪也新致勃勃的拿着这两幅画前去拍卖。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经过相关专家的鉴定之后,齐白石的原画最终以764万的天价成交,而自己补充后的“完美画作”却以63万的价钱成交,可以说是天壤之别。

  最终郭秀仪带着这个疑问去找到了自己的师父,齐白石老先生最终指点了自己的弟子,说她对画作的观察不到位,自己所创的《耕牛图》之中,农民乃是身穿蓑衣,按照古代人的习惯,只有在雨天才会如此着装。

  也就是说,当时不但没有太阳,并且是阴雨连绵。即使是农田也会泛起阵阵涟漪,根本不会出现二者的倒影,得知真相后的郭秀仪也是自嘲这种行为,本想画龙点睛的,却不曾想弄巧成拙变成了画蛇添足。

  

  这件事让她深感惭愧,认为自己刻苦学习多年的画作学习也只是停留在“形”的模仿阶段,并没有学到师父齐白石的“神”和“意”。所以郭秀仪选择了再次闭门苦练,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

  我们应该清楚,虽然“弟子不必不如师”,但是对师父的作品不能轻易怀疑,若是存在疑虑,也应先虚心向师父请教,而不是像郭秀仪一般随意改动师父的作品,从而闹了天大的笑话。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