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能错过的图片:专家利用高科技还原王昭君相貌,竟与此人神似

  真实的历史故事《昭君出塞》家喻户晓,身为绝色大美女的王昭君为了汉朝同西汉结好,自愿请求出塞,向汉文帝自请为婿。不少知道这段故事的人都不禁为汉文帝惋惜,如此绝色美女居然不能留在皇帝和这个身边,而是远离家乡,前往匈奴,也有人赞叹如此佳人竟也是一位敢于只身踏险的巾帼英雄。

  

  作为中国的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一向与剩余的三位,也就是西施、貂蝉、杨玉环一同被现代人们谈及。“沉鱼”用来形容西施,传闻她天生丽质,姿色倾国倾城,也祸及了朝政;“闭月”形容貂蝉,凭美色自愿成为诱惑董卓的旗子;“羞花”形容杨玉环,因为美色深得唐明皇的宠爱,至于“落雁”,便是形容大汉朝前去和亲的王昭君了。我国古代也是美女如云,这四位却“独领风骚”,一定是在当时的朝代数一数二。

  

  那么古代人所说的“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美女,她们的真实容貌究竟是什么样的呢,许多人不禁浮想联翩。但事实可能与人们所想的正相反。为了满足大家对古代美女的好奇心,不少人跃跃欲试想要合成历史中描述的样貌。我们知道王昭君在古代四大美女的排行榜上位列第二,仅次于西施,真的如传闻中那样让人垂涎不已、欲罢不能吗?但还原后的结果却是让人大跌眼镜,还原后王昭君的模样难以言喻不说,许多人看起来还觉得十分“眼熟”。

  

  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当今时代的审美标准与古代的审美标准差距是很大的,甚至历朝历代都对“美”有着不同的标准。那么我们就来谈一谈各朝代的审美标准。先说汉朝,汉朝的审美与当今人们的审美还是有很多重合之处的。比如都偏爱面色红润、肤若凝脂的女子,并且要手指纤细修长,有看一眼就沦陷的感觉。古代以小脚为美在汉朝也不例外,此外有些特别的就是,汉朝认为的美女虽然要手指纤细,但身材不能消瘦,而是讲求丰满。原因是丰满的身形能够撑起袍服,更能体现汉朝袍服的美。

  到了唐朝,百姓们生活条件好了,体型丰满是生活好的表现,使人自信,故而有了“以胖为美”的独特审美,也成了唐朝独有的文化标识。丰腴的体态非常受人们欢迎,而身材纤细的女子与“美女”的称呼却八竿子打不着。再后来的宋朝,审美与唐朝很不相同,审美标准第一条便是拥有一双小巧的三寸金莲,但除此之外,宋朝以女子纤弱、瘦弱为美,这点与现代审美倒是有些共同之处。

  

  现代的主流审美可以说是“以瘦为美”,讲求五官精致,身材曼妙。所以人们基于现代的审美,而后依据历史书的描述去想象王昭君的倾国倾城和国色天香是绝对不可靠也不可取的。据一些史料描述,王昭君有着让所有女人都羡慕的吹弹可破的皮肤和红润的脸颊,脸型方方正正,也有纤纤玉手,并且体态丰满,颇有现代人所谓的“富态”。

  如此看来,王昭君在她所处的汉朝的的确确可以被称为是标准的美人,她的容貌毫无疑问很受当时的人们欢迎。但放到现在看来还会是史书描述的绝色佳人吗?专家根据现有的对王昭君的文字描述制作出了一张她的复原画像,让众多原本很期盼的人大失所望。在现在人看来,王昭君根本算不上惊艳,只能说是普通。她的脸型偏方,眼睛还有点小,皮肤甚至也有点黑,五官都平平无奇。不少人表示王昭君的复原画像非常眼熟,是因为这容貌与菩萨有不少相似之处。

  

  但是不得不说,外貌是与生俱来的,评判一个人的美丑不应该只看外貌,内心的美丽才是最重要的。身为一个弱小女子的王昭君为了中原百姓的安定生活孤身一人嫁到塞外之地。百姓纷纷赞颂她牺牲自己的安乐勇敢前去和亲的精神,相信不管她长得如何,在百姓心里她就是最美的,这可能也是她被评为四大美女之一的原因吧。

  电影先生

  除了美的标准,对于许多其他事物的评判标准在不同时代也都是不同的。我们不能拿当今时代的标准去评判古代的事物。我们从文字叙述获得信息,根据当今的印象想象是想象不出真实的历史的,也不一定能揭开历史的面纱。当真实的历史与我们原本想的不同的时候,不以当今的标准过度评判历史是我们对历史应该有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