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的各种版本大剖析

  

  ★ 专 栏 推 荐 ★

  路上的小和尚

  百法略说

  智者大师传

  佛陀大传

  五停心观

  弥陀要解

  天台五时

  天台八教

  大象

  心愚

  二傻

  Mahanaga

  fooltwo

  亲近善友

  归依三宝

  供养三宝

  然妙

  乐乐

  皆仁

  无用

  续祥

  亦合

  靓仔

  观诸法如

  四圣谛略说

  善、不善十种业

  五盖

  沙门庄严

  学习佛法的基本原则

  菩萨戒

  

  文章转载自:“当阳玉泉寺”公众号

  按:作者研究结论显示:“《法华经》之所以有如上所述译本的品卷的差别,主要是因为他们各自依据的底本不一样。”

  第一节 梵文版本

  古代印度的佛经,基本上都是用梵文和巴利文等古印度语言,以书写的方式记录下来的,特别是大乘佛经。

  然而,由于现存我们所能看到的佛经,大多都是用华语、英语、日语等现代语言所写的,所以,我们对《法华经》的梵文原典也感到好奇起来,究竟古印度的《法华经》梵文原始写本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是否还可以看到梵文书写的《法华经》呢?答案是肯定的!在这近两百多年以来,《法华经》的梵文原典的写本陆续被人们所发现,一共有四十多种[1],根据地域的不同,这些写本大致可以分为尼泊尔本、克什米尔本和喀什(中国新疆)本三个体系:

  1、尼泊尔本

  十九世纪初,英国驻尼泊尔大使何吉桑(B.H.Hodgson)所收集的梵语佛经写本,其中有关《法华经》的有二十几本,都是十一世纪到十二世纪时的写本。这个梵文原典,经过荷兰肯恩(H.Kenn)和日本南条文雄所校订, 1908年到1912年间,在日本出版。

  这个写本目前已经出版的有五种校订本,包括贝叶本和纸本。在西藏萨迦寺所发现的梵文《法华经》,是从尼泊尔传入的贝叶本,跟据现代学者的研究判断,也大约是在十一世纪写成的。这些写本是迄今为止,是目前所见的数量最多,保存最完整的《法华经》梵文写本。1983年,中国北京民族文化宫图书馆用珂罗版彩色复制,出版了原本由尼泊尔传入,并珍藏在西藏萨迦寺的1082年书写的梵文贝叶写本,内容完整无缺,字体清晰优美。

  2、克什米尔本

  1932年6月,大约在克什米尔的娑夷水北方二十西里地方的塔址里,发现了许多梵文佛典的写本,其中也有《法华经》梵文原典写本。这个写本书写材料是桦树皮。多数是属于断片,而且,大部分被零星卖掉,残缺不全。近年,日本学者从印度带回日本复写底片,经过校订之后,在1972年到1975年间出版。从字体上看,一般认为属于五到六世纪的作品,比较古老。

  3、喀什本

  喀什本是1903年在中国新疆喀什噶尔等几个地区所发现的,大多数也是残片,内容与尼泊尔抄本比较接近,从字体上看,大约是七到八世纪的作品。(另外,在新疆还发现有和阗文的译本。)这个写本被俄国帝政时期的克什米尔总领事佩特罗夫斯基(N.Th.Petnomski)所获得,现在保存在俄国莫斯科列宁博物馆内。

  半个世纪以来,在各国学者的共同努力之下,目前己经有多种精校的梵文版本《法华经》陆续问世,现列举如下:

  1、肯恩(H.Kern)和南条文雄所编辑的《梵文法华经》[2],1908年12月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出版,1977年在日本再版。

  2、荻原云来和土田胜弥所编的《改订梵文法华经》[3],这个改订本参考了梵文写本、藏文和中文译本,最后转成罗马字体,1934年到1935年在日本东京的山喜房佛书林出版。

  3、度特(N.Dutt)编辑的《法华经》[4],这个版本附有中亚梵文写本,在1953年印度加尔各答出版。

  4、崴德亚(P.L.Vaidya)编辑的《法华经》[5],1960年在印度德般噶出版。

  5、罗克禅达(Lokesh Chandra)所编辑的《梵文本法华经》[6],这个版本属于梵文新疆喀什写本,1976年在印度新德里出版。

  6、西罗福米(Hirofumi)编辑的《中亚本梵文法华经》[7],1983年在日本Kyoiku Shuppan Center出版。

  以上各种梵文写本经过现代学者的编辑缀合,全部收录在日本立正大学法华经文化研究所编《梵文法华经写本集成》[8],1986-1988年由日本京都梵文法华经刊行会出版。

  另外,蒋忠新所编注的《民族文化宫图书馆藏梵文<妙法莲华经>写本》,1988年,由中国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由于如上几个版本的相续出版,现代学者已经从多角度对各个梵本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基本确定的是,《法华经》的梵文版本大体以二个体系流传。尼泊尔本和喀什本是同属于一个系统的,而克什米尔本则是属于另一个系统。从数量上来说,克什米尔写本相当于尼泊尔写本的五分之二,也少于喀什写本;从时代上来看,克什米尔本属于七、八世纪的遗物,比尼泊尔本要早一些,但晚于喀什本。

  最主要的是,从写本使用的语言上来看,克什米尔本含有比较多的俗语化词汇和拼写不当的梵语化表示法,是现在所知的最古老的梵文《法华经》原本。而现存的汉译本恰恰与克什米尔写本同源,这是现代学者的研究判断。

  经过现代学者从语言特点上,对现存的《法华经》的梵本和汉译本进行了对比研究,用大量无可辩驳的语言实例和统计数据证明,不仅竺法护法师和罗什大师的译本都与克什米尔本高度对应,而且罗什译本与克什米尔写本的契合程度还高于竺法护译本。这是《法华经》梵文版本的基本情况。

  然而,《法华经》只有单独的一部经典吗?还是一系列的经群?本经究竟是何时翻译到中国的?翻译情况如何?下面就来简要地了解一下这些情况。

  第二节 《法华经》的中文译本

  众所周知,《法华经》是一系列的经典,而不是单独的一部经。就像《阿含》系统经典、《方等》系统经典、《般若》系统经典,还有《华严》系统的经典一样,《法华经》也是一系列系统的经典。《法华经》系统的经典后来被翻译成中文之后,收存在《大正藏》的“法华部[9]”当中。主要有《大法鼓经》、《广博严净不退转轮经》、《大萨庶尼乾子所说经》等,以及三昧类经典《法华三昧经》和《金刚三昧经》等。这些都是宣传大乘甚深的妙法,认为诸佛如来说三乘佛法,只是为了让众生逐渐契入如来大乘法门。

  其中《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既谈出世间法,也谈世间法,其目的是要使广大群众增强正信和正见,同时,也想要使人间的统治者懂得运用佛法作为治国安邦之道。三昧类的经典,也是法华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强调的是修持止观禅修的原理和方法,这些都为后来天台宗的止观法门,提供了思想理论指导的依据和实践修行的基础。

  就这个《法华经》单独读本来说,在中国,中文翻译,前后进行了六次[10]:

  第一次是西晋时代的支疆梁接法师,在公元255年(孙亮五凤二年)所翻译的《法华三昧经》,现在已经佚失了。

  第二次是竺法护法师[11]在公元265年(秦始元年)所翻译的《萨芸芬陀利经》六卷,现在也已经佚失了。

  第三次是西晋时代竺法护法师(Dharmaraksha)在公元286年(西晋武帝太康七年)所翻译的《正法华经》十卷,现存,被保存在《大正藏》第9册当中。

  第四次是东晋时代的支道根法师在公元335年(东晋咸亨元年)翻译《方等法华经》五卷,现在也已经佚失了。

  第五次是姚秦时代的鸠摩罗什大师(Kumarajiva)在公元406年(姚秦弘始8年)在长安大兴善寺翻译《妙法莲华经》[12]八卷,现存,被保存在《大正藏》第9册当中。这个原本是七卷二十七品,而且其中的《普门品》中并没有重诵偈颂。这是后人将南齐法献法师、达摩摩提法师所翻译的《提婆达多品》的第十二和北周阇那崛多法师所翻译的《普门品》收入到罗什大师的译本当中,构成了现在的七卷二十八品。再后来,又有人将玄奘大师所翻译的《药王菩萨咒》也编入进去,而形成了现在流通本的内容。

  第六次是隋代闍那崛多法师(Jnanagupta)和达摩笈多法师(Dharmagupta)在公元601年一起翻译的《添品妙法莲华经》七卷,现存,被保存在《大正藏》第9册当中。

  在以上六种译本中,现存的只有《正法华经》、《妙法莲华经》和《添品妙法莲华经》三种,从这三种译本来看,崛多法师和笈多法师一起翻译的版本最为齐全而详密,而竺法护译本也比罗什译本多一些,只有罗什译本内容最少,特别是与梵文原本相对照,似乎缺译最多,但在文字上最为简约华美,文义流畅,词义通顺,语言简练,脉络清楚,说理透彻,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一般所诵持的就是这个版本,千百年来流传的最为广泛。

  《法华经》之所以有如上所述译本的品卷的差别,主要是因为他们各自依据的底本不一样。《正法华经》是根据梵文贝叶经本所翻译的,而罗什所译的《妙法莲华经》则是根据西域的龟兹文本所翻译的。隋朝仁寿元年(601),崛多法师和笈多法师二人根据从印度传来的梵文贝叶经,对罗什大师所翻译的《妙法莲华经》重新作了校订,这就是后来的《添品妙法莲华经》。

  这三种译名之所以不同,是因为《法华经》的梵名是“萨达摩芬陀利迦苏多览”,其中“萨”有种种意思,竺法护法师译为“正”,罗什大师和崛多法师则译为“妙”,而“添品”只是增补的意思。依据“添品”的序文叙述:罗什大师的译本中,缺少了最初的《药草喻品》前面一半、《法师品》最初部分,以及《提婆品》、《普门品》的偈颂,因此崛多法师依据请来的贝叶本,加以增补,所以称为《添品妙法莲华经》。

  现存三种译本的内容,互有出入,妙本最简,添品其次,正本最详。在这三种译本中,流传在中、韩、日和越等国的,以罗什大师翻译的《妙法莲华经》为主,除了因为罗什译本比较流畅之外,表达方式具有文学性,主旨契入佛陀说的真实精神,因此,在佛教思想史和佛教文学史上,都具有着不朽的价值。唐代道宣律师在《法华经弘传序》中曾经说:“三经重沓,文旨互陈,时所崇尚,皆弘秦本”,这就是反映了当时罗什译本风行一时的情况。同时因什门弟子,如僧叡法师等,都争相讲说,之后又有法云、吉藏、智顗、窥基等法师,加以注释的关系。而其它两个译本,只不过被作为比较研究的资料而已。

  第三节 《法华经》的其他译本

  《法华经》除了以上介绍的汉译本之外,目前世界各国已经翻译的不同语言的译本多少种?目前所知的主要有如下:

  一、藏文译本:大约在十世纪左右,由日帝觉和智军从梵文逐字翻译成藏文《正法白莲华大乘经》[13],共十卷二十七章(205张),现在收在北京版《藏文大藏经》[14]丹珠尔当中。

  二、日文译本:日本河口海慧先生根据藏文翻译版本,对照梵文翻译本,在1924年翻译成日文的《藏梵传译法华经》出版,据我所知,到目前为止,日文翻译本至少有十二个以上。

  三、法文译本:巴尔诺夫教授在1952年翻译出法文版本的《妙法莲华经》。此外,在法国,到目前为止,至少有三个以上的译本。

  四、英语译本:肯恩根据中文译本中的《正法华经》翻译成英文,在1884年被编入《东方圣书》第二十一卷。除此之外,在英文界到现在为止,至少有八个以上的英文译本,其中肯恩和布墩瓦盾(Burton Watson)的英文译本最为权威。

  除此以外,还有梵汉对照《新译法华经》、《梵文和译法华经》、改订梵本《法华经》等。另有肯恩和南条文雄用梵文出版了《妙法莲华经》,出版于《佛教文库》第十卷。

  《法华经》还有其它的译本,在这里就不再一一详细地列举了。

  注:

  [1] 自从《法华经》的梵文写本被陆续发现之后,佛教学术界就抛起了对《法华经》的各种版本,各种语言的译本,甚至对本经的成立时代等等的学术研究热潮,形成的著作成果的书籍,简直可以说是捍牛充栋,因此,现在我们对法华经学术研究的状况不作详细的讨论。这里只是简单的了解一下本经的版本和中文翻译的情况。

  [2] H.Kern and Bunyu Nanjio:ed.Saddharmapundarīka, St. Petersburg, 1908-12. repr. in Japan, 1977.

  [3] Saddharmapundarīka-sutra, Romanized and Revised Text of the Bibliotheca Buddhica Publication by Consulting a Sanskrit Ms. and Tibetan and Chinese Translations ,山喜房佛书林,东京,1934-35。

  [4] N.Dutt:ed.Saddharmapundarīkasutram, with N.D. Mironov's Readings from Central Asian MSS. Calcutta, 1953.

  [5] P.L.Vaidya:ed.Saddharmapundarīkasutra, Darbhanga, 1960.

  [6] Lokesh Chandra:ed.Saddharmapundarīka Kashgar Manuscript, New Delhi, Reissue,1976.

  [7] Hirofumi0:ed.Saddharmapundarīkasutra Central Asian Manuscripts, Romanized Text, Tokushima, Japan : Kyoiku Shuppan Center, 1983.

  [8] 日本立正大学编:《梵文法华经写本集成》(Sanskrit Manuscripts of Saddharmapundarīka, Collected from Nepal, Kashmir and Central Asia,日本京都,梵文法华经刊行会,1986-1988年。

  [9] 法华部:《大正藏》第9册。

  [10] 本经先后六次翻译,见唐代智升撰《开元释教录》卷11、14,《大正藏》第55册。

  [11] 竺法护法师:梵文Dharmaraksa,音译竺昙摩罗刹,意译法护,祖先月支人,世居敦煌。八岁出家,师事竺高座,遂以竺为姓。性纯良而好学,每日诵经数万言,并博览六经,涉猎百家。时关内京邑虽礼拜寺庙图像,但大乘经典尚未传入。竺法护法师因此立志游西域诸国,遍学诸国三十六种语言文字。“贯综诂训,音义字体,无不备晓”(《出三藏记集》卷十三本传)。西元265年(武帝泰始元年),他携带大批梵本佛典到中原来,居住在长安洛阳,专事译经,有聂承远、竺法首、陈士伦等参予笔受校对等工作。武帝(265-291)末年,在长安青门外营建寺院,“精勤行道,于是德化四布,声盖远近,僧徒千众,咸来宗奉”(《祐录·竺法护传》)。广布德化二十余年。后因战争连年,关中百姓纷纷流徒。竺法护法师也与门徒避乱东下,七十八岁时,寂于渑池(今属河南)。

  [12] 英国大英博物馆保存有斯坦因(Sir Aurel Stein)在上世纪初,从敦煌拿去的古老的中文手抄本《妙法莲华经》,这些大约手抄于西元533年到西元972年间,也就是隋唐时代。

  [13] Dam-pahi chos pad-ma khar po ches-bya-batheg-pa-chen-pohi-mdo 译,巴博主编 :《西藏大藏经》(台北版),中国台北,南天书局,1991年出版。

  [14] 1955年到1961年由西藏大藏经研究会出版的《影印北京版西藏大藏经》。

  [15] 请见:http://read.goodweb.cn

  大象佛学图书馆平台声明

  本文来源 | 禅林网 | 。本平台所有影音图文,都各自注明来源及作者,请重编录用者注明出处及作者,以尊重其著作劳动,否则将被视作侵权。

  

  正闻熏习 柔和质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