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博评鉴】小谈袁世凯甘肃加字版主要特征

  原标题:【公博评鉴】小谈袁世凯甘肃加字版主要特征

  袁像嘉禾银币,俗称“袁大头”始铸于民国三年天津造币厂。民国初年,国民政府财政部为了治理整顿日韩动漫银元流通混乱、种类繁多、成色不一、难于统一管理等状况,于民国三年(1914)颁布了《中华民国国币条例》,整顿统一币制。条例规定民国三年袁世凯头像嘉禾银币一元为本位币,重七钱二分,成色是银九铜十,后改为 89%,统一流通。该币图案新颖,形式划一,识别方便,成色重量有严格规定,深受群众欢迎,是我国铸造最成功,流通最广的银币。

  而在众多袁大头中,最有趣的莫过于甘肃版,今天我们小谈袁大头甘肃加字版。

  甘肃地方钱币的鼓铸有史可查的最早记载是《郑氏通志 》“汉武帝元狩四年冬天,有司言关东平民徙陇西,北地及西河上郡,合稽凡七十二万五千口,县官衣食振业,用度不足,请收银、锡造白金及皮币足用”白金及皮币因未见过实物,无从考证。到了清朝康熙二年,移陕西布政使司于甘肃巩昌府,五年改为甘肃布政使司,是年增设钱局,开铸“宝巩”钱。虽然甘肃铸币历史悠久,但民国以前甘肃是没有机铸币的。直到民国十五年(1926)8月,国民革命军将领刘郁芬将天水镇守使孔繁锦设在天水造币厂的机器设备运至兰州成立了甘肃造币厂,以铸造铜圆为主,并开始铸造用于流通的甘肃版民国三年袁像嘉禾银币。厂址设在旧举院(今兰 州医学院附属第二院)的“潜园”,占地约 八、九亩。甘肃虽然白银短缺,但河州镇守使赵席聘挖掘出了马廷骧、马廷贤窖藏的白银约二百万两,这就为铸造银元提供了充足的原料来源。为了确保原料不断档,造币厂还委托各钱庄代收白银。甘肃造币厂1935年停工。1948年郭寄峤任甘肃省主席时重新开工铸造了一批银币。

  甘肃加字版的主要特征有四处:

  第一处是:“甘肃”二字工整、规范,但因为模具问题,“中华”两个字弱打,“甘”字左边与“肃”字右边弱打,而弱打的一端通常与底版基本平滑。

  第二处是在人像下方身上有长城轮廓的暗记。

  第三处是在甘肃加字版背部的嘉禾面上,“壹圆”的“壹”字上方的“士”字头的两横与下方的两横起笔处都有剪刀状的开叉口。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