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傅作义率军起义,两名兵团司令反对,最终他们结局如何?

  “傅作义,你这是在造反,我绝对不会同意你这种行为的。”

  “对,我也一样”

  1949年1月21日,华北“剿总”司令傅作义召开的高级将领会议,会上傅作义向国军将领们宣布了,要接受共产党和平解放北平城的提议,并命令北平城内所有的守军都出城接受解放军的改编。

  对于傅作义的选择,许多国军将领选择了沉默接受,但是唯独两位兵团司令坚决反对,并大声斥责傅作义的行为。

  这两位兵团司令究竟是谁,最终他们的结局又该如何呢?

  

  傅作义

  1948年11月,辽沈战役结束,中国人民解放军以绝对的优势全歼东北地区的国民党军。彼时,国民党华北“剿总”司令傅作义提出“坚守平津,以待天时”的想法。按照傅作义原定的设想,即使东北地区的解放军战胜国军部队,也需要三个月到半年的休整时间,所以短时间内,华北地区的国民党军尚能自保。

  但是让傅作义万万没想到的是,仅仅过了半个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就匆匆入关了,并于华北地区的解放军合兵一处,以绝对的优势兵力将傅作义部压缩在北平、天津等地。

  到了这个时候,傅作义还幻想着能够和我军继续对峙,为蒋介石编练新军争取时间。

  

  然而他的计划很快就被我军打乱,11月29日起,我军正式发动了平津战役,华北解放军和东北解放军联手,先后攻克新保安、张家口等地,顺利截断傅作义西撤的路线,就连傅作义的嫡系部队35军也被全歼在新保安地区,军长郭景云自觉愧对傅作义选择了开枪自杀。

  此时,摆在傅作义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条就是南下和蒋介石汇合,联合国民党残部和解放军再战一场,另外一条就是死守平津防线,等着被全歼。

  自从张家口失守以后,蒋介石就派亲信到北平游说傅作义,劝他在北平被围之前撤出河北。进而到南方去发展,继续和解放军作战。为了展现自己的诚意,蒋介石甚至把儿子蒋纬国派了出来,到北平游说,但是这都被傅作义以“坚守北平”加以回绝了。

  

  进攻张家口

  不是傅作义不愿意到南方发展,实在是见惯了蒋介石的丑恶嘴脸了,傅作义害怕一旦到达南方,自己的军队就会像曾经的东北军一样,被蒋介石轻而易举的吞并了。

  就在傅作义犹豫的时候,我党为其提供了第三条道路,也是唯一的一条生路。在我军占据华北战场的主动权后,聂荣臻司令以不忍毁坏北平这座历史古城为由,向中央领导人提出了“和平解放北平”的建议,并得到了毛主席等诸多领导人的认同。

  同年12月,中共中央以傅作义长女,中共地下党员傅东菊为联络员,向傅作义转告了我党想要和平解放北平的想法,并建议傅作义就此起义,加入我党的阵营。

  

  傅冬菊

  然而作为军阀出身的傅作义,很快就犯了瞻前顾后的老毛病,一方面不愿意得罪我党,另一方面又不想轻易向我党屈服。

  根据傅作义的这种性格,毛主席说道:“傅作义这个人名气很大,如果我们不能把他打服,恐怕他不会心甘情愿地把北平交出来。”

  随后一个月内,我军为了彻底征服傅作义,迫使其接受我党的和平解放意见,转而向天津地区发起了进攻。1949年1月14日,我军仅用20个小时的时间就解放了华北第二大城市天津,全歼国民党守军13万余人,俘虏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

  

  解放天津

  在看到我军的强大战斗力以后,傅作义也彻底放弃了负隅顽抗的打算,并与天津解放当晚与我军达成了和平解放北平的协议。

  然而,傅作义虽然是国民党在华北的最高军事长官,但是北平城内的国民党军,并非全是傅作义一人做主,其中还包含着大量蒋介石的中央军,如果贸然宣布起义,很有可能会引发兵变,所以为了达成和平解放北平的想法,傅作义专门召开了一次军事会议。

  1949年1月21日,傅作义以召开作战会议为由,将北平城内所有师级以上的军官召集了起来,并指示每人只能带着一名警卫参与此次会议,人太多的话,是无法入场的。

  

  傅作义

  会议开始之前,傅作义还专门调来一个加强团的兵力,用来“保护”参与会议的军官。

  时间来到了上午十点,所有与会人员全部到齐。在作战指挥室内,傅作义一脸严肃,所有国军将领都正襟危坐,等待这名华北“剿总”总司令的指示。

  傅作义叹了声气,说道:“诸位和我傅某人也算共事良久了,经过这四年的内战,大家都能看出来,国民政府败势已定,为保北平城免遭战火侵袭,我决定向共产党投诚起义,和平解放北平,诸位可有什么意见?”

  

  李文

  听完这一番话,会议上的国军将领们议论纷纷,就在这时,傅作义麾下的第四兵团司令李文站了出来,他大声斥责道:“傅作义,你知道你在干什么嘛?你这是造反,我绝对不会同意你这种行为的。”

  说罢,第九兵团司令石觉也站了起来,他说道:“对,我也一样,我绝不会同意你背叛党国的行为。”

  看着站起来的两人,傅作义一点也不惊讶,这两个人一个是黄埔一期的学员,另外一个则是黄埔三期的学员,两人的是蒋介石的嫡系出身了,如果连他们都轻易投降了,那这场内战也不用打这么多年来。

  

  傅作义

  傅作义接着说道:“两位将军别急,我们可以先听一听协议好吧,再说了,即使你们不同意,现在北平被围,难道你们还有更好的提议嘛?”

  随后,傅作义的副官开始大声朗读《和平解放北平问题的协议》,在听完协议以后,一名国军将领开口道:“如今我们二十多万大军,被围困在这北平城内,孤立无援,这场仗根本就没法打嘛。”

  旁边的另一人也感叹道:“是啊,是啊,如今局势已经明朗,我们和共产党根本没必要再打了。”

  

  其他人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大部分国军将领都支持和平解放北平,唯有李文和石觉两位司令和他们的死忠分子,选择继续为国民政府效力。

  眼见大局已定,傅作义说道:“两位将军,少数支持多数,这是最简单的道理,现在可由不得你们不同意了。”

  这时石觉开口道:“你们都要造反嘛?一旦这事情被校长知道,你们知道是什么后果嘛?”

  

  蒋介石

  傅作义反驳道:“就算知道了,又能如何?蒋介石已经快完了,他现在只想着逃跑呢,哪有功夫来管我们。”

  听到这里,李文失声痛哭,他悲伤地质问道:“你们怎么能这样,你们对得起校长嘛,对得起身上穿的国军军服嘛?”

  面对李文的质问,现场一片寂静,没有人能够回答这个问题。傅作义挥了挥手,副手把警卫队带进来,把李文、石觉等人的枪械全部收缴了,在场的众人一一在和平解放北平的协议上签字,等轮到李文和石觉的时候,两人却始终没有同意。

  

  傅作义

  傅作义再次开口劝道:“两位将军,别再犹豫了,一旦动起兵戈来,你们只能面临被歼灭的结果。”

  石觉和李文相互对视一样,于是开口道:“我们可以签字,但是我有个条件,希望你们把我俩送到南京去。”

  傅作义在一旁说道:“可以,人各有志,我们也不勉强,我保证送两位平安抵达南京。”

  

  在得到傅作义的保证后,两人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下令让部队撤出北平城,到指定地点接受改编。

  会议结束以后,两人登上傅作义安排的飞机,继续前往南京为蒋介石效力。

  

  然而就在李文踏上飞机的前一刻,昔日的黄埔老师叶剑英向他伸出援手,并开出了部长的职位来挽留他,但是李文却固执地认为,国民政府只是暂时的失利,亲手把这个机会葬送了。

  在到达南京以后,蒋介石亲自接见了李文和石觉,并且大加赞赏他们对党国的忠心。随后,李文被任命为第五兵团司令官,到胡宗南麾下领兵作战。而石觉则被任命为淞沪防卫司令部司令官,到汤恩伯麾下指挥作战。

  李文自以为国民政府还能挽救,所以到任以后就疯狂地制定反攻计划。但是,伴随着胡宗南的连战连败,这场春秋大梦很快就被打醒了,胡宗南孤身逃亡西南地区,把李文当做弃子丢在了四川。

  

  李文

  随着解放军的不断前进,李文和第五兵团很快就被我军包围了,在回天无力的情况下,李文只能向解放军缴械投降。但这只是李文的缓兵之计,在内心中他还是忠于国民党的,他一直在寻找前往台湾的机会。

  在俘虏李文以后,我党也没有歧视他,反倒好心将他送往重庆地区的军政大学接受改造,希望他能洗心革面,为新中国效力。在这个过程中,解放军战士们没有限制他的人身自由,并且给了他充足的自由活动范围,然而这种优待政策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反倒成为了李文逃跑的漏洞。

  一年以后,李文逃往香港,并在国民党特务的帮助下,转赴台湾地区。对于他的到来,蒋介石十分开心,但是碍于李文曾经投降我党,蒋介石根本不敢重用他,只是将其任命为高级参谋圈养了起来。

  二十余年后,忠心耿耿的李文在台北病逝。

  

  石觉

  相比李文的悲惨后半生,石觉就好过多了。在到达上海地区以后,石觉和老上司汤恩伯联手,集结了二十万国民党的残军败将,并立志要击退进攻上海的解放军。但是,事实证明这两个人完全没有那个能力,在我军的强烈攻势下,国军只坚守了16天就不战自溃了。

  在意识到败局已定后,精明的石觉给自己留了一条后路,他带着仅剩的部队撤往台湾,并一直受到蒋介石父子的重用。

  从1950年起,石觉先后担任了,台湾北部防守区司令、南部防守区司令、金门防卫司令、陆军第二军团司令、国民党中央委员、台湾领导人国策顾问、陆军二级上将等多种职位。

  事实证明,一念之差造就了不同的后半生,如果李文能够不那么忠心,留在大陆的话,会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