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名校博士,到高级检察官!他办案1300余件,多次获全国表彰!

  忠诚履职,为民服务。从事检察工作11年,他办理、审核1300多件案子,公开发表了70多篇调研文章。担当作为,争做先锋,他先后获得“第四届全国检察机关侦查监督业务能手”“全国首批经济犯罪检察人才”“全国检察机关调研骨干人才”等30余项殊荣。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近西南政法大学校友王东海,一睹他的检察之路。

  

  王东海,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博士。重庆市江北人民检察院检委会委员、检察五部(金融检察部)主任、四级高级检察官。荣获全国检察机关侦查监督业务能手,入选全国检察机关经济犯罪监察人才库、调研骨干人才库。

  王东海自小努力学习,不仅考上了心仪的大学,还一口气读完了研究生。当他计划继续攻读博士时,家中却突逢变故。2009年初春,王东海的父亲因病逝世,生活的重担让他不得不改变计划,提前开启了检察工作生涯。

  

  工作的同时,王东海并未放下学习。白天阅卷办案,晚上读书写作,他利用所有时间提升自我,坚定前行。2016年,王东海如愿收到了西南政法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2020年,他顺利拿到了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学习期间,他还先后被重庆市委政法委聘为重庆市新型犯罪研究中心研究员、被重庆大学法学院、西南政法大学聘为兼职硕士生导师。

  

  回望过去,那份对法学的坚定和热爱助推他不断向前,凝望当下,王东海正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熠熠生辉。“现在,我的目标十分清晰,做好金融检察工作,带领检察五部的同事们打造好‘江北金融检察’和‘江北知识产权检察’的品牌形象,全力护航内陆经济发展。”王东海说道,言语间多了一分笃定和自信。

  

  王东海勤思敏锐,在工作中乐于探寻盲点、主动思考,把案子探究得更深、更远。一次,他发现几个中老年人手握宣传单兴奋讨论,而传单内容涉嫌非法集资。长期从事办案工作的敏锐,让王东海立马警觉起来,向相关部门反映问题后,王东海产生了建立金融犯罪预防性制度的想法。就这样,一张传单引发了一套金融犯罪预防性制度的建立,经过他与同事的不懈努力,江北区检察院与江北区金融办等相关部门联合出台了《重庆市江北区预防金融犯罪工作办法》,而这一制度的出台把不少金融犯罪案件“扼杀在摇篮里”。

  

  为了更好地解决案件中常出现的主观不明知问题,他搜集过往所办的非法集资类案件,进行全面梳理和研究,发现可以尝试通过大数据建立涉非法集资人员库,把涉及从非法集资中获取财物的所有人员登记造册,对该类人员进行警示教育。王东海将自己的想法写入了《多层次多角度强化非法集资案件追赃挽损》一文中,希望自己的这些研究可以提升办案质效。复盘案件,发现规律,并积极升华为理论调研,已经成为王东海的办案习惯。他说:“要将法学理论应用在实际办案中,同时也要以案件为素材深化法学理论,只有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预防和打击金融犯罪。”

  在王东海的带领下,江北区检察院检察五部办理了全市首例“对敲”型非法买卖外汇案、“美容贷”消费诈骗案等金融领域的大案要案,从探索建立犯罪预防联系点,到积极提供“定制化”法律服务等各个方面,也都交出了令公众认可和满意的答卷。

  

  立检为公、执法为民。作为维护正义,惩恶扬善的检察工作者,王东海坚定信念,铸就检察之魂,以担当书写检察之根本。在今后的检察路上,也必能不忘初心,昂扬前行。

  素材来源西南政法大学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