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这六点,你才是真正的孝顺!

  原标题:做到这六点,你才是真正的孝顺!

  

  “孝”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孝”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核心观念,“孝”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对父母的顺从和赡养,既包括了以家道、家教、家风、家业,养亲、事亲、尊亲、悦亲等为主要内容的孝道传统,又集中展现了仁爱、责任、礼敬、勤劳、奉献等核心的伦理规范与道德精神,这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许多人只是把孝理解为子女对父母的回报、赡养之情,这种理解是片面的,孝有敬亲、奉养、侍疾、立身、谏诤、善终等,做到这六点才是真的孝顺。

  敬亲

  中国传统孝道的精髓在于提倡对父母首先要“敬”和“爱”,没有敬和爱,就淡不上孝。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也就是说,对待父母不仅仅是物质供养,关键在于要有对父母的爱,而且这种爱是发自内心的真挚的爱。没有这种爱,不仅谈不上对父母孝敬,而且和饲养犬马没有什么两样。

  

  同时,孔子认为,子女履行孝道最困难的就是时刻保持这种“爱”,即心情愉悦地对待父母。

  奉养

  中国传统孝道的物质基础就是要从物质上供养父母,即赡养父母,“生则养”,这是孝敬父母的最低纲领。

  儒家提倡在物质生活上要首先保障父母,如果有肉,要首先让老年人吃。这一点非常重要,孝道强调老年父母在物质生活上的优先性。

  侍疾

  老年人年老体弱,容易得病,因此,中国传统孝道把“侍疾”作为重要内容。侍疾就是如果老年父母生病,要及时诊治,精心照料,多给父母生活和精神上的关怀。

  

  立身

  《孝经》云:“安身行道,扬名于世,孝之终也”。这就是说,做子女的要“立身”并成就一番事业。儿女事业上有了成就,父母就会感到高兴,感到光荣,感到自豪。因此,终日无所事事,一生庸庸碌碌,这也是对父母的不孝。

  谏诤

  《孝经》谏诤章指出:“父有争子,则身不陷於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於父”。也就是说,在父母有不义的时候,不仅不能顺从,而应谏诤父母,使其改正不义,这样可以防止父母陷於不义。

  善终

  《孝经》指出:“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

  

  儒家的孝道把送葬看得很重,在丧礼时要尽各种礼仪。

  俗话说:“当家才知柴米贵,养儿方知父母恩”,我们往往在为人父母之后,才真正体会到父母养育之恩的伟大。现在的社会竞争激烈,年轻人压力大,责任大,由于种种原因,往往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虽然不能堂前尽孝,但只要有那份孝心,父母也会心满意足、眉开眼笑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