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教士在中国建了多少如雷贯耳的名牌大学?又是如何集体消失的

  20年高考,仅河南考生就有100万以上。高考无疑是中国教育选拔人才的指挥棒,影视剧里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也不是夸张。

  十二年寒窗,寒门学子冲进大学,为了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中产阶级的子女也终于能够摆脱无尽的补习班;而上流社会的子女也同样需要一张不错的文凭。不仅仅是冲破阶级固化的途径,大学已经成为许多国人成长路上必经的风景。

  清北复旦、C9联盟,今天的高等教育欣欣向荣,但在上世纪初,中国的高等教育却是在一批传教士的推动下发展起来的。

  东吴大学——教会学校的缩影

  去到台湾,向路人问起东吴大学,当地人几乎无人不知。东吴大学是台湾著名的综合性大学,校内的法学院更是被认为是台湾最好的法学院之一。有趣的是,东吴大学的英文名却是苏州大学。

  名字雷同并非巧合,回溯历史,1900年,基督教监理会在苏南地区创办东吴大学,孙乐文担任大学的第一校长。今天中国公私合营的大学不尽其数,大学的取消创办也早已见惯不惯,但东吴大学于中国,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1900年的中国,1900年的大清帝国,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的神州大陆处在风雨飘摇之中。19世纪的新式学堂成为当时中国为数不多的人才培养基地,新式学堂人才辈出不假,可从教育水平到国际化交流,都处处受限于羸弱的国力。

  东吴大学是中国第一所西制大学,可算不上是基督教会在中国创办的第一所学校。早在19世纪70年代,基督教会就已经在中国开办学校。采用的都是西式学堂、西式教育制度。但大都集中在小学教育,课程也只是以识字为主。

  19世纪80年代开始,基督教会开始有组织地、成规模地进行联合办学,从高中开始,后来进军中国高等教育。宣传福音的教会何以对中国的教育如此野心勃勃?中世纪基督教最鼎盛的时期,基督教与欧洲封建国王,一个精神领袖,一个世俗领袖。

  看似各司其职,可实际上基督教会对国家的影响力要远远大于国王,教皇的地位更是凌驾于国王之上。暂且抛开基督教会,在今天的中东地区,伊斯兰教在土耳其等国的影响力仍旧远远大于世俗掌权者。

  之所以要结合古今和中西来看,是因为20世纪初的基督教会,正是希望通过教育,培养具有基督教信仰的领袖人物,以此来影响中国,最终实现整个国家的基督教化。

  这对中国来讲显然不是一个好消息,但暂且先按下不表,以东吴大学为例,教会大学对中国教育事业的积极影响不可忽略。

  虽说是教会大学,可实际办学过程中,东吴大学的学生却大都不愿从事布道,神学系也自始至终都没能建立起来。反而是其它学科,文科、理科、法学、医学在办学中发展壮大,一改以往中式学堂的刻板,学校还充分融合西式制度,重视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每日临晚,散学后一例体操,以舒气血。”这是当时学校的规定,从中可以窥得东吴大学自由的氛围。

  20世纪初,传教士在中国创办的大学数不胜数,其中更是包含了燕京大学、上海圣约翰大学、金陵大学、震旦大学……这些如雷贯耳的名牌大学。这些大学成为了当时中国人观摩西方高等教育的重要的窗口,在促进中国高等教育早期的现代化转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集体消失——接收改造

  “坚决反帝,割断同帝国主义的联系。”1950年5月,总理在基督教问题座谈会上谈到了中国的决心。而“割断同帝国主义的联系。”,不言而喻,基督教会创办的带有浓重帝国主义色彩的学校已经在改造名单当中了。

  如果说那次讲话表明了中国的态度,那么朝鲜战争的爆发则是中国下定决心改造教会大学的导火索。抗美援朝军队与美国的联合国队伍在朝鲜半岛拔刀相向,本就紧张的中美关系更加恶化。

  从教会手中收回各种文化教育的自主权,全面接管接收外国津贴的教会大学。中国政府的行动果断而又彻底。到1951年底,所有教会大学都由中国政府接管,教会大学集体消失,苦心经营几十年的基督教会美梦破碎。

  1952年后的中国高等教育,处在一个巨大革新的时代。院系的调整重组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地展开。继续以东吴大学为例,法学系并入了新设的华东政法大学,而中文、物理、化学、生物并入了新苏南师范学院。

  类似的拆分重组在各个教会大学上演。中国的这一举动好像在向帝国主义国家、在向世界证明,中国的教育不靠西方指导,同样可以办的很好,同样能够培养出优秀的人才。中国的教会与中国高等教育,都经历了一次巨大的震荡。

  在今天的评价中,有人会说当时中国政府的措施是粗暴的。不可否认的是,这种迅速、大规模的手段,对很多欣欣向荣的教会大学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打击,客观上也影响了很多高校的持续发展。

  中国的教会大学大都由美国传教士开办,教学教材很多都是从哈佛、耶鲁、康奈尔等名校移植而来,但从教育角度讲,其先进的学术水平对中国的人才培养必然有着巨大的利好。

  可站在今天来看,教会大学的消亡是必然的,而中国的雷霆政策也只是加速了其消亡的速度而已。从根本上来讲,教会大学本就是近代中国特殊的环境与基督教发展结合的产物。新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在东方建立,教会大学便已经失去了其存在的基础。

  因此,教会大学的集体消失,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有一定影响,但这种消亡是大势所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以史为鉴——今天的思考

  教会大学的集体消失,并不能代表教会教育的失败,恰恰相反,教会大学中的教育理念与方式,在今天仍旧值得我们去思考与借鉴。

  专业与工作没有联系,在今天中国的高等教育中已经见怪不怪了,含金量低、与社会脱节,诸如此类的专业也屡见不鲜。尽管全民创新的口号越叫越响,但大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仍旧是一大短板。

  现今高等教育繁荣发展的背后,仍旧隐藏着许多问题,而在研究完教会大学的发展与消亡之后,或许能从教会大学的学风引导、学科建设中得到启发,找到新的出路。以史为鉴,反思与总结对今天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未来走向国际化舞台,都是必不可少的。

  举报/反馈